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 - 三余书屋 3ysw.net

2024-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wcmszgdqm
图片.png

精读文稿
您好,今天我们解读《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教你如何将上网冲浪变成创造性活动。当你坐在电脑前,打开浏览器,第一件事做什么?看新闻、刷微博?还是看短视频?我们以为把浏览器首页设为收件箱就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听听歌、看看视频,和几个人聊天,遇到好奇的东西,用搜索引擎查询一下,时不时刷新邮箱、微博或者网站查看新消息。个别勤奋的朋友可能同时还在更新空间博客或日志,也有苦命的朋友在苦逼地赶稿写论文。当我们起身休息时,发现几个小时过去了,但什么事情也没完成。有专家说,互联网让我们变得肤浅,在电子屏幕时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全神贯注的能力,变得容易分心,无法聚精会神。像这种看起来很忙,但在网上一点正事没干的做法是浪费时间。但是歌德史密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上网在不同的界面之间切换,随意点击并不是毁掉人生,反而是在做一件创造性活动。他在所执教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甚至还开了一堂选修课,叫做“在网上浪费时间”,让人意外吧。

还有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堂课竟然被报名的学生挤爆了,原本只能容纳15人的选修课教室密密麻麻占了300人,大家都想看看这位教授是如何教大家在网上浪费时间的。这本《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就是歌德史密斯对于上网行为的一次深度思考,在书中,他不仅探讨了网络行为背后的真实行为动机以及所引起的实际影响,还告诉我们在上网过程中人们眼中的无所事事的“亡银死宅”,其实是一个具有无限灵感和点子的创意人士。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遗落在网络世界里的珍珠如何在网络上找到真实的自我,又如何将过去的点点滴滴串成自己强大的素材库,如何从社交网瘾低头族到写作机器人,互联网中的无限乐趣都将在这本书中揭晓。《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表面上是一本励志书,其实是一本高级上网方法论,骨子里却是一本脑洞大开的网络生活语言。在本书中,它以跨学科角度、散文式语言进行论证,涉及大众传播学、计算机心理学以及电影、现代艺术和文学、诗歌等领域。作者肯尼斯·戈德史密斯是一个美国概念艺术家、诗人,同时还是先锋网站创立者、网络电台主持人。曾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授予桂冠诗人称号。在2015年的一堂选修课让他在互联网上红极一时。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人们开始对网络持有了不同的观点。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的精髓。第一个重点是网络时代我们真的变成了电子僵尸吗?第二个重点是浏览器里藏着我们的一切过往。第三个重点是如何在网络时代用140个字来进行文学创作。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网络时代我们真的变成了电子僵尸吗?有人说社交媒体把我们变成了贪婪的消费主义僵尸,没有什么能像社交媒体这样让人如饥似渴地追捧我们,不断刷新资讯,就像是僵尸渴望喝到鲜血,双眼充满了欲望。但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的生活虽然离不开网络和信号,但并没有专家说的那么糟糕。我们来看看人们认为网络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通过网络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实际上不等于阅读,更加不能代替阅读,而且在网络上快速浏览和不停切换会降低深度思考的能力。因为在电子屏幕时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全神贯注的能力,变得容易分心,无法聚精会神。

在作者看来,这个观点太绝对了。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一天他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妻子对着iPad目不转睛,原来她正在读一本电子书——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生平叙事。这可是一本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妻子就这样几个小时保持着同一姿势,一动不动,牢牢地被她21世纪的电子设备里那本171年前的自传所吸引。其实自始至终内容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媒介和传播方式。如何获取知识并进行深度思考,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不是由媒介决定的。其实阅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从而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电子阅读可以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崭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是典型的虚拟阅读空间,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方式,把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读者注意力。比如说我们身边在网络上阅读小说和文章的人数不胜数,在列车上等待公交时,随手拿着手机或者Kindle阅读,将引发自我思考的内容保存下来,事后进行整理,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和搜集信息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更便捷。他还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持这些论点的专家文章其实也是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里,被人们碎片化阅读到的信息。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经常上网就容易变得不善交际了,时间久了甚至会失去与人交流的能力。大家心里一定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网瘾少年,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油腻的头发挡住眼睛,驼背,目光呆滞,嘴角含着白沫。但其实现实情况是,大家的社交生活因网络变得更多样化了。以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一方,而今人们却可以有往千里来相会。从前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今人们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

网络的出现,是人与人除了正面交谈、书信、电话以外,还多了一种超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交往方式。相识的人可以采用网上聊天、发送信息或电子邮件,节假日互送电子贺卡等方式交往。不相识的,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形式互相交谈、倾诉、探讨人生。人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求找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可见网络开拓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增强了社交能力。

其次,网上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特征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交能力较弱的人进行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缓解了现实社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上网不仅没有让人们变得不善交流,反而让人们找到了抒发情感的通道,加强了情感上的体验。

很多人觉得网络夺去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哥德史密斯的嫂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他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可结果如何呢?由于收不到邮件,他的儿子都不知道周末的活动时间,只能孤零零地呆在家里,没法参加集体活动,无形中就被孤立了。电子设备加剧了我们在肢体和情感上的体验。

歌德史密斯观察了儿子与同学们的聚会,他发现他们并没有因为上网而变得疏离,反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进行交流,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获得情绪反应,发出一个状态就会有所期待,这一切都是沟通,所以网络增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让我们将友谊延伸到世界各地。网友越来越多并不是坏事,反而跟不上时代,不懂网络热词,融不进现在的圈子,这才值得警惕。简单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一边享受着网络的便捷,一边警惕着网络对生活的侵蚀与改变。有人说,网络让人们失去了真正的阅读思考,变成了浅阅读、快思考。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变化的只是媒介,如何利用不同时代的媒介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人说网络让人们变成宅男宅女,他们长此以往会失去真正的社交能力。事实上,网络改变了空间,扩大了交友范围,还为不善言辞的人们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缓解了现实社会带来的心理压力。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网络并没有将我们变成电子僵尸,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和认识世界的更多可能性。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要点,如何通过浏览器来珍藏记忆,找到灵感。戈德史密斯说,我们可以通过浏览记录来认识真实的自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天他正在为一篇写了好几周的文章查找资料,但是回看搜索记录的时候,他发现了当时生气、渴望、好奇的种种都一一罗列在眼前。前两天,他正在查找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例子,突然收到朋友的短信,晚上的聚会无法参加了。原因是公司临时要求加班,而加班的原因是报社第二天一早要报到政府即将颁发的最新法规,作为财经记者的他不得不赶去办公室。他随手去搜索了政府历年关于此项政策发布的新闻内容,又从新闻内容里面发现了新的名词,开始了新一轮的搜索。当他几天后翻看自己的搜索记录时,当时的情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一一回放。

除此之外,我们去看看自己的社交网络和聊天记录。其实如果我们在网络上的点赞、说话、评论和短信都组合起来,差不多也能以一种别致的方式在网上重塑自我。戈德史密斯说,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能否将浏览网页看作另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写作呢?上面我们提到的大量的网络语言,对文学创作来说就是最完美的原始素材。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为了记录下来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把喜欢的东西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自己的邮箱。最后用排版软件罗列出来,用畅销书写给自己的话来命名,尽管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珍惜这本书,但是他却将这本书视作一个时间流逝的实体,化身德国哲学家本雅明说过,记忆不是用来探索过去的工具,而是用来放映过去的剧场。

网络就是通过将自己的记忆以永不消失的照片、视频和不断更新的状态等形式创造一个记忆库,其中的细节远比我们大脑能够回忆起来的多得多。关于记忆力的研究,弗洛伊德曾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最上面是一张塑料膜,中间是一层纸,下面是一层蜡,在塑料膜上面写字,纸上什么都没有,但是蜡上面却永远刻在那里。弗洛伊德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记忆力的工作原理,触笔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塑料膜是两层意识,而最底下的蜡板就是潜意识,也就是储存印记的地方。如果将这个比喻用作对数字时代的模拟,那么触笔就是我们的数据,纸和塑料膜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随机存储器。而蜡板就是我们的硬盘或云计算的处理器,尽管不是肉眼可见,但是也能在需要时被查询到。纸和塑料膜是动态的,可以不断地重复书写,但是蜡板上的东西却可以日积月累地增加,形成印记,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在这种动态之下,我们同时也在将每个网页的元素归档进我们的浏览器的存储空间里。同样,当我在阅读一个电子设备上的内容时,我的每一个动作,从我翻页的次数到我阅读的速度都被记录下来,并被发送到一个数据库中,将转瞬即逝的阅读经历变成了量化的东西。

这种方式和佛教禅修中的默念成名的方式一样。称名的意思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显现出来。比如说每当内心的情绪或触感被激发,人们就在心中给这个情绪命名——恐惧、喜怒哀乐或者冷暖重。在禅修中,人们认为将这种感觉命名,就是将当下的感觉固定下来,从而让入定的人专注于当下。而我们的浏览记录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它将我们转瞬即逝的时间凝固下来,做上了时间标记,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来找到当时的回忆。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回顾浏览器中的搜索记录来构建自己的生活记忆图,那么大量的网络语言对文学创作来说就是最完美的原始素材。在现代网络时代,每个人其实都在策划自己的展览。比如,当你写博客、发微博、发朋友圈时,你正在展示自己的内容,将策划、编辑和展示融为一体。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所有的记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记忆拼图。戈德史密斯说,文件归档是我们串联这张拼图的线索。在做文件归档和信息整理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第一步,阅读各类新闻和公众号文章中的碎片化信息。第二步,如果觉得内容不错,就保存到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中。第三步,将笔记归档并放入特定的文件夹,并修改标题。第四步,制作摘要,提取核心信息。例如,当你看到一份公众号的深度长文,认为将来可能用得上,就立即将其保存。然后通过再次编辑和关键词摘要,将文章放入相应的文件夹。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整理和回顾自己的浏览记录和重要信息,整理到云笔记中,在记忆中打下锚点。这样,就创建了你的私人图书馆,无论是写作还是回忆,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浏览记录来认识真实的自我,形成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阅读各类新闻和公众号文章中的碎片化信息。第二步,觉得不错就保存到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中。第三步,将笔记进行归档并放入特定的文件夹,并修改标题。第四步,制作摘要,提取核心信息,并定期整理和回顾自己的浏览记录和重要信息,整理到云笔记中,在记忆中打下锚点。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66284586622824448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