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从《1984》到春晚

2017-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_Pp

在文章的最开始先给大家拜年,鸡年大吉 吧!

本来《1984》这种政治色彩浓厚,很容易让读者感到沉重的书籍,似乎不应该在春节这种普天同庆的日子阅读,可是好巧不巧,刚好kindle上真正想看的书大多看完了,自己也久仰其大名,于是就开始了阅读。在除夕的那个下午,搞完卫生的我趴在床上,把最后一章“101号房”看完了当时只觉沉重。然后吃完年夜饭,和家里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开始时觉得还好,只是略有无聊,一直到小品《真情永驻》,漫不经心偶尔看上几眼的我居然被“吸引”了,一直到最后说要生多个娃,三观真的被震碎了,怒而换台。守岁到零点过后收拾收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竟想到了《1984》里的许多情节,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篇。


《1984》讲述的是一个极权社会,老大哥永远在看着你,政权的手从个人生活伸到社会生活希望掌握一切,从教育、物质、宣传等多方面360°无死角地盯着你。在这个社会之下,性行为是有罪的,生育孩子则是因为要做出贡献;语言正在不断地“进化”,越来越少的文字就只能承载越来越浅薄的思想;甚至其他思想本身就是有罪的,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随时会把你带走。

而春晚,作为国家电视台主办,面向全国全年龄段观众,在最重要的春节霸占了大部分电视屏幕的一个联欢晚会,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再结合以往各年的情况,春晚想做到有功太难,但求无过。在承担的一定政治任务的情况下,就需要小心把握其中的尺度范围。然而《真情永驻》这个小品,公然吹捧的是一种这样的思想:女性一定就是不能挣钱只能待在家里的;因为有生育的能力就一定要承担起生育的责任的;一旦不能生出孩子(尤其是男孩)就只能主动离婚的;家族几代单传妻子就一定要为宗族做出献身的。最难以忍受的是,最后丈夫妻子复合,说的不是“没有孩子也没关系,我爱的是你”,而是“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做试管婴儿呀,还不止一个呢我们可以生两个!”。发现了吗,最后复合的落脚点仍然是,我们可以有孩子,我家不至于断了香火,而不是夫妻双方之间的爱情。

说到这里,感觉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是虚构的极权社会,一个是盛世的娱乐晚会。但仔细想想,《1984》中的老大哥,编撰字典,播放仇恨视频,设立仇恨周,就是希望借助于无所不在的宣传平台,来对受众进行洗脑和教育。而春晚同样是一个平台,策划者希望以此宣传许多观点,例如不断增加的流行语,就表明了希望向年轻观众靠拢的想法(效果如何另当评价),再例如航天员和老军人的出现,都是为了提倡观众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建设国家。那么对于女性的这些传统刻板印象的宣传,会让多少女性甚至男性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包袱下,争取男女平权的每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现在,在春晚这个舞台上,悄悄地加上这样一个小品,就足以让无数受众认为这是官方主流且正确的思想,悲哉!

现在信息媒体发达,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1984》是一个极端,却也是一个警醒。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宣传时,我们要怎样学会区分其中的优劣,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呢?这又让我想起来书里的其中一句话:“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永远不会造反;他们不造反,就不会觉悟”。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学会去多听多看多想,有条件翻墙看看外面的世界,没有条件也多听听不同的意见,现在的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造反,但仍然需要的是保持警惕,保持成长,保持独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