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18人  虚实先森

对于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理应是拜年走亲的大好日子。却不知是什么缘故,随着年龄的变大,越发的不想走门串户,走亲访友更是懒得去,除非被叫出去。自打上了大学后,我在村子里的交际就变得单一,有时候竟想着找个“不见天日”的地方把自己关起来,专心写点什么或是看点书,长长自己思想上的见识是再好不过的。

中午和父亲喝了点酒,昏昏欲睡的感觉大概是最好不过了,少了母亲在耳边的唠叨,便披了外套在后炕上躺下睡了。正酣睡之时,电话惊醒来,随之而来的却是让人为之一动的喜悦。

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方式,也算是有些意义吧,传统的东西,我没有继承多少,但也看过不少了。

坐上云飞的车,一路上找了几个朋友,都因有事没能一起出来,也就只剩下我们三人。

三人竟然突然怀旧起来,说起来一些个陈年旧事,也算是一路上打趣的方式。三年的初中生活,在这个县城里,有太多地方如今变成了我们最值得回忆的地方,曾经新一中对面还是荒芜一片,现如今北魏风格建筑拔地而起,灰蓝灰蓝的瓦片折射着晌午的光,异常耀眼。天很蓝,还能看见一只风筝吃力的在空中飞舞着,在这样一个季节倒也新鲜。

阳婆爷悄无声息的西斜了,好在风还算和畅,正打算回去时,他们两人谈起了我的文章,做了些评论,也给了我一些鼓励,不过我还是感觉到自己写得东西的价值,起码能引起身边人的共鸣。突然起风,扬起了一股尘,怕迷了眼睛,挡着头顺势转向了南方。喔,那不是初中母校的方向么?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丰碑》,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后来才知道,“丰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

到了母校的地方,那座大红楼已经被居民楼紧紧包围,像极了一种禁锢,这简直就是一座牢笼,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在,再也没有了背山面水,雄视灵丘的那股子气势,放眼望去,满目苍夷,混凝土块毫无形象的胡乱堆砌着,一排铁栅栏成了大红楼新的围墙,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却也成了我们瞭望它唯一的屏障。

铁栅栏里面,那栋红色大楼依然挺拔,大楼上两侧的两排大字依然清晰可见“成人 成才 成功;开拓 实践 创新”。大红楼仿佛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又仿佛一位战死沙场的将军,正襟危坐,傲视着眼前的一切,大有“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伤感,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悲怆。

正中央那根锈迹斑斑的旗杆,永远成了没有声息的标志,沉默和孤守,成为了它新的誓言,起码是对这所人迹罕至的红楼而言。

一阵风,吹起了院子里的尘土,纷纷扬扬,隐隐约约听到了打铃的声音,霎时间从大门里跳出来无数穿着红校服的学生,正奔向属于自己的位置,顿时站成了一排排一列列,忽然有个熟悉的面孔,消瘦的躯干,勉强撑起来校服,有些不协调,转向后面,看了我一眼,我心里为之一怔,后背有些发凉,眼眶里早已打转的泪珠,终究没有忍住,迷蒙了眼神,寒风中也凌乱了思绪。芳华,正以另一种方式被诠释。记忆变成了荒草,回忆变成了微尘,只是那两排柳,依然坚守岗位,毫不知被岁月遗弃,落在了指尖流过阳光中。

大概是心底里的那股子愁绪积压已久的缘故,面对着如此的沧桑,嘴里竟然吐不出半个称景的词来。我知道,这座顽强的大红楼,也终会有那么一天不再顽强,像极了电影《缝纫机乐队》中广场里的那把大吉他,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当它倒下的那一瞬间,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也将伴随着飞扬的灰尘,七零八落,也终会被永远埋葬。

我想,大概是早已安排好的,今日的脚步,注定了不再简单。十年前从养育自己的地方离开,十年后,养育自己的地方永远被记忆埋藏,而那曾经朝夕相处的红楼,也成了诠释那一段芳华最美的丰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