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个人公号,ID:琴川一梦,文责自负。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此时的江南是多彩的。这天,正好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是个踏青的好日子。
驶到环城东路,车水马龙,拥堵不堪,护城河旁的樱花竟有了凋零的迹象,素白之色大不如从前,渐渐浮出一星半点的绿芽。记得五天前,这儿还是一片繁花盛景,人在花下走,花从枝上落,孩童泛舟,狗儿游泳,好不热闹。看样子,不论花期,亦或人潮,不过一周罢了,或可以说,春天是多姿而又变化的。
眼看环城东路已无空位泊车,索性就右转数次,绕着那冲天的方塔转了个圈,驶进了引线街一处停车场。
停好车,沿着槐柳巷往南直走,右侧是一排大楼,屁股对着我们,其中一栋是我以前工作的地方,那原是家教育机构,在四年前的夏天倒闭了。在那之后过了一个月,我去取东西,但见里面满目狼藉,灰尘蓄了一地,桌椅倒的倒,歪的歪,抽屉好多格大开着,一堆堆书,一页页纸,杂乱堆积出如难民尸体般的光景。倒闭前,有多少孩子在这里度过他们的周末,又有多少老师在这儿挥洒他们的汗水,欢笑声、吵嚷声、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而后都像招牌上的字迹一般被岁月冲淡,最终化为乌有。
附近还有家炒浇面馆,原先一到饭点,座无虚席,如今门可罗雀,这般冷清,老板连连叫道,没人啦,没人啦。引线街、书院街,原是市里最为热闹繁华之地,现也一番颓势。
走着走着,就看到左手边一条伸向东边的窄径,沿径道前行,方塔就在眼前。百来米后,就到了塔弄。清明假期,这里人来人往,小摊新店,遍地开花,烟气火燎,人声鼎沸,与冬日的空寂相比,大大闹忙了起来。樱花繁华不再,牡丹、海棠、紫荆却盛,柳树遍绿,芳草如茵,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春天的新味。
整街店铺中,唯一家最是勾人记忆。那是家炒货店,听说已祖传第三代了。店内及墙高的玻璃货架分成了好多格,填满了各色袋装蜜饯和炒货,有桃肉片、炒蚕豆、南瓜子、山楂条、罗汉果、茨菇片......之所以印象深刻,倒不是对这家店本身,而是因为小时候,姑姑骑电动车载我去一个地方,那时的路不好走,骑了足足半小时,当时心想,还没骑出县城?姑姑笑道,我们县城挺大对吧?中途路过一家炒货店,里面装潢、布局、货色和塔弄这家相差无几。姑姑买了一袋熏青豆,我尝了几粒,软糯又带点韧劲,熏香而带点清甜,从此对炒货店记忆尤深。
穿过塔弄,不多时便到了方塔园。进了园,昂头,便是方塔。这是一座九层古塔,四面方方正正,每一层的顶部,可见翼角上翘,下挂铜铃。这塔始建于南宋时期,如今成了这座小城的地标。说到这塔,我想起了与父亲的一段往事。那大概是二十多年前,我还小,父亲骑自行车带我来这里。当时,塔内尚还对外开放,父亲便交了钱带我爬了一次。木楼梯十分狭短,拾级而上,谨小慎微,费了好大力,才爬到顶层,整座古城的风貌尽收眼底。这塔几经修缮,如今仍矗立此处,见证着古城的兴衰,只可惜现在的游人只可见其外表而不得见其内里,委实可惜!
园内曲桥轩廊,山石潭池,鱼鸟花木等一应俱全,更有百年古井一口,百岁银杏一棵,相得益彰。太阳透过海棠树叶的缝隙,在一面黄墙上筛下一片斑驳光影,微风拂过,叶影摇曳。池边一树山樱花,粉白的花瓣洒落在水面上,给这池子作嫁衣。这满园的春色令人可喜。飞鸟啁啾,鱼儿戏水,行人悠悠,偶见三两只猫在麦冬草堆里嬉闹,你追我赶。茶室里这会子也挤满了人,隔池望去是一个戏台,有裹着传统服饰者在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
出了园子,我们往南走。倏地闻到一阵酥香,顿觉胃空空的。原来在焦桐街巷口,有一家小吃店,两个老阿姨在炸萝卜丝饼。买了两个,五块钱,往桥栏上一坐。一口咬下去,糯糯叽叽,葱香馥郁,这和儿时放学后在校门口拉车的老阿姨那买的萝卜丝饼是一个味道!桥上路过几个女孩,朝着那一排临河的房屋喊道,哇,这里好江南啊!
正吃着,才发现眼前这焦桐街看着竟越发觉得眼熟,细想,才意识到这不就是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天天要走的巷子嘛!那时,我寄住在市里姑姑家,每天穿过这条巷子去附近的教师进修学院,跟着一位朝鲜族女老师学习韩语。有时,路上巧遇女老师,便一道穿街走巷,闲聊家常。
我们于是走进这条巷子。记忆里,沿巷总有奇香扑鼻的食铺,阔阔而谈的老人,铃铛清脆的拉车,有时还能看到这儿那儿一堆又一堆的厨余垃圾,浓重的生活的痕迹。如今走来,却觉得异常干净、幽静,偶有几户大门敞开,往里一窥,不见人影。有时路上蹿出来一两只猫狗,见人就溜,再去寻时,踪影全无。走几百米,左手边有座小拱桥,连接着一座小庙,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上镶有左右两个兽头,直直盯着我们。这光景竟不像尘世的。出了巷子,只看到文庙和停车场,早已不知那学院的旧址在哪儿了。
信步文庙外的小路,偶遇两棵泡桐树,依河而生,三四层楼高,树干细细的,花朵倒是浓密,开得正粉、正艳,一朵朵的,如喇叭似的点缀在交缠的枝条上。路过一位老人,见我们惊诧的神情,说道,这还不算什么,往南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左拐,那儿的河边有一排紫荆花,好看的很。我们微笑答谢。
天光有了暗的迹象,傍晚了。踱步在一条条巷子里,夕晖铺在石砖上,像撒上了一层红糖。上方是杂乱的电线,往四面八方伸出,一栋栋房屋玩偶似的被串接起来。少顷,又走到了大路上,往北走几百米,便来到了虞山公园。草坪上,有人放风筝,也有人野餐,这是另一副热闹的景象。我们则走进山林,找了一把长凳,坐下休息片刻。
抬头,尽是枫树,密叶遮天,绿荫如盖。周边一个个水潭像被陨石砸出的一个个坑,叶落潭中,星星点点。想起来,去年冬天,这些枫树火红一片,层林尽染,引得行人纷纷前来游赏。池中划船,轩里闲话,桥上拍照,其乐融融,而今这里的氛围如绿了的叶子一般冷清。看来游人的脚步无疑也是跟着季节的!
天色更暗了,我们走出林子。往北走,循着声音的方向,竟来到一处热闹的夜市。这儿的摊位售卖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食品,什么新疆葡萄干啦,湖南臭豆腐啦,福建白茶啦,青海奶贝啦,重庆火锅料啦,还有各色糖果、蜜饯、中药材……
陡然想起,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在讨论晚饭吃什么,无意中提到小区附近的烧烤摊,于是就决定去看看。那是一条东西向无名路,宽敞,车少,又接近住宅区,于是那两排齐刷刷的摊位车,就成了春天夜色下的一道风景,带点烟火,带点人情。老板说,天气好,都想出来干,要放在冬天,鬼城一片,人影子都没,谁愿意出来摆啊。
我感叹一声:在江南,季节轮转,造就四时四景,而这“景”不仅仅是自然的景,也是人文的景。四时之景,唯春景最是令人心动。
春天不像夏天那般乏味,夏天,那是个虫躁,树懒,人打盹的季节,对于外出,似乎左右为难;也不像秋天那样令人郁郁,那是个风凉,叶落,雨潇潇的时节,人在路上走,悲从心中来;更不像冬天那般落寞,那是个街头空荡,满树秃枝,万人困室的季节。这些季节诚然各有各的美好,但都不像春天一般令人振奋。春天,阳气升腾,大地回暖,草木吐绿,人也如蛰虫苏醒一般沐浴在春光下,这儿走走,那儿看看,耳目一新,精神焕发。
春天,万物自新,万事伊始,可有时却又叫人感到一丝莫名的哀思。花开花落,绿叶窜枝,人来人去,楼盛又衰,灯熄影灭,恍然如梦。繁华如阳光下的泡沫,光影浮闪,映出火红一片,映出绚烂烟花,可终归不敌时光的令箭,不敌风尘的拂卷,一射即破,一扫即无。春天是个多变的季节,它很美,美在万物生,万事新,蛰虫醒,人复旺,又是个多情的季节,如这瞬变的景,翻覆的物,难免撩人心绪,引人遐思!
春天,一切都是新事物,一切都是旧事物。正印证了一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