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开篇

2021-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皮耶罗梁

犹豫了很久,啥时才能开始写《银河帝国》的读后感。毕竟,一部包含了12册的大部头,差不多已经读了快一个月了,还没读完。算了,干脆在这中途,我先写点啥吧,毕竟这样一部茫茫巨作,免不了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撰写于50年代,却早已成为科幻作品的巅峰,不断被封神。相信大多数看了它的人,也都会与近期的科幻神作《三体》做一番评价和对比。我个人以为,两者不在一个视角,不能简单地做孰优孰劣的对比。

首先说《三体》,这一部极为“壮丽恢弘”的科幻故事以硬核科学为背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和外星文明接触的过程,人类文明的自救与发展,宇宙高等文明之间的生存之道等等。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毫不夸张地讲,我能感觉到天地间人类自我的渺小。

《银河帝国》中,人类文明依然是宇宙间唯一的智慧生物,但彼时的人类早已发展出超空间等科技,帮助人类成功殖民整个银河系。单从科学角度来看,《银河帝国》的科技要远远先进于《三体》。但有趣的是,读者千万不要抱着去感受未来科技的想法阅读,因为,《银河帝国》中对于科技的描述非常的浅,甚至非常的“落后”。毕竟这是一位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凭借那时的想象力全力描绘的未来科技世界。

除去科技,《银河帝国》的中心我认为就是——人。或许无论科技怎么进步,人的内心、各种欲望、社会的构成与弊病仍然那么相似。将人类放置在银河这个庞大的空间下,这些矛盾和弊病被扩大N倍,阿西莫夫无疑是借着它进行了一次非常伟大的思想实验,来看看人类文明会如何发展和变化。

简单来说(目前我只看到第7部),人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银河帝国,首都在一个名叫川陀的星球上。可随着帝国日益臃肿、科技发展趋于停滞甚至倒退,帝国趋于毁灭,届时整个银河将陷入混乱。一位数学家哈里谢顿成功发明了心理史学,得以用数学来推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概率和预测大事件。基于此,谢顿计划逐步完工,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将帝国毁灭后的混乱期从两万年减少到一千年。

乍一听起来,谢顿计划是个非常夸张和不实际的科幻概念——预测未来。但我转头一想,如同书本所述,在群体数量足够大又本身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大事件的预测也好比人类研究气体运动的规律,单个气体分子的轨迹难以预判,可作为庞大基数的整体,就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预判了。

总之,按照谢顿计划,“基地”在远离首都的端点星成立了,汇集了众多科学家和所有人类科技精华,旨在混乱时期到来时可以使人类文明延续下去,不至于被摧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