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原来是名人效应
关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战国很好理解,那是风起云涌、七雄争霸的铁血时代。可是西周之后,战国之前,这东周时期的前半段,为什么又叫做“春秋”呢?
春秋战国01:春秋
突然蹦出这个想法,也是觉得很奇怪,于是去翻找资料。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当时的诸侯国鲁国,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叫做《春秋》,正好大致的记载了东周前半段的历史,于是被后来的史学家借用这个名称,用来代指那个时代。
可是当时的各诸侯国都有自己国家的史书,为何专用鲁国的史书名称来代表一个时代呢?这就是名人效应了。史传当时孔子,亲自整理修订了《春秋》这部史书,并将其纳入儒家经典。于是,春秋时代诞生。
从春秋到战国,前者是后人的总结,后者应该是当时就有的称谓。《战国策》中的“燕策”记载,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看来时人已经把那个时代称作战国了。
02:思辨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或许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激进、最热血的岁月。在群雄逐鹿的大时代下,战争并没有影响到百家争鸣,反而思想愈发激辩,文化更加碰撞。
只要你有学说,无论属于哪一派,哪怕自创的门派,都可以得到豪门大户、甚至诸侯国家的赏识,成为食客门人、或直接被各国争抢。厉害如苏秦张仪,凭舌灿莲花的一张嘴,就能让国家间合纵连横,分分钟影响战局。
在那个时代,吸纳了多少食客门人、有什么社会名流来归顺,都成为了上流阶层争相攀比的对象,所以就有了战国四君子,和食客三千的说法。
而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地位也被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得上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那或许是古代文人们最风光的时代。因为到了秦代,被焚书坑儒了一批;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在等着他们;而之后整个封建王朝的体系下,大多数文人的说话作书,其实都是战战兢兢的,不再有百家争鸣的热闹气象了。
03:大时代
对春秋战国产生浓烈兴趣,是源于在上学时,看的一部黄易的小说《寻秦记》。对,就是那部穿越剧的老大。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但书中七国争雄的场面足够宏大、合纵连横的细节足够动人。看完小说,对那个时代放不下了,又去看了《东周列国志》、《战国策》等史书,无论是政治、思想、军事、人物还是影响力,那真是一个无比璀璨的时代。
之所以写这一段,因为最近正在看《大秦帝国》这部书,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骑马引弓射天下的年月。好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