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走马观花土耳其
到土耳其旅游的事几个月以前就在酝酿了。儿子儿媳几年前去过,说那里风景很好,但是路上很辛苦,一天好几个小时在车上。考虑到太太有晕车的毛病,所以一直有些担心。两个礼拜前终于定下来。这次是跟团游,订的是英国提提卡卡旅行社的土耳其九日游,并特地定了前排的座位,还带了晕车的药,希望能减轻长途坐车带来的不适。飞机票是我们自己在网上订的,是瑞士航班,从伯明翰出发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间在瑞士苏黎世中转,虽然贵一点,但比到伦敦去乘飞机要省力不少。
以前对土耳其了解很少。来以前做了些功课,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土耳其的资料。本文所引用的资料大部分来自維基百科(Wikipedia),百度百科和土耳其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www.goturkey.com.cn),下面就不一一注明出处了。土耳其国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人口8千万,在欧洲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了。土耳其民族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最早生活在中亚的广阔草原上的突厥部落。土耳其历史上最辉煌的奥斯曼帝国曾延续了几百年, 17世纪鼎盛时期控制了小亚细亚,克里米亚、高加索、美索布达米亚、中东、北非和巴尔干、黑海、红海和半个地中海,是当时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可惜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一战战败后大片领土丢失,整个国家被希腊、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占领。后来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人民经过殊死斗争再度成为自己国家主人,并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和中国渊源颇深,早在中国唐朝,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就一直侵扰我们的北部边疆。后来被唐朝军队打败,其中的一部分向西迁移到今天的中亚和土耳其一带。60年前朝鲜战争的时候,土耳其旅作为联合国军十六支部队中除美韩以外最主要的一股力量又和中国志愿军交了一回手。美军本来对这支留着山羊胡子挎着腰刀的部队颇寄厚望,没想到他们上了战场很快就溃不成军, 5000余名士兵有3500多人伤亡,损失在联合国军中排名第三!据说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几乎不懂英语但又隶属于美军的一个师,以至对美军下达的命令似懂非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更为搞笑的事,他们的唯一战绩据说是歼灭了一支溃败的韩国部队。我们的土耳其导游和我们说起此事时一脸的无奈,说当时土耳其有不得已的苦衷。当年的苏联在北边虎视眈眈,土耳其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不得已而参加北约。而参加北约的直接后果就是卷入一场朝鲜战争。这都是几十年前的陈年往事了。今天土耳其在建设自己的国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对2012年世界各国名义GDP统计,土耳其已是全球第十七、欧洲第七的新兴经济体,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是一个旅游大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共有11处世界遗产和13处预备遗产。一份最近的统计数据指出按每年境外旅游者的人数计算,土耳其在全世界排名第四,在法国,美国和中国之后。我们这次旅游的路线就是在土耳其的西半部逆时针方向绕一圈(见下图),行程有2500公里。其中包括访问五处世界遗产和一处预备遗产,计有伊斯坦布尔旧城区、特洛伊遗址、艾菲索斯、卡帕多奇亚、棉花堡和番红花城。其中艾菲索斯是预备遗产,导游告诉我们预计艾菲索斯申遗今年就会批下来,艾菲索斯很快就会成为联合国正式历史和文化遗产。当然,九天时间要跑这么多地方,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旅游路线图(Googlemap)第一天(2015年 3月31日 )苏黎世—伊斯坦布尔
我们是昨天下午从伯明翰出发的,坐的瑞士航班,在苏黎士中转。昨天晚上在苏黎士机场旅馆住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从苏黎世飞往伊斯坦布尔。到达伊斯坦布尔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本来旅行社说是下午四点才有接机的,后来据说提前到一点多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接到旅行社的通知。下了飞机,我们正准备去吃饭的时候,看见了旅行团接机的土耳其小伙子手里拿着提提卡卡的牌子在到处找我们呢。小伙子长得很帅,像新疆人,同团的年轻人问他是新疆人吗?他说他是土耳其人,但有新疆人的血统。从机场到酒店大概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不到三点我们就到酒店了。在酒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出去在周围转了一转,顺便买点吃的。途经一个居民小区,看见很多人围着桌子在聊天,很像是一个社区办公室。小区里面居然像国内一样有很多成人健身的器械,这是我们在其他欧洲国家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在大桥下面看到一些年轻人在用气枪打瓶子,记得小时候在上海见过,几十年没见了。一时仿佛时光倒流,又像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了。路边的小店有卖饼的,有鸡肉的,有牛肉的,我们买了两块牛肉的,还是热的,很好吃。二块饼也就是半英镑多,非常便宜。转了一圈就早早回酒店休息了,养足精神,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呢。下午五点左右听到从当地清真寺传来的悠扬的类似祈祷的声音,仿佛提醒我们这里是一个伊斯兰国家。据导游后来解释,这不是祈祷的声音而是阿訇召唤信众祈祷的声音。
居民小区 小区的健身器械 气枪打瓶子 路边卖鞋的小货车第二天(2015年4月1日 ) 伊斯坦布尔—加里波利半岛—恰納卡萊 (行程330公里)
早餐后,我们就乘坐旅游大巴从酒店开往市中心的老城区。我们这个旅游团有39位团友。除了我们两个60多岁的老人和两个50岁左右的学生家长,其余都是九零后的年轻人。导游是土耳其人,三十多岁,原来是读理工科的,曾经在美国读过研究生,后来又在北京学了三年中文,所以中文讲的不错。由于我们订的是前排座位,我们被安排坐在第一排,透过前面的大车窗,是看风景很不错的位置。伊斯坦布尔历史上称之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有1280万人口,是土耳其境内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全球第六大城市,也是欧洲第一大城市。一路上交通很拥堵,但空气质量还不错。街道很整洁,道路两边绿化也很好。眼前的欧式建筑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相映成趣,展现了这世界上唯一一座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城市的特色。做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首都,历史遗迹随处可见。22公里长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大部分都保存下来了。一路上经过瓦伦斯水道桥,它是一座二层高架水渠,建于4世纪后期,全長二百公里,由山上引水進城,从拜占庭时代到奥斯曼时代为城市供水。它的拱门有点像中国的城门,几条道路正好从中间通过,倒像是特地为今天的公路设计的。现代的交通和古代的遗迹在这里和谐相处,相得益彰。想起这些年来中国对古建筑简单粗暴的拆毁,理由之一就是改善交通和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我们还真应该向人家学习呢。
瓦伦斯水道桥(网上下载)我们的汽车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中心停下。这个广场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之间,曾经是拜占庭时代的赛马场和古君士坦丁堡的中心,现在是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中心。2008年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开始传递的。
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地图(网上下载)广场的中轴线是东北到西南走向的。广场东北一侧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建筑,上面有巨大的穹顶,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它改为博物馆。在土耳其教堂和清真寺常常很难分得清,很多教堂更像清真寺,圆圆的屋顶,建筑风格和其他西欧国家完全不同。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进去参观,只能在外面拍几张照,算是到此一游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我们跟随着导游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往西南走,一路上见到有一个喷泉和三根柱子。威廉二世喷泉是德皇威廉二世1901年来访时送给奥斯曼帝国的友好礼物。君士坦丁方尖碑是君士坦丁七世为了纪念他的祖父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奥拜里斯克方尖碑已经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阿蒙神庙门口(下图左)。青铜蛇柱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殿搬来的,青铜蛇柱形象为3条蛇互相缠绕(下图右)。据说蛇头在战争中丢了一个,另外两个在博物馆,所以现在看到的蛇柱就像几根铜管如麻花般绞在一起。
左图:奥拜里斯克方尖碑 右图:青铜蛇柱广场西南一侧的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与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个宣礼塔,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它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中央圆顶聚拢。清真寺内大厅直径达四十一公尺的中央圆顶以下没有一根柱子,显得特别宽敞明亮。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瓷砖装饰,因而拥有另一个更响亮也更好记的名字──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背后就是托普卡珀宫,托普卡帕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一角,是15—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中心。下图里的议政厅是皇帝和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类似于中国的金銮殿,但规模比中国金銮殿要小得多,也没有那么金碧辉煌,看来奥斯曼帝国要比中国的封建王朝简朴的多,估计参与朝政的大臣的数量也要比中国少得多。
托普卡珀宫王宫大门 议政厅下图是皇帝的卧室和龙床。在北京故宫曾经参观过中国皇帝的卧室和龙床,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卧室和龙床虽然简朴但是要舒适实用得多。
皇帝的卧室和龙床议政厅后面是御花园,花园不大,但风景极佳。近处的金角湾和远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尽收眼底,海上船来船往,一片繁忙的景象。远处可以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称欧亚大桥,这座1973年建成的大桥,连接着这个城市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王宫里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来不及细看,里面也不让拍照,匆匆走过而已,记得有些宝石镶嵌的王冠和宝剑。据说里面还收藏着近2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王宫的一侧是御膳房,里面倒是很大,放着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餐具,其中有法国的和中国的瓷器,十分精美。
欧亚大桥从皇宫出来后,我们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周围的街道转了一转。街道很整洁,种有各种各样的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郁金香。导游告诉我们郁金香最早产于土耳其,是土耳其的国花,荷兰的郁金香,就是从这里引种过去的。街上有小摊贩卖板栗的,边烤边卖。我们买了一袋,烤的不熟,不怎么好吃。还有的小贩卖鲜榨石榴汁的,五到六个里拉一杯,鲜红鲜红的,很好喝,营养应该不错。电车的站台很有意思,两头各设了一个类似我们地铁入口处的自动门,付了钱买票就可以进去。其实,我们发现旁边也可以绕过去的,买不买票就靠你自觉了。我们在附近小街上的一家饭馆吃的午饭。一盆烤的海鲜和蔬菜,味道不错,一个人也就是二十几个里拉,相当于英镑七八镑钱,很便宜的啦!
电车的站台 食街 路边盛开的郁金香 卖板栗的小摊贩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登上旅游大巴,离开伊斯坦布尔。下午四五点钟,我们来到加里波利半岛。从地图上看是一个狭长的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加里波利之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它源于一个英法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战役持续近十一个月,结果造成7万人死亡, 近10万人受伤,以盟军惨败而结束。此次战役土耳其主要的将领之一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成为战争英雄。数年之后他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赢得现代国家土耳其的诞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同盟国一方参战,共有11410人战死,24293人负伤。这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史以来死伤最多的一次战争,两国把加里波利之战登陆日期4月25日设为澳紐军团节。在悉尼的时候,每年都看到澳大利亚人民隆重纪念澳紐军团节,总感到疑惑,不知道这个节日有什么来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要一起纪念这个节日,没想到居然在里找到了答案。导游告诉我,这里有大片的烈士陵墓,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土耳其的。每年都有很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到这里来访问,凭吊和纪念他们国家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澳大利亚在1981年拍了一部电影纪念这场战役,影片的名字就是“加里波利之战”。
旅游大巴在一个叫Kilitbahir的小镇停了下来。隔着达达尼尔海峡,对岸就是恰納卡萊。我们要经轮渡摆渡到对岸。我们到的时候,轮渡已经载满,我们只能等半个小时以后的下一班轮渡。我们就在轮渡周围闲逛,远远望去,小镇虽然小,但很漂亮,轮渡周围有几个卖坚果的小摊贩,花几个里拉就可以买一包。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连人带车渡过了海峡。旅游大巴继续开行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今天晚上住宿的酒店。
卖坚果的小摊贩 在船上眺望Kilitbahir小镇第三天( 2015年4月2日 ) 恰納卡萊—特洛伊—贝加蒙(Pergamon)—伊兹米尔 (行程300公里)
早上从酒店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特洛伊。一到景区就可以看到一座外形像马的木制建筑,底部有楼梯,游客可以顺此上楼。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特洛伊木马了,当然是现代人按自己的想象制做的。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叙述的特洛伊木马计就发生在这里。故事大概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这事显然做得太不仗义了。结果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攻战10年,未能如愿。最后有人献计,让希腊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作战胜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开怀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希腊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
特洛伊木马离开特洛伊,我们就坐车前往下一个景点-贝加蒙。今天的贝加蒙只是一个古老而破败的小镇。很难相信古贝加蒙这个临近爱琴海的小都市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曾经繁荣一时,在公元前4世紀至2世紀是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化教育中心。該城建築在650公尺的山頂之上,现存遗迹规模很大,有可容纳超过2000人的大圆表剧场,许多神殿的废墟、体育馆和运动场的遗迹。貝加蒙王朝當時还有全世界最早的醫學院及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达20萬冊。今天在小镇里可以看到山上的古城遗址。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访问古城遗址。但我们的车在离开贝加蒙的时候,还是绕道到山上古城遗址附近,远远的眺望了一下。
破败的小镇 山上古城遗址我们停车的地方有個為埃及神建的神庙,在4世紀拜占庭時代,改建成聖約翰教堂。此建築的特别之處在於所用的泥磚是紅色的,柱子也不是細長、希臘式的,而是背對背的,又粗又大的方形柱子。
聖約翰教堂遗址小镇鲜有游客来访,民风古朴淳厚。我们看到马路边有人在卖油炸饼,我们也想上去买几块尝尝,但一问不要钱,我们要了几块,还挺好吃的。真是挺奇怪的,这里居然有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后来问了导游,导游说这是当地的风俗,家里有人去世,做一些油饼分给大家吃,让大家记住离世的人。
免费发放油炸饼在贝加蒙用了午餐后,我们就出发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伊兹米尔。到达伊兹米尔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伊兹米尔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有300万人口,是爱琴海沿岸的主要海港。到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就步行前往市中心。伊兹米尔是个现代化的都市,并没有太多的古迹,城市很整洁,很安静,不像伊斯坦布尔那么喧闹。步行十分钟就来到宽阔的海滨大道。路上遇到导游和几个年轻的九零后孩子。这是导游的出生地,他对这个城市很熟悉。我们一起沿着傍晚的爱琴海漫步,只见一群群海鸥飞掠于浪花之间,水天一色,景色很美。路过一家烤肉串的饭店,导游推荐我们去尝尝。导游说烤羊肝是这里的特色,但考虑到羊肝的胆固醇太高,我就要了几串烤羊肉。导游还向我们推荐土耳其酸奶,但吃过的几个孩子说这里的酸奶超难吃,我想还是免了。
火车站 海滨大道 街心雕塑 山上民居第四天(2015年4月3日 ) 伊兹米尔—艾菲索斯—棉花堡 (行程250公里)
今天早上一早离开伊兹米尔,前往艾菲索斯。艾菲索斯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也是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这里曾经是古罗马的国都,鼎盛时期人口达到25万,面积2000公顷,是意大利庞贝古城的8倍。这座古城遗迹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两条主要的街道,一条是当年通往港口的大道,一条是与它相连接的完全用大理石铺成的街道。道路两边和现代城市一样,建有市政厅、法院等机构,有图书馆、大剧场、神殿、教堂等公共建筑,有名人住宅和商贸市场、浴室甚至公共厕所等民众生活设施。
大理石路 大理石路 大理石路旁的雕塑大理石路上的塞尔瑟斯图书馆是艾菲索斯最醒目的古迹,建于公元135年。是一座两层的大理石建筑。在罗马时期曾拥有12万卷藏书。图书馆的对面是妓院,据说底下有通道,方便男人到妓院嫖妓时,却可以对妻子谎称到图书馆看书,这不知道是谁的发明,真的有创意哦。
塞尔瑟斯图书馆在大理石路的尽头,有一座直径50米的露天大剧场,半圆形的看台依山坡而建,共分三层,可容纳两万五千多名观众。站在看台上一眼望去,真是气势恢宏。这里当年主要是用来演出戏剧,罗马帝国晚期角斗士表演也在这里进行。这个大剧场整体保存完好,历经2000年,至今还在使用。
露天大剧场下面照片是一块石碑,就在塞尔瑟斯图书馆边的大理石路上。据导游说这是妓院的广告牌,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广告牌了。上面有一只脚印,一个女人头像、一颗心和一个钱币。网上看到有各种各样有趣的解释,有人说这个脚印是个女子的脚印,只要你的脚印大于这个脚印就可以进去,意思是只有脚印够大的成年男子才可以入内,有限制非成年人的意思。我觉得还是说脚印代表妓院的方向比较靠谱一点。当然这些解释也是见仁见智,很难有标准答案的。女人头像和一颗心就很有广告意味了。至于说钱币代表什么?所有的答案几乎完全一样,那就是妓院服务是要收费的哦,而且只收现金!
妓院的广告牌下面照片里可以看到大理石条板上一个个规则的圆洞,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冲水马桶,2000年前绝对称得上是高科技!石板下面是石头砌成的沟渠,2-3米深,有流动的水不断冲刷。据说当年的权贵们为避免接触冰凉的石板,在入厕之前,先让奴隶把石板坐热了以后自己再用。这个排排座式的公共厕所共有几十个座位,但是没有独立的隔间,如厕时互相可以聊天,看样子这也是一处不错的社交场所。
冲水马桶景区内到处都是流浪的猫,这也成了景区一景。不知道他们的主人为什么要抛弃它们,不过看来它们在这里倒也悠闲自在,衣食无忧(时常看到有人在给他们喂食)。下图就是一只正在酣睡的猫,这么多游客的到访也没有打扰到它。在中国这大概会是景区必须整顿的一项内容。我倒觉得还是这样好,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必要非把它们赶尽杀绝。
酣睡的猫午餐是在附近的小镇吃的,点的烤羊排,十分鲜嫩可口。午餐后,我们就向棉花堡进发了。棉花堡有如此可爱的名字,源自其外形像铺满棉花的城堡。所谓“棉花”,就是泉水从山顶往下流,所经之处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形成层层相叠的半圆形白色天然石灰岩阶梯,所以土耳其人称之为“棉花堡”。1988年,棉花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土耳其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奇观,规定游客必须赤脚参观,以防鞋底磨损棉花堡的石灰岩。但是,这里的“棉花”踩上去可不像棉花那么柔软。太太走的时候一路叫疼,来回一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水倒是温泉水,大概有三十多度,走在上面脚不凉。沿途看到有几个美女还在里面游泳,配上远处的雪山,真是一幅天然美景。棉花堡边上有一处古代的温泉游泳池,至今还在使用。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棉花堡 古代的温泉游泳池第五天(2015年4月4日 ) 棉花堡—科尼亚—卡帕多奇亚 (行程640公里)
在棉花堡附近的酒店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今天行程是这次旅行中最长的,大概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中午的时候,途经科尼亚并在科尼亚休息吃午饭。科尼亚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土耳其传统的宗教文化中心。这里最有名的人物要数梅乌拉那•杰拉莱丁•鲁米,他创立了以进行旋舞祈祷而知名的苏菲教团。至今每年12月上旬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旋舞祈祷仪式,舞者全部为男性,着白色衣装,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般不停旋转。下图为梅乌拉那陵墓,顶部是鲜艳的绿颜色的瓷砖,是科尼亚最有名的建筑。据导游说可以免费进去参观,但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外面匆匆走过。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抵达卡帕多西亚的酒店。
梅乌拉那陵墓 清真寺 白衣舞者的塑像第六天(4月5日 )卡帕多奇亚—安卡拉 (行程300公里)
卡帕多奇亚海拔八百多米,属于大陆性气候,早晚很冷,也就两三度,比伊斯坦布尔要低十几度。原来打算和爱人今天一起去乘坐热气球的,但太太天生怕冷,我们又没有带冬天的衣服,她在昨天晚上最后一刻取消了飞行。所以今天清晨六点钟,我和团里的其他人(全部是九零后的年轻人)乘坐小车前往热气球起飞的地方。乘坐热气球是我向往已久的事。上次埃及旅游的时候就想去,但考虑到安全的原因,最后没去成。据说土耳其是世界上放飞热气球最多的地方,这里政府监管比较严格,相对比较安全。但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安全的,听说前年有个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乘坐热气球在着陆时不幸被车厢压死了。昨天晚上,很多团员问导游乘坐热气球是否安全,导游说和乘坐小飞机差不多。导游又开玩笑的说,这肯定比最近掉下来的德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要安全。我想生死由命,谁也没法给你打保票,不管怎么样,这次就硬着头皮冒一次险了。今天早晨天气晴朗,风不大,是适合热气球飞行的好天气。我们的运气不错!我们到的时候,热气球已经在加热了。我们见到了我们的机长(驾驶员),一个壮实的土耳其中年汉子,他用英文和我们打招呼,请我们喝茶吃早点,并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其中最主要的是气球着陆时,拉住吊篮里面的拉手,气球没有停稳,千万不要自己从吊篮里出来。去年出事的中国留学生,就是在气球没有停稳时自己从吊篮里出来了。不到七点,气球已经吹起来了,我们一一登上了气球下面的吊篮。原来吊篮是用绳子绑在旁边的汽车上的,就像船靠岸时用绳子绑在码头上一样,绳子松开后,不知不觉地气球就缓缓上升了。
热气球充气 机长在操纵热气球这时太阳刚刚升起,在空中俯瞰被朝霞映红的峡谷岩峰,卡帕多奇亚奇幻奇特的地貌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脚底下是壁立千仞的悬崖,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石笋和石柱,真是千姿百态,奇石林立。这里的状似月球表面的地貌肯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难怪这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机长报着底下山谷的名字,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鸽子谷,周围石头山上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洞眼,据说是鸽子栖息的地方。乘坐热气球漂浮在空中,仿佛漫步在外太空的星球之中,许多临近的山峰迎面而来,又悄然而去。更有趣的是奇石山峰会随着阳光和云影的变幻不断改变自己的色调。这样美妙奇特的经历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远处可以看到很多色彩鲜艳的热气球飘在空中,更远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雪山。
热气球里看到的周围景象 热气球里远眺雪山热气球在空中飘浮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开始降落。随着气球缓缓下降,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地面人员已经在下面等待我们了。机长提醒我们一定要抓住吊篮里面的拉手。吊篮一着地,所有地面人员便一拥而上,死死地顶住吊篮,防止气球继续前行把吊篮拉翻。等气球慢慢地泄气后掉在地上,吊篮就停稳了。我们一一依次离开了吊篮,安全回到了地面。机长高兴地打开香槟,大家一起举杯庆祝这次飞行圆满成功。机长还为每个人发放了飞行证书。我站在吊篮旁边,请同行的小伙子为我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留作纪念。这确实是一次人生难得的经历,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去试试。
热气球吊篮旁留影 机长开香槟庆祝离开热气球后,我们又坐车回到酒店。早餐后坐旅游大巴前往格雷梅(Goreme)露天博物馆。这里浓缩了诸多卡帕多奇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尤其引人注目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群,远远望去,陡峭的石头山上分布着一个个方形的小孔,他们就是形形色色的石窟教堂和修道院。据说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迫害而迁移到这里的基督教徒所修,他们将山体凿空从而修建大大小小的石窟教堂和修道院,这有点像我国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但这必竟是石头,修建起来肯定比黄土要艰难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内壁刻画着形形色色的壁画,可惜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走出露天博物馆,赫然看到门口的广告牌上用英文写着“格雷梅-土耳其人的财富”(Goreme-Treasures of Turkey) 。我觉得这句话讲得真好。联想到现在国内的很多景区,似乎成了当地人的财富,更确切地说,成了当地少数人的发财致富的摇钱树。一个古城镇,一旦被选为历史文化遗产,进城就要买门票,门票动辄就是两三百元(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的门票仅仅二十里拉,不到60元人民币)。天晓得这些门票收入是进了国库,还是贴补了地方财政,甚至进了少数人的腰包?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纪委去查一查,必定会有一批贪官落马。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 卡帕多奇亚 卡帕多奇亚 卡帕多奇亚 卡帕多奇亚除这些地面奇观之外,卡帕多奇亚还有一种地下景观,30多座利用凝灰岩的特殊结构开凿的地下城。地下城有点像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下面有七八层深,通过七拐八弯的坑道连接。里面有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还有教堂、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甚至还有储水库。据说这些地下城是3000多年前开始修建,后来由基督教徒完成并长期使用。在拜占廷帝国早期的宗教迫害和后来的阿拉伯人入侵时期,曾有上万名基督教徒躲藏在这里。遗憾的是我们时间有限,无法前去参观了。
午餐后离开卡帕多奇亚,傍晚时分到达安卡拉。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徒步前往安卡拉市中心。安卡拉是土耳其独立以后的首都和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这里更像一个行政和教育中心,有众多的政府机关和几十所大学。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年轻人多,有活力。果然街上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很多。街上有很多喷泉和雕塑,绿化也很好。由于天色已晚,我们拍了几张照,就回酒店休息了。
第七天(2015年4月5日 )安卡拉—番红花城 (行程250公里)
今天一早前往安卡拉老城区。老城区坐落在一座小山顶上,四周有城墙,城墙内有很多传统的建筑物。老城区不大,但仍有居民居住。看到有些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似乎没有看到类似国内那样家长开车送小孩去学校的情况,小孩的书包好像也比国内的轻得多,这里的人似乎生活得很轻松悠闲。据导游介绍说,土耳其和中国一样,中小学也是义务教育制。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大学学费不高,但私立大学就很贵了。土耳其的大学,在中东,甚至在欧洲都是口碑不错的。有好几所大学排名世界二百所最好的大学之列。老城区附近有三个博物馆,展示一些当地的文物,我们没有多大兴趣,就不进去参观了。城墙外面都是买当地土特产的货摊,价格并不比市里便宜。
安卡拉老城区 安卡拉老城区 安卡拉老城区 安卡拉新城区离开安卡拉老城区,我们出发前往土耳其国父陵墓,又称国父纪念馆。土耳其国父的全名是穆斯塔法•凯末尔。他是一名军人,加里波利之战的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领导土耳其的反政府运动,并于1920年召开“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建立临时政府。他在1923年就任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实行包括政教分离在内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开始朝现代化、独立化迈进。1934年国会赠给凯末尔阿塔土克的尊称,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凯末尔于1938年逝世。1953年土耳其国父陵墓建成。凯末尔的遗体也迁移至此。
国父陵墓有军队守卫,进去要经过安检。安检的时候,车停在旁边,人下去一一过安检门,安检完了再回到车上。有趣的是,没有人检查是否每个人都下车去安检了,也没有人检查是否有人把违禁品留在车上。这样的安检完全是流于形式。我们和导游说了这件事,导游笑着说你们不要问为什么,照着做就是了。
纪念馆气势很相当雄伟,外形有点像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我们到的那天,正好全国的警察来参观陵墓。我们在外面等了好半天才轮到我们。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看到卫兵换岗仪式,并顺便和站岗的士兵合影。士兵站着一动不动,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假人呢。后来看到他眨眼睛,才知道是真的。士兵身高大概有两米。我太太一米六七的个子,站在他面前比他矮了两个头。进纪念馆发现里面很大,一进去就和我们的团走散了,我们就跟着别人的团走。里面有人讲解,主要是讲述土耳其的近代史以及凯末尔的历史功绩,里面有很多图片和实物,其中有一张蒋中正送给凯末尔签名照。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凯末尔的陵寝,问了导游才知道,它在纪念馆的中央,平时不开放。
土耳其国父陵墓 土耳其国父陵墓中午在安卡拉附近的一个大商场用午餐,午餐后约三个小时车程就到达番红花城。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奥斯曼古镇番红花城(Safranbolu),有近1000栋保存完整的城市建筑群,包括民居,清真寺、墓园、古喷泉、土耳其浴室、钟塔和日晷,是土耳其奥斯曼风格的建筑群“活化石”。番红花城内的城市建筑群展现了18、19世纪典型的奥斯曼帝国生活特点和建筑风格。城内大部分房屋都是两三层,这样的空间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土耳其大家族的一种群居方式。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从外观门窗到屋顶内饰都有着精致的木工雕刻,每个建筑仿佛是一座集土耳其建筑和手工艺为一体的艺术品。 番红花城在17世纪时期是番红花的贸易以及种植中心,至今附近的村落仍有种植。它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城市。
左:清真寺,右:集市商铺 左:古驿站 右:依山而筑的民居镇中心有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处观景公园,我们去时已近晚上七点钟了,卖票的人可能已经下班回家了,可公园的门依旧敞开着,感觉这里的人办事比较人性化。山顶公园景色很美,在这里可以俯瞰古镇全景。一阵阵凉风吹来,遥望远处落日余晖下的古镇,令人心旷神怡。在酒店晚餐后,沿着古镇的大街小巷随意漫步。大部分路边的商店还开着,经过一家首饰店,太太看中一块琥珀,想用来做项链吊坠,但那是镶嵌在一对耳环上面的。和店主一说,店主马上说我来给你改。一会儿工夫,店主就改好了。店主给我们打了八折,收八十块美金,还赠送了一条银项链。我们觉得物有所值,至少这里买的不会是假货。
通往山顶的小路 古城俯瞰 山顶公园第八天(2015年4月6日 )番红花城—伊斯坦布尔 (行程430公里)
今天一早从番红花城出发返回伊斯坦布尔。路上下雨了,雨下得还不小,这是我们到土耳其后第一次下雨。所幸今天大部分时间在路上,下雨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看来老天对我们挺眷顾的。中午在靠近伊斯坦布尔的一个路边餐厅用餐。进伊斯坦布尔的路很堵,下午三点钟左右才到达市中心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下车后,跟着导游前往地下水宫。这是一座地下贮水池,建于公元4世纪到6世纪,规模很大,长140米、宽70米、高9米的空间内,共有三百根希腊或罗马式的柱子,宛如一座地下大宫殿。宫殿的地下全部是水池,游客在搭建的栈道上看着柱子的倒影,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据说“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
左:罗马柱,右:泪柱地下宫殿最神秘的泪柱,其实是柱身上的树纹及孔雀眼的纹路。另外一个热点是两个被压在柱底的蛇发女妖美杜莎头像,它们一个倒放一个侧放,据说可以镇魔。导游解释说那是后人的穿凿附会,其实是建造时美杜莎头像上的巨柱不够长,必须在柱底下再垫一个支撑物,而美杜莎头像的放法不过是当时随意而为。
左:倒放美杜莎头像,右:侧放美杜莎头像从地下水宫出来后,我们就跟着导游步行前往大巴扎。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内市场。创建于1461年,后又几经扩建,占地达3万平方米。8面开门,内有4000家店铺、20家客栈和65条街巷,商场里面宛如迷宫,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里面商铺主要卖旅游纪念品,首饰和当地的土特产。导游再三关照,进去后一定要沿着主路走,走到底的再沿着主路回来。一旦走到支路上去,很容易迷路。同团的年轻人买了很多当地的土特产,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甜点。我们对甜点没兴趣,转了一圈就出来了。之后在中餐馆晚餐,晚餐后乘车回酒店。
大巴扎第九天(2015年4月8日 )伊斯坦布尔—法兰克福机场—伯明翰
今天是旅游的最后一天,早餐后导游送我们去机场,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和导游司机朝夕相处已经有七八天了,临别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我们对导游的印象很好,在旅行社的反馈表上,我们都给了最高的评价。导游认真负责,知识面很丰富,对景点的介绍全面细致。据说在土耳其,对导游要求很严格,做导游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做导游必须有导游证。我们在好几个景点都看到有人查导游证的。记得我们两年前在新西兰南岛旅游的时候,是个华人导游带的团,他在路上很少介绍景点,介绍也是三言二语,和我们现在的导游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主要还是政府的管理问题。我们旅游大巴的司机是一个土耳其的中年汉子,老实憨厚,驾车技术很好,一路上车开的非常平稳。每次到一个景点回来的时候,他都会站在车门口招呼我们,以免我们上错其他旅游团的车。我本来想拍一张司机和旅游大巴在一起的照片,司机以为我想拍大巴的照片,赶紧避让,结果拍下来的照片里司机就有了一个滑稽的下蹲动作(见下图)。导游告诉我们,司机明天开始要带一个印度团,他开玩笑地说司机要倒霉了。我们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最不愿意带印度团,给他五倍工资他也不带。我问他印度团有什么问题?他不愿具体讲,只是说每一方面都有问题。我说现在有很多负面报道说中国团在海外的影响不好。他说还可以啦!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在酒店走廊里大声招呼同伴。他说他后天开始又要带一个上海大妈团了,还说上海大妈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中国游客有些不文明的习惯确实需要改,但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到突尼斯旅游的时候就听到很多英国游客抱怨法国游客太粗野。
导游 大巴司机我们回英国坐的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航班,下午两点从伊斯坦布尔起飞,到达法兰克福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回伯明翰的飞机晚上10:15起飞,我们将在法兰克福机场待六个小时。我们打算不出关,就在机场休息。我们离开飞机后,就到了Terminal C。大厅里面空无一人,却摆了一长排折叠床,我们两人各找了一张床,就在上面睡下了。还是法兰克福机场为游客想的周到啊!睡了一个小时左右,我太太起床时突然感到头晕,天旋地转,无法站立,一动就呕吐。想来是这次旅游劳累,太太的美尼尔症又发了。吐了几次,不敢再睡了,找个地方坐着休息。所幸登机前稍稍好了一些。飞机在英国时间晚上11点左右到达伯明翰。儿子儿媳开车来接我们,到家已经半夜了。这次旅行,尽管最后一天出了点问题,总的来说还算圆满,看来旅游有个好身体是必须的。
法兰克福机场 法兰克福机场2015年5月3日于英国伯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