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悲哀,处处充斥着不可逆性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11人  流浪的鱼哇

我很喜欢对话类节目,太有意思了,虽然很多人被采访时说的未必是真话,但还是能揣测很多东西,所以本质上,我感兴趣的是不同的人。

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个个体背后都有无数的新奇想法,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汇,而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说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所以《十三邀》、《圆桌派》、《透明人》我都很喜欢,许知远是那种完全放飞自我了,他可以在节目中坦言:最好的归宿就是死在女人身上;而窦文涛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圆滑而老练地主导着话局;姜思达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但带有一种隔阂感,他情商很高,能做到该探求的时候一针见血,也懂得见好就收。

说到底,他今年也不过25岁,盛名在身,却脆弱敏感,做了一档属于“少数派”的节目,或许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而最新一期的《透明人》,姜思达成了被采访人,被问及了一些他自己潜意识一直屏蔽的问题,才发现,原来,他现在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有迹可循。

“原生家庭”是这两年频繁被提到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杀伤力巨大的,因为那是你和世界第一次照面的地方,出师不利,就会依照本能趋利避害,失去和世界交手的勇气。

马思纯和姜思达的对话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谈及小朋友们的“残暴”行为,比如杀死一只马蜂、校园暴力等问题,马思纯问:那你觉得这些小朋友是本性如此吗?

姜思达说:“我觉得他们是在模仿成年人,我接受到的最大的善意,来源于我长大后,因为大家都更倾向于理性了。”

马思纯问他,原本的家庭情况有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延续至今的影响。

姜思达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很难相信别人,哪怕是很亲近的人,也无法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的心。”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差点忍不住哭了,偌大的人世间,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相信,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被问及原因,姜思达追本溯源,小时候的不快乐。

关于快乐与否,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快不快乐,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和权利改变现状。

就像他小时候,刚结束春游回家,妈妈说和他爸爸离婚了,而他只能接受这件事情。

以至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妈妈对着他骂爸爸,爸爸对着他骂妈妈,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在你认知能力尚不完善的时候,最亲的两个人相互诋毁,两套说辞,生身父母,年幼的他该相信谁的话,最简单的办法,那就谁都不相信好了。

随之而来的,是伴随一生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会羡慕傻甜傻甜的马思纯。

我有个朋友说过一样的话,因为家里的各种事情,有些崩溃,跟我说:以后的大事小事都只能靠自己,爸妈都不能信了。

我听完的第一反应是心疼,那时的我尚不能理解,得多大的怨恨,连父母都信不过。

现在却渐渐明白,攒够了失望,就不再心怀希望了。

所以姜思达妈妈问:“那你希望咱三个人团聚吗?”这句话还没说完,姜思达就说:“别问了。”

然后他哗得一下眼泪就出来:“不希望,不希望。”连说了两遍。

她妈妈有些不相信:“不是心里话,是吗?”

姜思达沉默几秒,又重复了两遍“不希望”

他说:“不希望是因为,我不知道如果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谁来拯救这一段错误,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它和我的主观意愿,它和我做梦里想的是什么,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种很悲哀的情绪,再怎么期盼,都不能触碰,因为潜意识里总觉得,这件事情带来的伤害会远远多于它带来的幸福感。

时隔多年,姜思达的妈妈问他:“那你这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有什么抱怨的吗?”

姜思达说了,他妈妈也回答并劝解了,可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能给出体面的解释,发泄也懂得适可而止,可过往的伤害已经溶入血液,回忆也不能清零,迟来的抱歉,也只能遮盖一下皮肤表面的疤痕,谁又能拯救内里烂掉的千疮百孔。

原生家庭的悲哀,处处充斥着不可逆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