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生活家读书

藏书的话,500本就够了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74人  东海一族
藏书的话,500本就够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对于喜欢淘书的书虫来说,买书时的快感甚至超过了看书时,一是见猎心喜的动物本能在作怪,二是强烈的占有欲望通过买书得到了满足。

但是,书买得太多了,又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家里没地方放。对于任何一个资深书虫来说,家中藏书1000册都不是件太难的事情。问题是1000册图书,放进书柜可以塞满一面墙,其占地面积约4、5平方米,抵得上一个洗手间了。依这年头的房价,不说北上广深,随便找一个二线城市,这些藏书的占地成本都要6、7万了。

面对捉襟见肘的藏书空间,面对老婆大人的不满意见,书虫们一个个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有的充分利用空间,一层书架上放两排书,容纳量立刻翻一倍;有的连床底也不放过,塞得满满的,只差没拿书当床垫用……

藏书的话,500本就够了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书架上的书放得太多了,终于有一天,书架不堪重负垮掉了,那一刻,从此成为书虫挥之不去的梦魇!可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某天,老婆大人做卫生,从堆满书籍的床底扫出了一只陈年死老鼠,这个时候,目瞪口呆的书虫就等着末日的降临吧!

痛定思痛,书虫发现,这一切都是藏书太多惹的祸,于是决定给家中的藏书定一个上限,超量一概予以清除,可到底该定多少呢?

书虫想起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讲了这样一段话:“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后,我发现,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至少是够用或应该所知道的都知道了。我把生命中3年时间用来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才罢手。”

法利亚长老认为150本书就能囊括“人类的一切知识”,那么藏书150本也就够了。可书虫转念一想,这150本书是从5000本书中精选出来的,而且这5000本书都读过许多遍,这个门槛可不低呀!

藏书的话,500本就够了

书虫又想起号称家中不藏书的钱钟书,据说钱钟书家中书房极为简洁,书架上疏疏朗朗,不像一般学者家中满坑满谷、汗牛充栋的书山景象。可究其原因,一来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二来他看书勤做笔记,肯下功夫,一本书含英咀华、连抄带写读下来,书中精华尽收于胸,故看完便可送人;三来他工作的地方,无处不是书的中心,像文学所与外文所的资料室,看书的条件得天独厚,家中自然不必放太多书了。

前贤难以仿效,只有自定规矩了,书虫考虑再三,终于制定了一个清理藏书三原则:

1、凡是当年因工作或学习关系购置的实用类书籍,如今已无需再看的一律清掉!

2、凡是时过境迁,买时追赶潮流后来却不想翻开的书一律清掉!

3、凡是看过且不需要再看第二遍的书一律清掉!

遵循这三条原则,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书虫清掉了一半的书。给它们的归宿,书虫也早已安排好了,一部分捐赠给单位的图书馆,另一部分则捐赠给小区的图书室,让这些书能继续利用起来,也算是响应当前提倡的“共享经济”。

剩下的书还有约500本,这些书都曾在书虫的成长道路上留下过无法磨灭的印记:

那套《上下五千年》让书虫第一次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套文革时出版的“四大名著”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书上还包着牛皮纸做的书衣,每次展卷书虫都会想起父亲;

那套《神雕侠侣》是书虫中学时代最爱看的小说,看了不下8遍,从此金庸铁粉20年;

那本《亮剑》是书虫大学时代所看几百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本,当年翻阅的时候叹为观止,却也没想到它后来会火得一塌糊涂……

每一本书上面,都镌刻了一段人生记忆!

藏书的话,500本就够了

清完书后,书虫看着书柜里整整齐齐的藏书,感觉如检阅三军的主帅一样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书架上还腾出了一些空间,书虫已经想好接下来该购置哪些新书填充进来。不过,为了防止贪书无厌的旧病复发,他决定给自己再定一条新规矩:买几本新书,书架上就清理几本旧书,总量控制在500本以内。

书虫年轻时,曾仰慕古人“藏书万卷,有美一人”的风范,待到而立之年,方知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于是置身书房,万千感慨化作一首小诗:

藏书千卷钱恨少, 蜗居斗室事嫌多。

百年三万六千日, 半为儿女半消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