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以战胜的其实不是996,而是将人生意义单一化的自己

2021-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畅享生活

#木木精进写作100天# 16/1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代号”为996的工作制渐进为我们熟知。从早到晚、一周6天工作时间,曾一度成为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苦干成为一种常态,而后在各个行业里传播开来。

有人对此抱有希望,将自己改善生活、实现跃迁的梦想装进了996“信封袋”里的同时,将自己也一并装入进去,封口后,投向未来。但谁也不知道超负荷的信封袋,是否可以按照既定计划路线抵达目的地。#生活的可爱瞬间#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98年拼多多员工猝死:年仅23岁”的新闻霸屏了,在本是含苞待放的年龄迎来的不是大放异彩的青春,而是昏暗的告别。相信,这则信息冲击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秉持年轻资本、被动无望陀螺式加班的人。

与其说996背后是企业的文化导向,不如说是打工人自己的选择。既然是选择,那自然有目的,显化于外在的目的是想要凭借一己之全力,打下戎马江山,形象伟岸,略带舍生忘死的气魄。

扎心的是,内在隐身于表象之下的是,坚守996的大多数人中,多的是躲避现实困难的“逃兵”。一定会有人说,他们选择拼命,怎会是逃兵?

超时交付于一套已成定局的标准化流程中,无须思考,按部就班地抄写,即可以拿到及格的分数,并美其名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坐等天降大任,是自愿选择还是顺流而下,一目了然,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发了“内卷”。

于我而言,对996的态度甚是暧昧,一则不愿接受来自外界半推半就搭建的996平台,这是我的态度;二来我从不曾放弃顺势而为,这是我的选择。每天早到、迟走、忙忙碌碌,看起来颇有996的风采,但不一样的时,我很明白,我想要的是什么,标准化模式在我的努力下被改为个性化定制。

我的热情清单里,有一项内容是:每年解锁1-2项新技能。生活的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全新领域去完成探索,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

工作中的我,也是如此,本职的文字工作,每天和铺天盖的文字信息打交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咬文嚼字。从前,我也曾焦虑暴躁,完不成的任务清单、审不完的信息稿件、躲不开的绩效考核。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并非是因为工作本身或者是企业管理体制,将我逼上996,而是自身对解锁难题与困难的惰性心理将我硬生生地推向996。

也是在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惰性问题后,我刻意培养了从文字中去捕捉知识点的好习惯,工作渐渐从“只是工作”变成了一项趣事,所谓的996过劳制便生发为探索工作兴趣与热情的康庄大道。

在我身边,不乏996,甚至007,每天奋战到深夜,一周七天午休。但要知道她们沉浸在兴趣与爱好之中,不但不会为其所伤,相反,获得的是一份从内而外的滋养。

既想要追逐自我价值,又痛斥别无选择的选择,一切的被动而为都好似是生活的责难,其实质,这就是你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战胜的其实不是996,而是将人生意义单一化的自己。

#闪亮研习社# 闪亮日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