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思维提升

从闭环认知模型,来看人生算法的底层逻辑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11人  江城亭长

我们会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

1. 为什么一个人的人生,会和另外一个人迥然不同?

2.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3. 为什么总是容易情绪化,控制不住自己?

4. 为什么改变总是如此困难,冲不出去?

5. 为什么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

上面这几个问题,大家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关于“情绪+行为”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有个鸿沟需要跨越,就是我的所思所想和我的行为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了人的行为原理之后,我有了些许启发,分享给你们。

人的行为,是由一系列闭环认知构成的。即人的每个行为动作,其内核都有闭环认知单元。

该闭环由4个节点构成:

感知-认知-决策-行为

图片自制

节点一:感知

感知(英语:Perception)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节点二:认知

认知(英语: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

节点三:决策

在心理学中,决策(英语:Decision-making),是一种认知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个人可以在各种选择方案中,根据个人信念或是综合各项因素的推理,决定出行动,或是决定出个人要向外表达的意见。每个决策过程都会以产生最终决定、选取最终选择为目标。而这些选择的形式可以是一种行动或选取的意见。

决策者做决定之前,往往面临不同的方案和选择、以及有关其决定后果的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决策者需要对各种选择的利弊、风险做出权衡,以期达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节点四:行为

行为是指有机体(包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动作、行动方式,以及对所处环境与其他生物体或物体的一种反应。词性为中性。在生物适应环境上,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避免受到负面的环境因素所影响。

对动物而言,行为可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可以是自愿也可以是非自愿的。而且是受到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控制。一般认为行为的复杂度和生物体神经系统的复杂度有关。若生物体的神经系统越复杂,越有可能学习新反应,调整其行为。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开展一个项目,都需完成如上这个认知闭环。

我们的每天、每年、这一生,都是由无数个或完整、或残缺的该基本单元链接构成。

回归正题,这个闭环认知基本单元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

———人生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在闭环认知基本单元里面找到答案:

1. 节点问题

即:“在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节点上出现问题。

图片自制

2. 链接问题

作为一个闭环系统,我们需要将四个节点串起来。

问题往往出现在链接部分,例如:习得性无助、认知失调、明知故犯(决策失误)、屡教不改(行为偏差)。

2.1 习得性无助(如下图):

图片自制

从行为节点至感知节点的链接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波动。大量的、重复的、循环式的负面反馈,经由行为节点传递至感知节点。当这种负面反馈在感知节点长期的累积、积压,就会挫伤个人正常的感知能力,使你情绪低落感知脆弱,严重时陷入精神压抑、自卑自责的状态中。

2.2 认知失调(如下图)

图片自制

从感知节点至认知节点的链接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波动。即,感知正常,但大脑对感知内容的理性认识出现了偏差。(所谓认知升级,就是提高认知节点对感知节点的信息处理能力)

2.3 明知故犯(如下图):

图片自制

从认知节点至决策节点的链接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波动。从感知节点至认知节点的链接是正常的,即认知正确,但正确的认知并没有被决策节点采纳,存在侥幸心理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2.4 屡教不改(如下图):

图片自制

从决策节点至行为节点的链接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波动。从感知节点至认知节点到决策节点的链接都是正常的,即认知正确,决策正确,但最终行为出现偏差。(即:自己想的是对的,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就是做不好,所以执行力有问题。)

回想一下你曾经遇到的问题,想想这些问题究竟是发生在闭环认知的节点上,还是发生在链接上?

如果,你的问题出在某个“节点”上

那么,你在另外一个节点无论多么用功,对于整个体系也无济于事。例如,有些人有决策障碍症,不敢做决定。这相当于在闭环认知基本单元中,信息经感知节点、认知节点传至决策节点的时候,传递突然中断。由于有决策障碍症,信息无法再往后一节点继续传递。所以,他始终没法产生相应的行为。而只有产生了行为,才算完成一个基本认知闭环,只有行为才能对周边环境做出适应和调整,同时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对自己的伤害。

因此,对于有决策障碍症的人,不管他如何勤奋阅读,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也于事无补。

如果,你的问题出在“链接”部位

例如,你是一个认知失调症患者,你有很好的感知能力,你还是一个认知高手,你能算出每一种选项的预期收益,还知道最好的选项,但你就是无法正确地行动。那么,不管你在“节点”如何下功夫,也是白搭。

又例如,你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症患者,你有很好认知能力,又杀伐决断,执行力也很强,那么当你始终受到来自行为结果的负面反馈刺激的时候,你再好的感知能力都是没有用的,感知系统是条件反射系统。

最好的办法是

1. 切断行为和感知节点之间的链接部分,不让传递,不再接受负反馈。

2. 重启新的感知,即让新的认知闭环重新流动起来,产生新的行为,对感知系统产生正反馈,完成一个正向闭环认知。然后,以此为内核,不断滚动,进入正循环。

从微观看,当闭环认知能够完成,并且形成正反馈循环,便形成了一个坚硬的“内核”。

罗胖在2018年跨年演讲最后,提到人生算法公式:

人生算法=核心算法X大量可重复的动作

核心算法,就是闭环认知基本单元,也是每个人的内核。

找到自己的内核,在时间的复利下,循环往复,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至此,我想文章开头的那几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