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宠妈艺术#母爱禹禹前行
时间过的很快,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瞬间溜走,然后在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惊你一跳。仔细算算妈妈成为妈妈也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的时间足够一颗幼苗撑起一片天空,足够一颗水珠滴穿一块顽石,足够一个孩子耗尽母亲的青春。

妈妈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小时候虽然没有什么锦衣玉食,但家庭条件在当时也算是上等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妈妈在待人接物方面,也自有一番气度。妈妈常说:如果自己文化水平够高 ,绝对会有另一番成就。我对这些深信不疑。所以,妈妈很重视我的学业,从小就开始陪护,直到现在。
高中时期:妈妈在床那头,我在这头
高中那会十七八岁,脾气很大,现在想起来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不懂事。高中时候读书,妈妈全程陪同,一个狭窄的出租屋就是我们生活三年的地方,就在这里,妈妈照顾我的衣食起居。高中生活总是枯燥的,时间久了,我总是会因为各种小事对妈妈大发脾气:今天做饭怎么这么晚?换洗的袜子怎么又没有了?可是妈妈处处包容,用尽她的一切办法,包容我的所有脾气。诸如此类,现在想起来,真是悔不当初。
从小到大,胳膊上都长着一些痘,我妈管这个叫毛囊炎,说是家族遗传。我就开始抱怨这个特别难看,我妈听了没说其他的,只是第二天等我放学回来之后,她说:我去医院找了这方面的专家,给你带了一些药回来。现在想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随口的一句牢骚,在妈妈心里,那比天还大。胳膊上的问题从小到大试了无数办法,都没有任何效果,当时自己也只是小男孩爱美的一种抱怨。可是妈妈就是这么认真,认真到想尽她的一切办法,解决我的一切问题。
印象最深的一次逛商场,经过一个手表柜台,当时想给自己换一块手表,在柜台一眼就看中了一块皮带表,可是看了价格还是忍住了。妈妈在旁边看着说:喜欢吗?喜欢就带着吧。我说:算了吧,我自己这块还能凑合用下去。然后我们就走了,还是第二天,放学到家。妈妈说:昨天看的表,我已经给你带回来了,你试一下。我......
高考结束当天,跟我妈打声招呼就急乎乎的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妈妈嘱咐一遍又一遍: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不要喝多了。大聚小聚持续了两天两夜。夜晚都是在外面凑合着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满身酒气回家,洗个澡,补个觉,下午再开始新一轮的聚餐。浑然不觉妈妈眼中的担心,我知道她是不想我出去聚餐的。可是,高考刚结束,她更希望我能开心,所以她宁愿自己提心吊胆两天两夜,也没有对我说出一个不准。
跟同学聚餐,我心里其实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我感觉自己的高考成绩可能不那么理想。当时是一种竞争心理,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也就没那么自在。聚餐结束后,想到自己的高考,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会是什么样子,感觉特别无助,立马就崩溃了,趴在床上大哭。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我妈当时就慌了,一个劲儿的安慰我,给我哥打电话,给我爸打电话让他们都来劝劝我。我趴在那不哭了也不说话,我妈说她要出去买菜,让我在屋里待会,结果她是去把姨妈找过来了,姨妈接受过高等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也都参加过高考。在我妈看来,对于我的心态问题,姨妈应该更有办法。那个时候,我妈真的是想尽办法。
时间很快,高中三年就这样过去了,高考的余波也没有了。事后,我和我妈提起那段日子,我妈总会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条疯狗,见谁咬谁。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剩下的全都是悔恨。所幸,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过去了。

大学时期:妈妈在电话那头,我在这头
走进大学,也就意味着离家远了,离我妈远了。我爸;我哥在上海,可是,我妈在的地方才是家。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也随着距离的变远更重了。
开学前刚打的生活费,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就开始问生活费还够不够。生活费花的少了又问自己是不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电话那边妈妈经常说的就是两个孩子好好的,她就算整天吃稀饭都心甘情愿。我默不作声,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配得上我妈这样对孩子的无私。
妈妈最在乎的不是我在外面有多大的成就,取得怎样的成绩,她更在乎的是我是不是开心,是不是安全。妈妈总说我性格有缺陷,思想包袱太重。所以总是担心我在外与人结怨,她在家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有一次我出门没带手机,也没有提前跟家人打招呼,我妈联系不上我,不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在电话那边干着急。我晚上十点回来,看见未接来电,刚回拨过去,电话就接通了。我想,这就是妈妈吧。
最近一段时间,跟妈妈通电话,妈妈对自己的年纪这个事情说的多了。我是家中幼子,今年是二十一岁,可是妈妈说自己已经快要五十岁了,说自己真的已经老了。电话里面,妈妈说起了以后,听到这里,我知道,我妈开始害怕了,她在害怕,自己的长子生活艰辛,自己的幼子还在上学,可是自己已经老了。妈妈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罪,她曾一度有过不好的想法,手腕上还留有那时候的印记。她说,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她才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两个儿子就是两个翅膀。孩子就是她自己的命 ,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上进,幸福。

“母爱”在我们身边太过常见,以至于我们有时忘记了它的伟大。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唤醒自己早已被习惯了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