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读书计划之2023年精读作家(4)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
大家晚上好!
今天学习彼得德鲁克的第六本作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它并没有涉及企业家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而是探讨了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某项规则或某个警示,而非着重讲述他们成功的故事。所以,本书无论从写作意图还是写作手法上,与现今出版的许多有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和文章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与其他出版物一样坚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本书认为在过去的10~15年,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
本书分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当然,它有它的知识基础,本书将以系统的方式将这一基础呈现给读者。
2、管理思想:
①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凭借创新,他们将变化看作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
企业家从事创新,而创新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人类在发现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的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之前,“资源”这种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我们可以用萨伊定义企业家精神的方式来对它下一个定义: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我们可以按照现代经济学家的习惯,用需求术语而非供给术语对它加以定义: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一个看似伟大的创新,结果可能除了技术精湛以外什么也不是;而一个普通智慧的创新,例如麦当劳所做的创新活动,反而可能演变成惊人且获利颇丰的事业。同样,这一道理也适用于非商业性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
能够看到它们的人,主要是那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的人。它们基本上是一些征兆,但却是那些已然发生,或者只需少许努力就能发生的变化的极为可靠的信号。这四个来源是:
·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
·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②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每一种实践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即使实践者本人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企业家精神是以经济和社会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视变化为常规。它认为,在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这一点也定义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是,即使他们只获得勉强的成功,其回报也足以抵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大多数人缺乏方法论,违背了基本且众所周知的法则。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尤为如此。确切地说(第9章将会讨论),从本质而言,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比其他创新[基于经济理论和市场结构的创新、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创新,甚至基于看起来有点儿虚无缥缈的认知和态度(如世界观)上的创新]更加困难,且风险更大。
③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实践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中,以聪明创意为基础的创新只是一种附属品,但是它应该受到人们的赏识和回报,因为它代表着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进取心、远大志向和独创性。或许,对于推广这种创新,社会所能做的事并不多,因为人们无法推广他们不了解的东西。
目标明确的创新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这可以说是创新实践的全部内容。我们之所以要将它展示出来,是因为它至少涵盖了90%的有效创新。与其他领域一样,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创新实践者,只有经过某种训练,并将它完全掌握后,创新才会有效。
1. 有目标、有系统的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而对机遇的分析则始于对创新机遇的来源进行彻底思考。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来源在不同的时间里有着不同的重要性。
2. 创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因此,创新第二项要做的事情就是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这种做法值得再三强调。成功的创新者左右大脑并用:他们既观察数字,又观察人的行为。他们先分析出要满足某个机遇所必需的创新,然后,他们走进人群,观察顾客和用户,了解他们的期望、价值观和需求。
3. 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就必须简单明了,目标明确。它应该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糟。如果它不够简单,就无法操作。每一种新生事物都会遇到一些麻烦,如果太过复杂,就难以修正。所有有效的创新都异常简单。
4. 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它们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而已。创新最好能从小规模开始——只需要少量资金、少量人手,而且针对有限的小市场。否则,创新者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成功创新所必需的调整和改变。因为,在初期阶段,很少有创新是“基本正确”的。只有当规模很小,对人员和资金的要求不高时才能进行必要的调整。
5. 最后一个“要做的事情”是,一项成功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它的最终目标不一定是“成为一个大企业”,事实上,没有人能够预言某个特定的创新最终能成为一个大企业还是绩效平平。但是,如果某项创新从一开始就不以获得领导地位为目标,那么它就不可能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因而也不可能有所建树。
3、春幸启发:
企业家精神需要企业家管理,即需要企业内部的政策和实践,同样,它也需要企业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即在市场中实施的企业家战略。
企业家战略仍是非常重要、非常明确,而且与众不同的。
具体的企业家战略有以下4种:
1. 孤注一掷。
2. 攻其软肋。
3. 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
4. 改变产品、市场或一个产业的经济特征。
这4个战略不是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企业家往往会把其中的2个战略,有时甚至3个战略的元素整合在一个战略中。
每一个战略只能适用于某一种特定类型的创新,而不适合于其他类型的创新。每一个战略都需要企业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最后,每一个战略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风险。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往往含有很深的研究与案例支撑,得出来的结论通常能够切入公司、组织的问题本质,这本书讲的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最后一部分却上升到了企业家战略,也说明了德鲁克是非常重视顶层设计,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置于组织任务的战略地位。
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
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一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换言之,因为它们务实,而不教条;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杰斐逊希望每一代人通过革命实现的目标,其实均可以通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实现。
在企业家社会中,个人面临着巨大挑战,那就是需要不断学习,再学习。对于这种挑战,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机会并加以利用。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终身学习,将前人的思想作为后人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