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书》

读书‖《掌控习惯3》(206)

2020-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身后书
关键对话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关键对话》一书的第三部分:让好习惯显而易见。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家庭聚会中,一个做多年护理工作的女士刚刚到达聚会地点,只是看了她公公一眼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女士坚持让公公马上就去医院,几个小时之后女士的公公就开始接受救命的手术,因为他有条大动脉堵塞,随时面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多亏了儿媳妇的直觉救了他。

    这名女士为什么能预知疾病?

      因为她多年在医院工作,不知不觉中就具备了一眼识别这种不正常表现的能力,她无法解释在公公脸上看到了什么,但是她知道不对劲。

    其他领域也存在类似的事情,比如军队的分析员可以识别雷达屏幕上闪烁的哪个光点是敌方导弹,哪个是自己舰队的飞机。即使它们以相同的高度和速度飞行,并且在雷达上看起来几乎完全一样。

    还有博物馆馆长具有辨别真伪的特殊能力,做的再逼真的赝品也难逃其法眼,但他们自己也不能准确地告诉你,究竟是哪里的蛛丝马迹让假货露出马脚。

    人脑是一台预测机器,它能不断感知周围的环境,并且分析和处理它所遇到的所有信息。

      当我们反复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从纷杂的细节中梳理出相关线索,并且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以备将来使用。

      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最令人惊异的原因,有了足够的练习,让习惯显而易见,那么我们不需要意识到启动习惯进程的提示,身体就会一直在自动处理。

等待

        行为转变的过程总是始于自觉,因此我们在建立有效的新习惯之前,可以下意识的让习惯显而易见,一旦习惯成自然,我们的就不再关注自己在做什么。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习惯显而易见呢?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建立习惯记分卡。

      习惯积分卡是一个简单的练习,它可以把下意识的习惯状态提升到有意识加以确认的水平。

      比如我们旅行出门的时候,可以口头说出重要的物品。

        “我拿了钥匙,我带了钱包,我戴好了眼镜”,这就相当于一个“指差确认”系统,也就是习惯记分卡的由来。

      我们可以列出自己的日常习惯,创建自己的记分卡,一旦有了完整的清单,我们就可以查对自己行为,问自己:“这是好习惯、坏习惯还是中性习惯?”并且对应评分。

        当我们最开始创建记分卡的时候,没有必要改变任何东西,记分的目标只是提醒你实际发生的事,不要急于作出判断或自我批评。

      习惯计分卡的做法会帮助我们认清你的习惯,并且认识到触发它们的提示,这使得我们对有益的方式做出回应。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习惯叠加法。

    狄德罗效应指出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人们买了新的用品后,往往会导致螺旋上升的消费行为,最终买入更多的东西。

      人类的很多行为都遵循这一循环,培养新习惯的时候,我可以使用习惯叠加法,利用旧习惯,关联新习惯,将新行为叠加在旧行为,增加我们坚持习惯的可能性。

      这个过程事可以重复进行,以便于将很多习惯联系在一起,每一个习惯都是下一个习惯的线索。

      比如当我吃完晚饭后,我会收拾完盘子并且把厨房台面收拾干净,这样新习惯与特定的指示联系越紧密,我们越有可能及时采取行动。

      最后我们要注意构建有利于触发好习惯养成的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我们经常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教堂里,我们倾向于低声说话,比如我们把苹果从保鲜盒拿到厨房的台面上,就会每天习惯去吃一个苹果。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种好习惯,可以让这个好习惯的提示在你眼前晃,让它成为你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同样我们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就要让坏习惯脱离触发环境,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

      在纷纷嚷嚷的生活中,想要保持佛性的态度难度很大,自控的人很少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掌控习惯》的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起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