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勤奋越庸碌?小心掉入“勤奋陷阱”,学会借势才能成长加速
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近来发现自己有点过份勤劳。
整个5月和6月,一直都在忙碌中度过,甚少休闲,然而回顾起来,却又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多少真正有突破性的工作。这样的忙碌,不过是庸碌而已。
自我审视后发现,我还是太过于依赖和相信自己了。也就是说,我掉入了“勤奋的陷阱”。
我忙着写文案、录视频、做直播、点评作业、剪辑、写专栏、上课、录课、做分享、推广、回复咨询...是的,这些工作我都做,都是我的任务,但未必全都只能自己大包大揽。
当我还是一个小作者的时候,我只需要每天读读书、写写文章,再花些心思运营平台,生活惬意而满足。但当我已经在向内容创业者迈进之后,我的工作变得复杂而多元,然而我却大多数时候却依然在单打独斗。
这就是我累得半死,却自觉成就寥寥的关键原因。
生活的残酷真相在于,并不是你一直在做事情,未来就一定越来越好,突破性的成就需要付出突破性的努力,如果每天陷在常规事务里,那么即便做得再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与成长,反而会因精力太过分散而忽略真正的重点。
这是因为,那些并不真正重要的事情总是看起来急需解决,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却似乎总是还可以推一推,最终变成了长期搁置,计划无法落地。
人或许就是这样变得庸碌的。自以为一直在努力,其实不过碌碌而为。
回家的飞机上,再次拿出粥左罗的《学会成长》阅读。书里讲到一个观点:框架大于勤奋,所有成长均需借势。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一个人最终取得的成绩,环境和资源的作用力要远远大于个人的主观勤奋。这里的“框架”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包容个体、影响个体的“场域”。比如,我们所在的城市、就业的单位、社交圈子、所处行业等等。
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能力都是有限的,在一个细分的工作岗位上,一个人只要能做到用心勤恳,多半会干得不错,但要再往上走,就不能用专员的心态和方法做事情了,而要学会借势,或者说不断“优化框架”。
比如说,优化城市框架。相比小城市,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对个体发展来说,大城市会更有利。
我从不后悔刚毕业那两年的北漂,虽然并不成功,但是对我的事业方向和人生选择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些东西并非肉眼可见,但却密不可分,稍微仔细分析,都能拉出一条隐秘的线出来。
再比如,优化产业框架。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日渐式微,许多媒体人转而投身自媒体,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这个幸运其实是指,这几年我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了趋势上。
17-18年讲书稿拆书稿很火,我幸运地成为了多家平台签约撰稿人;
19年头条等平台图文写作正处于红利期,我恰好在那个时候进入,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有了前期的写作基础和粉丝基础,20年,我开始推出自己的课程,做知识付费,开始向内容创业之路迈进。
这一路纵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但如若不是选择了正在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内容行业,又恰好每一步踩在了“点”上,我的成长和发展不会有这么快,很可能跟许多人一样原地踏步,痴长了年龄。
一个人成长的快慢,取决于主观努力,但更取决于产业的发展。
两个同样努力优秀的人,一个在传统行业,一个在新兴行业,五年后,究竟哪个人薪资更高?成长更多?答案显而易见。
此外,我们还可以优化社交框架。多结交正能量、积极上进的朋友,远离不思进取、眼光狭隘之人。
一个爱学习、追求上进的人往往也是各自工作领域甚至行业里的佼佼者,与这些优秀者同行,就是在优化自己的社交框架。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背后,是一家单位,甚至一个行业。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撬动整个地球。
同样,我们不断链接优质人脉,优化社交框架,也意味着今后将能撬动更多的资源。但前提是,我们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价值。
有人惊讶于摩拜胡玮炜工作10年才月薪过万,实现财富自由却只用了短短三年。这并非因为以前的胡玮玮不优秀,而是因为从2004到2014年这10年时间里,她一直待在传统行业。
2015年-2018年,胡玮炜加入共享经济,开始做摩拜单车,搭乘互联网经济发展快速道,短短两三年成功套现15亿,成功跻身亿万富豪行列。
粥左罗认为,人本质上不会突变,所有突变本质上都是渐变。
所以,不要奢望自己今天看了一本书,听了某位大咖的课,明天自己就也能成为大咖。个人成长需要持续努力,日益精进。
但与此同时,千万别忽略努力优化自己所处的“场域”。选择喜欢的城市和行业,靠近自己喜欢的、想要成为的人,加入志同道合的圈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主动且快速改变的。
雷军曾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而在于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人一定要学会借势。这里的“势”属于外部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我们能从环境、从平台、从产业、从他人那里汲取营养,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借势。
比如2018年到2020年,头条推出的青云计划吸引了很多作者,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头条大咖、知识付费讲师都是在青云时代脱颖而出的。倚靠大平台的资源和扶持,很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素人一跃成为了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
再比如,2017年,我写图文变现,用了将近5个月。但2020年。我做视频号后,变现只用了1个月。所用时间缩短了5倍。相比写图文,20年我在视频上付出的努力微乎其微,有空了才偶尔更一更,但却变现了多次。
这是因为,我选择了一个发展”形势“更好的平台和产业方向。20年视频号异军突起,给许多新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
人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因为人的改变通常是因为接受到了一个新的、具有颠覆力量的知识或者观点,继而引发了行动上的改变。所以,要获得更快成长,首先要做的,就要努力升级自己的思维。
03.
21年已过去大半,剩下的这不到200天,如何通过优化框架,才能获得更快成长?我的思考如下:
1.优化产业框架
继续深耕短视频和知识付费。就我所从事的内容产业来看,图文已经流量受困,但短视频正处于红利期,更值得投入。所以接下来,会加大对视频的投入,不断提升质与量。
知识付费虽说现在竞争激烈,但毕竟已经有一些基础和经验,在迭代原有课程基础上,会继续推出新的课程。
2.优化平台框架
个体作者很渺小,所以更要借助平台的势,抱紧大平台、新平台,已经有的机会要努力抓住,同时留意新的机会。
3.优化团队框架
过去这一年多,我一直都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大大小小干了七八个人的工作,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卓有成效。但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大的项目都没有推动,自身价值输出不成体系,陷入在了无穷无尽的琐碎事务难以脱身。
我太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了!这是近来最大的感慨。
下半年,我会物色2-3个更得力的助手协助我,建立一个小但稳固的团队。重新优化团队框架,让团队为自己赋能,而不是一个人干一个团队的活儿。
4.优化社交框架
结交更多有趣优秀的朋友,链接优质人脉。
这两年因为做阅读推广,在线上结识了很多朋友,在同城慢慢也有了一些书友,他们多数都是积极好学、追求进步之人。今后会努力多参加线下的聚会,希望一个月至少一次,建立属于自己的优质社交圈。
5.优化城市框架
一个人要成长,必然要不断突破环境的制约和限制。虽然近几年不太可能去外地定居或发展,但有好的线下课程、或者行业交流会或者优质活动,也会考虑积极参与,甚至我也曾在心里设想过,以后还会考虑去国外游学,去学习和体验完全不同的环境。
世界就是我们的课堂,人的学习和进步并非只能通过书本,我们去到的城市、见到的人、听到的观点、触摸到的历史和文化都会一点点地塑造并成就我们。
粥左罗说,学会成长再成长,和读书一样,成长也是有方法论的。
就个人成长来说,既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刻意练习,更需要学会借势,不断优化框架,才能真正实现快速成长。
成长,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学会成长,是比成长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