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中国史飞鸟集•作业本

笔记.中国文学简史 6

2023-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珍妮的后花园

第六课:诗经(下)

时间:2023.11.19

主讲:啄木鸟的卓

跟着啄老师一起继续学习《诗经》哦。

一,诗经的内容。

(一),国风:通过采诗而得,是各诸侯国的民歌,展现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思想情感,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1.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控诉。如《七月》《伐檀》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式微》。支持正义之战的《秦风.无衣》

3.思妇之怨。《卫风.伯兮》

4.爱情和婚姻题材的诗篇。《木瓜》《静女》

5.反映劳动生活.《周南.芣苢》

6.讽刺诗,揭露当时的政治腐朽和黑暗,讽刺统治者的丑行。《相鼠》《黄鸟》

二.雅颂

雅:小雅是民歌,其余大部分是贵族文人创作的乐歌。

颂:周天子或诸侯用于祭祖时所演唱的乐歌。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1.作品真实反映了周代的生活,社会和劳动人民,不矫揉造作和粉饰雕琢,开创了“写实主义”诗歌传统。

2.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形象 塑造具有开创意义。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4.景物描写在诗经中相当突出,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

5.诗经的章句形式。

6.整齐双灵活多变是诗经的句式特点。四方为主,二言,三言,五言,七言,八言都有。

7.用词丰富。名词,动词,形容词,叠词。

8.用韵形式多样,自由。

三.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推动后代作家把注意力投向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现实主义传统。

2.启发后代作家要善于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

3.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叙事,说理三种常见体裁都可源于《诗经》。

4.比兴手法成为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

5.语言方面,塑造了很多流传广泛的成语。

6.走出国界,走向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