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精华专题读书

模仿大脑是AI的好方向吗

2022-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逸川

仿生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自然界的“科技水平”至少领先人类数百年,逆向工程总会有所收获。大脑就像一个天赐的礼物,如果研究透彻,将会极大地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脑的特殊性,单纯地模仿可能误入歧途。

大脑不是被精心设计的,而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偶然因素,不断修修补补才变成现在这样。大脑的很多结构未必合理,虽然可能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理解太肤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照搬大脑的设计来设计科技产品,效率往往不是最高的。就像下面这个笑话:“王太太每次煎饼都会把饼的最外面一圈割掉再下锅,丈夫不解,王太太说她妈妈是这样做的,问她妈妈,回答是以前买不起大锅,饼做大了就要割掉一圈才放得下”。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单纯模仿无疑是糟糕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先研究清楚大脑的原理,然后制造出类似的人工智能?虽然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离研究清楚大脑的原理还非常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大脑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其原理隐藏在生理、理化性质的背后,首先需要理解构成大脑的物质有哪些特性,才能够逐步破译大脑的原理。

即使我们已经研究清楚大脑的原理,也完全可以探索比大脑更高效、更多样的智能形式,毕竟大脑只是智能的众多实现方式之一,何况大脑本身也在进化。虽然大脑比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都要强大得多,但是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模仿它,因为还有很多种其它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智能,而且更加适合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

人工智能诞生之初,研究者大都不执着于模仿大脑,而是关注大脑的底层逻辑,希望在计算机上重现“人类理性的光辉”。最近10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的兴起,模拟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前提是研究清楚大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深度学习已经降温,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没有真正理解深度学习,只是粗略地模仿大脑,恰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果要进一步改进,那就非常困难了。脑科学没有提供足够完善的理论,而且计算机和大脑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人类是细胞生物,所以大脑才是一个个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如果认为人工智能内部也应该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那就有点东施效颦了。我们需要反思,与大脑类似的智能架构适合在计算机上重现吗?是否存在更加高效、更加适合计算机的智能实现方式?

大脑的确有诸多优势,但是更多地是为了适应生物演化过程中的环境而产生的。在人类文明的新环境里,因为环境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大脑的适应能力没有那么强。虽然大脑可以不断学习,但是生理结构的变化非常缓慢(依赖于基因的变化)。研究人工智能时,我们不能被大脑所局限,要明白智能还有非常多种实现方式,还有很广阔的探索空间。宇宙也许不希望我们局限于已有的设计,而是希望我们创造新形式的智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