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管理案例的几点思考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在路上dy

本案例经过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将班级情况牢牢掌握在自己的预定轨道中发展,确实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引导学生和班级正向发展,但整个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做法是我不太理解或赞同的。

1.不赞同使用完全的阴谋去达到管理目的。本案例的名称就感觉不好,就如文章最后所说“其实自己何尝不是披着人皮呢?”案例过程中班长和班主任都说了很多谎言,给人的感觉是在玩阴谋,班主任通过设局两次对原班长进行打压直到换了新班长,虽然侥幸达到目标,但整个过程给人感觉有很多漏洞,学生和班长很难没有察觉。班主任自己也在案例中提到,双方五年后再见是都没有说破,很难说这些事会让这个班长还认可这个班主任。

比较好的是本案例中的结果都很好,达到了预期管理目的,说明班主任的手段和手法还是比较高明的,但是用阴谋诡计的作法始终不能完全认同。虽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比如万玮老师写的几本书就讲了很多谋略,但这些谋略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走向好的方向,并且这些谋略至少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而此案例中设计的两次活动中班长和小李都是完全受伤者,没有任何对他们有利的一面。

第一次班长选举过程中,通过造假和打压换了新班长,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原班长的行为已经让同学们很不满,正常的选举完全可以产生新班长,而对原班长的打压和造假没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真诚的对落选的班长进行分析和鼓励,或明或暗的提醒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通过这种手段只会增加同学们的猜疑,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第二次的"吐槽大会",又通过造假手段直接当众批评和打压了老班长和小李。这个当众批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提到此事,从小李的表现来看很可能是第一次,果真如此,我认为此操作也是错误了,这一点在后边说。其实本此造假的话还是有一些破绽的,可能会让有些同学或当事感觉到这一长段文字可能出自班主任。如果有同学猜疑,那对班级管理也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对这两次阴谋的不认可第一个是认为多余,第二是感觉没有达到效果,同时让学生受到过多伤害。阴谋一说本身感觉带有贬意,对于学生管理过程中我觉得可以使用一些谋略,但前提是出自于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保护,而不是完全为了针对学生。同时事后最好能让学生知道,或者能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心对他好。

2.学生恋爱问题不易当众指明批评。

首先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情绪激动,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其次,学生恋爱情况最好先进行单独沟通,了解情况后再定夺,不能强行要求断绝来往,因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对于当众的要求,应该是明确的纪律要求,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的过分行为更应该当众表明是极其不文明行为,必须坚决杜绝。最后,批评一定要对事不对人,指明事情的错误而不要全面否定一个人,给学生保留足够的尊严。

学生如果在意批评,那么单独的沟通和指导也能起到相应作用,而且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如果学生不在意这些,当众的点名批评更容易引发更大的冲突或对立情绪。

3.不支持班级存在“内线”。

此安例中“内线”"特工们"“锦衣卫“的出现,我不太赞同。其实同学们是很反感所谓的“内线”的,并且这种行为也会引起同学们的猜疑甚至矛盾,因同学告密引发的学生冲突也不少。当然,我不赞同原因在于不认可这种做法。

这种做法很容易使班主任走到学生的对立面,进而对班级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也许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有时可能需要一些手段来了解班级情况,但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

此案例虽然达到了较好的结果,班主任的管理和很多做法也值得称赞,但以上几点不太认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