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的一切物品都需要成本
“极简”意味着“断舍离”,哪些人需要“断舍离”?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极简生活”呢?
答案当然不是,如果你感觉目前的生活方式有压力、困住你前行的步伐或者想寻求改变,可以参考下书中博主们的做法。书中展示的是从一人独居到五口之家,21位ins博主的极简生活。
《一家人的极简生活》博主们断舍离的原因有哪些呢?
• 工作、家务、育儿间分身乏术,出现纰漏备受打击。
• 工作原因出差/调动,工作收入下降等。
• 和男友生活方式不同,一个要“物归原处”,一个则“放置不管”。
• 结婚和怀孕长时间在家,想创造舒适且惬意的环境。
• 总是不知不觉间吃多,太胖感觉自卑,想成为自制力很强的人。
断舍离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需要/不需要/该扔掉?
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又有相似性。
最简洁的标准:犹豫了的就是不需要,没它不行的才是需要。
断舍离的频率?物品如何处理?
日断舍离/月断舍离均可。
可以设置“断舍离地带”,暂时存放无法马上丢掉的物品,逐渐清理掉。
舍弃的物品可以转送朋友/二手转卖(如闲鱼),衣物书籍包包毛绒玩具等都可以使用旧衣回收(如白鲸鱼、飞蚂蚁或社区回收箱)。
极简生活的方式?
• 衣物
数量控制,有的博主一年四季的衣服只有11件。
折叠收纳或者悬挂随时取用都可以,适合自己的就好。
让便服制服化,多场景使用。
• 厨具、用餐
餐具够自己用即可,不另准备客人的数量。
吃简单的、易处理、易清洗的食物
• 家具
尽量不算大件,可折叠的、多功能的为宜。
花钱的标准是怎样的?
• 购买真正喜欢、经久耐用、使用频率高、容易保养的物品
• 不去寻找自己所喜欢的,去喜欢上自己正在用的。
• 比起买衣服,更想把钱花在塑身上(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
房间整洁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你的物品够少,那你其实也不需要学习什么收纳术。
如果没办法太少,就要弄明白什么“质”、多少“量”与自己的性格最合拍,也最适应当下的生活环境。
重要的不是时刻保证整洁有序的状态,而是拥有便于整理的物量,以及打造便于整理的格局。
精简物品之后生活有什么变化?
• 家务负担减轻,生活物品开支缩减,夫妻争吵减少。
• 家里待着舒服了,往外跑的次数减少,减少开支。
• 焦躁不安的时间变少,心态更从容,待人更宽容,也有更多时间来了解自己。
• 从“为什么一直都执着于物品”到“为什么一直都被固有观念束缚”,通过舍弃物品也断舍离掉了已经僵化的固有观念。
断舍离的来源
出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日本也有出版不少类似的书籍。为什么日本人在这方面尤其有心得呢?
①日本的房价也是贵得离奇,很多年轻人都是蜗居一族,居住空间小,自然物品不能太多。
②日本的超严垃圾分类管理,你买回来越多,丢的时候越麻烦。而中国的垃圾分类还在起步阶段。
③日本家庭多是妻子当全职太太,会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家务上。
④日本处在地震带,需要随时做好逃离的准备,过多的物品会成为烦恼,而且也没办法带走。
综合几点主要原因,就能明白日本人断舍离的来源。
让我感觉好奇的是,博主们没有孩童时期的物件吗?那些充满回忆的物品?
从书中我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我猜有些人会保留部分,但日本人与我们相比,一定是舍弃的更多。
既然国情不一样,有哪些是我们能参考的呢?
中国人从物质匮乏的时代过来,普遍都有物品囤积欲,尤其是老一辈,很多东西舍不得扔,甚至还有堆满东西的杂物房。这种情况可能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但也会有囤货、乱买、舍不得扔的情况,在这线上购物如此便捷的时代。
大多数人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像博主那样的极简,他们的消费观念、断舍离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拥有的一切物品都是成本,如果你有家里物品乱放、家务繁重的压力,或许可以体会到精简后的好处。
就我个人而言,这种压力一直有,我的物品数量将近一般人的两倍,这从参观朋友家以及朋友的嘴里得知,所以我看了这本书。博主们的极简生活我相信是轻松的,但不适合我。免费赠送的小礼物、小样,购物节囤的日用品,码数不合的衣物,鲜少使用的电器,以后可能有用的物件,放到过期的食物等等,我都有。
近期我也开始在清理物品,从已经过期的食品药品入手,临期的放在显眼位置逐渐消耗,近一两年都没用过的东西扔掉,一些纸质笔记扫描存电子档。这些过程虽花费不少时间,但也确实让我觉得快乐。路还远着,我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