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复利社

《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刘秀迎

2018-01-12  本文已影响22人  Zoey_小樱

  古典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给自己砌了太多面无形的墙:安全感、相信成功学、受害者模式、归隐谬误、父母的牵绊、社会道德绑架、以及心智模式,你认为自己成为不了应该成为的人。

  关于安全感。我们到处寻找安全感,无非是来自于恐惧,希望有房子,害怕无家可归;希望融入集体,害怕被排斥;希望找到男女朋友,害怕变成剩男剩女;希望掌控对方一切信息,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都希望在生活的城市有一套房子,一来不用担心房东会加租甚至赶你走,二来不用怎么担心自己的另一半随时想离开这座城,至少心里相对踏实,你的婚姻也会相对稳定,其实无意中就是给自己画圈,把自己的安全感加于这些物质上,记得他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现在给你五百万你要去开店还是再买一套房子?如果没有五百万把现在房子卖了呢?”我第一个回答是开店,第二个回答是no,我想了下,不是没有梦想,但是我的梦想还是需要一些安全感来支撑,一无所有的人才不需要安全感,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还害怕什么呢?拆掉一些安全感的墙,给自己保留一些,我觉得就够了。

  说到道德绑架,让我想起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天佑鲍比》(英文:Prayers for Bobby),讲述了一位母亲因为不能接受儿子鲍比的同性恋倾向,结果使得鲍比选择轻生。她在悲痛欲绝后投身同性恋公益事业的故事。Bobby的母亲深信圣经关于同性恋会下地狱的训诫,想尽办法矫正儿子,她还望着Bobby一字一句的说: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Bobby的痛苦与日俱增,在20岁生日来临前,Bobby还是选择伤心德离开家,开车到高速路的桥头,噙着泪水纵身跳下...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在我的朋友圈里面有这样一对,虽然没有承认,但是他两的言行举止让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以前的我,难以接受,甚至鄙视,觉得有点恶心,是这部电影让我对同性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们是天生的,他们没得选择,他们也会因为跟别人不一样而感到恐惧,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因为不合法而不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权益,一旦公开他们要背负来自家人的罪恶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冷眼,拆掉思维的墙,拒绝道德绑架,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从内心尊重他们,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是不希望这个概率降落到我自己孩子身上,但倘若真的发生了,我不会责怪他,不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我会接受他。

  心智模式,大脑的潜意识很强大,如果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一件事情,最后这件事情往往会远超出预期效果完成,如果一开始就气馁,觉得自己不行,那么既然你已经看到结果了,又怎么可能去付出,你会把完成不了的原因归到周边的环境而不是检讨自己,甚至会抱怨,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负能量的人,我大学有个舍友就是一个很负能量的人,每当发生了一点小事就会大声在宿舍抱怨,比如被谁冤枉了、跟男票吵架了,一开始我们会同情的安慰几句,后来习以为常了我们也就视而不见了,她甚至经常半夜给好朋友打电话哭诉,唉这种人真的好烦,就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吗?人家半夜没得睡觉还得有一句每一句地安慰,负能量满满。还是说回心智模式吧,就是你真的会成为自己本应该成为的人,也就是梦想中的样子,不管梦想中的你是创业成功的大老板,是满腹诗书忙着开新书签售会的作家,还是每天朝九晚五相夫教子过着安稳生活的普通人,都暗示自己吧,你以后就是这样子的人!

打破思维之墙,仅是成为自己的第一步。行动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