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夜读:七十九章
2017-06-28 本文已影响22人
博川先生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常言道:以和为贵。然则众口难调,余怨难消。主要矛盾解决了,仍然还有个别次要矛盾纠缠不清,如何是好?因此“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责”通“债”,犹言圣人无为,任凭自觉而不苛责,不给人以压迫感,怨何生焉?自然也就不存在消解恩怨的问题了。故曰:太上,不知有之。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说文》:契,大约也。约者,缠束也,亦即绳索。《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上古结绳纪事,后来用刀刻字于甲骨以记录时事,是谓“契”。《说文》:彻,通也。天下通行谓之彻,今人常说“贯彻落实”即此意也。彻,用作名词,则为古代通行的一种税制。契约者,上通神灵,下连社稷,有德者司之。税赋则不然,具有强制性,因而难免严苛,咄咄逼人,给民众以压迫感。司契者宽容,司彻者刻薄,形成鲜明对比。“天道无亲”,天道之行也,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只有那些办事合乎自然规律的人,方能得到好结果。犹言“自助者,天助之”(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是所谓“常与善人”。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时候都不能与趋势为敌,不能与规律对抗。我们能做的,是顺势而为,亦即认识并利用规律。
《老子》夜读: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