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世俗意义上的得道高人
道就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
意思就是道生万物,德行滋养其发展状大,同样,没有相应的德行,也折腾不了多久。
我的一位老师把我们的人体各个器官、连同我们的智慧比喻成电器,而老祖宗的智慧就是电。
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好,没想到同样拿电来比喻事业的竟然是一个企业家。
他的梦想是,自己努力把这份事业经营得像电一样,各种配件、零件、构件放在那里,谁可以拿去结合自己的需求去应用。
能有这样的思维,难道会不成功吗?
这就是马化腾和他的腾讯事业。
01
他不是修行意义上的得道者,但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得道高人。
修行意义上的得道者,证悟者,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有的全部用来帮助众生的解脱,离苦得乐。
而世俗意义上的得道者研究用户需求,解决用户最需要的是什么,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怎么样让用户轻松、愉快。
都是利他,利众。
腾讯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
一是有些事情天生得来,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
马化腾是深圳人,在深圳中学、深圳大学读书,他说一般情况下不会读外地大学,清华北大也不读,因为,读完清华北大,深圳户口就没有了,而深圳户口当时可以在深圳特区工作,这是一项福利。
我之前只听说北京、上海户口难得,这次又听说深圳户口更高一层。
其实,北、上、深户口都有其魅力,而这些就已经够外地人努力一辈子的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真是的起跑线,起点不一样。
二是一份成功的事业一定是你的最爱,是你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做一件事情换得辛苦薪酬,来养家糊口,要是用来做成事业,这个心态还真差得远。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那时候电脑刚流行起来,北京还没有中关村,在深圳组装一台电脑50块,96年,而当时我的作为乡村老师的父亲工资是 元。
马化腾决定去华强北组织电脑去,结果发现还没有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干得快,于是便拿起自己能干的高级一点的事情,就是写代码。
当初他拿着自己的软件去竞标,工程出身的他为了将来不让客户老板亲自在干活,他硬是把别的伙伴说成是经理,自己是工程师。
直到现在很多时候产品的缺陷他都是自己亲自找bug,亲自去解决问题。对于他来说写代码就是生活,就是生存方式,是可以干一辈子都不会觉得累的事情。
真正的持久的事业一定是长久投入,真的喜欢做的事情。
三是时势成就事业。
有时候,是时代的力量在推着事业发展,错地时机,再很难取得成果了。
时势造英雄,有些财富、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时代机遇。
微信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当时很多软件公司都发现了这个商机,都在赶着开发这款软件。
腾讯更是全力以赴在争分夺秒地抢占先头机遇。当时有三个团队在做这个项目,哪一个做出来,就用哪一个,腾讯高层内部更是没日没夜地试用,找问题,再改进,再试用,就这样,三个月,经常一下子干到凌晨四五点,其中广州的团队做出来了,而四川团队迟后一个月,做得也不错,但时机过了,广州团队的产品已经占领了市场,很多人都在用。
这就是时机,时代的机遇,当然,你也得有这个能力。
所以,真的是没有随随变变的成功。
02
中学哲学告诉我们一切是变化发展的,那时候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实质的理解和认识。
有了生活阅历,我们渐渐明白,一切都是在变化,还有那句,你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把这个道理归纳的最到位就是佛学中的空。
空正是变化的有。
还有著名的熵增定律,一切事物最终走向混乱,走向毁灭,走向无。
这些智慧,无论从哲学意义上讲,还是艺术表达,或者世俗、修行层面上讲,都是相通的。
这也许就是大道。
当人们普遍使用手机时,企业就要相应作出调整,如果不随势应变,生存就会应到威胁。就连微软这样的大巨头,他在手机业务这一块也竞争不过安卓,苹果,现在他只有一点点市场份额。
诺基亚,当初绝对领头大哥,短短四五年,这个品牌就直接退出了。
还有搜狐,起初也是最早的互联网企业,现在几乎看不到身影,公司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
这些曾经的巨头企业谁能想得到很快时间内就退出了舞台。
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希望,机遇总是存在,或者说人人都能实现心中的那片净土。
这片净土,并非真实的有实相,而是我们梦想,我们的愿望,是一种庄严的存在。
03
大道至简,怎么去理解呢?
马化腾讲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不得不做出调整,做出改变,要增加一些东西,但做加法前,一定要做减法。
就是让业务更精深,要把相当一部分员工和业务移交出去,挪出空间给更专业的项目。
无为而无不为,马化腾是世俗意义上的得道者,他深知这里的奥秘。
他一直想做最基础的东西,人人都能拿来应用的平台,就有了前面提到的像电一样的产品,能够给人们的需求结合起来,产生更广泛的应用。
越简单越容易生存。
现在我们提倡给思想减负,给生活减负,过素简的生活,这些都有至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