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上学苦换生活甜”这碗毒鸡汤已不适用于当下孩子

2025-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荆芥草

有人问:现在不吃上学的苦,以后就会吃生活的苦,这种教育方式还适合当下吗?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通过吃学习上的苦,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练就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辈子受用。

说它不对是因为都到AI时代了,寒窗十年,已经不能应付未来!未来需要通才,而不是仅仅是专才。所以吃过“学习苦”

未必能不吃“生活苦”!

其实孩子在学习中吃苦,会有两条路走:

有些孩子陷入“为吃苦而吃苦”的泥沼,他们将学习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是默默地承受,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却很少探寻知识背后的乐趣与价值,心灵被疲惫与迷茫充斥,即便付出许多努力,也难以品尝到成果的甘甜,未来可能在麻木中迷失方向。

幼儿园里的孩子眼睛都闪闪发光,我们到初三高三教室里看看,还有多少双亮闪闪的眼睛?

而有些孩子走的是“因吃苦而不苦”的征程。他们明白当下的苦是成长的磨刀石,在钻研难题时锻炼思维,在诵读经典中体悟精神……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自我超越,每一点积累都变为底气。慢慢地,他们对学业学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苦为乐,让吃苦变成通往明天幸福生活的阶梯。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能敏锐细腻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在他们眼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春天破土而出的新芽,让他们兴致勃勃验证生物书上的知识,惊感受生命的顽强与奇妙;庙会上的民间艺人的表演,引发他们的好奇,他们用物理化学知识去尝试;他们用心去聆听鸟儿的啼鸣、风的呼啸、雨的淅沥,把朱自清的《春》老舍的《猫》玩儿出新花样……

他们的“作业”是不是更多?他们更苦吗?不!

他们不是木偶一样题海中苦苦挣扎,而是像海燕一样,勇敢地为自己的生命搏击!

他们是开心的!

他们这种主动吃苦,积极向上的行为又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当在提取氧气数值不稳的时候,他们不会气馁,而是兴致勃勃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调整……这种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尝试的精神,不是明天最需要的素质吗?

AI来临了,创新就是一切。保持开放,允许改变!

而这种理念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吗?

工业化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吃上学的苦,以后就会吃生活的苦”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

我们要引领孩子们“能吃苦”“善吃苦”,才能开启未来之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