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禅者眼中的男女2
女人水性,男人火性。如火炉煮开水,男人总兴匆匆,意在一时,如炉炭着火,霎时通红;而女人则如壶中之水,虽炉火炽焰,也只慢慢加温。
于是问题就来了,当男人过了火头,急速转为灰烬时,女人却正往高潮走,而即使两人可以同时达到高潮,男人也会由波峰瞬间跌至波谷,可女人则却如水降温般,要待许久才会回复平常。
这种先天的不协调有否补救之道呢?事物正是如此吊诡,实用层次的问题往往必须仰赖非实用层次的解决。生理问题的关键反而在心理,真正要解决这性曲线的不协调,就非得有感情的加入不可。也就是说,只有彼此间有了爱,人才能从这种先天的生理不协调解套。
“爱”是一种体谅、一种奉献、一种牺牲,在此,却是最逆己意的行为最可彰显自己的用情之真,很多爱情中的自苦,是当事者甘愿如此,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了这种情感,人就能不完全受制于生理曲线,就会愿意牺牲自己配合对方,寻求灵肉合一的满足。“性”与“爱”对寻常人,其实正有着这样的互倚关系,纯柏拉图式的恋爱,很难满足一般人,而缺乏爱的性也无以维持两人长久的关系。
谈到修行,纯粹肉体的欢乐却总是被贬抑的。提倡情欲解放的现代人,是不是能较少免于性焦虑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毕竟,性能力既随岁月而衰减,硬与光阴拔河的人,就永远是难堪的输家;而爱,却可能随着时间增长反愈加醇厚。
过去,太多禁忌、道德规范固然禁锢或钳制了人性,反动于此,在西方乃有了人文主义的勃兴,可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肯定“存在的就是合理”,导致许多知识分子以另一种“解放”的道德之名遂行其欲,“超越”竟成为生命的笑话。但其实,生命也只有在受限乃至自我设限中,才有所谓超越的自由。
谈人文主义,性的解放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然而,极致地体谅人的有限,常就否定了生命超越的可能,也为人的堕落找到了理由。
坦白说,现代男女虽已逃开了过去“想当然尔须成家立业”的压力,却又面对了这种“你到底正不正常”的逼迫,最后,还是只好用实际行动——婚姻或不断的性生活,来证明自己正常,而如此“头上安头”的结果,却使得更多人受害。
于是有很多人借由别种事物来吸引生命的热力,理想、嗜好、工作都可能发挥这种功用,而只要不是使生命向下的,就不一定会是一种“失”,反而,常因此而能有另外的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