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拾遗——摆摊头的老头
小城不大,但自古学风严谨,号称教授之乡,仅是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状元,300多位进士。80年代早期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不大的小城就有两所完小,且规模都不小,这和好学崇学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
两所完小以方位命名,一曰城北,一曰城南。虽然相隔不远,但学生们交流的机会其实不多,因而回忆中出现共同人物的概率也不高。但有一个人,那个年代的孩子应该都熟悉,就是那个在校门口摆摊头的老头。
老头身材不高,160左右,又佝偻着背,远远看去总有一种凄苦的感觉。他还成天带着一顶又脏又旧的藏青色帽子,所以很容易在人群中一眼就找到。
当时,他的年纪其实也就约莫50岁开外。之所以叫他老头,实在是因为那张脸沧桑的不忍直视。瞎了的右眼带着一点点的淡绿色,让那个年代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孩子都有点怕他。
老头的小摊,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有贴纸、洋片、塑料枪、弹弓、橡皮筋等等。在孩子们看来,那个摊头就是个游乐场。走过路过,都不自觉会放慢脚步,眼睛盯着摊上的东西一样样扫过去。
老头几乎每天都出摊,今天在城南小学,明天就在城北小学;放饭时城北小学,放夜时就在城南小学。有时候即便是下雨,他也会站在一把超级大的油布伞下,做他的生意。
老头并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长相凶,脾气也差,对孩子们也并不和颜悦色。常常听到的话是:不买别看……有几个皮的孩子也伺机报复过他,顺走一张洋片,踢乱一些摆放也是常有的事。
二年级时,我身上揣了一毛钱,走到摊前看中了一把打石子的塑料枪,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回家。没想到打了两枪,小部件就坏了。妈妈带着我去理论,老头凶神恶煞的大声嚷嚷了一通。当然最后我们成功拿回来一毛钱,可从那以后,我也就再也没去老头摊上买过东西。
只是突然从某一天起,应该是六年级时,老头似乎就再也没出现。没有人在意,只是小朋友偶尔会问起,那个独眼老头怎么今天没出摊。后来听说他还是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摊,直到最后谁也再没见过他。
回想起来,老头其实并不坏。下雨的时候,没带伞的小朋友去他伞下躲雨,他也没赶过人家。偶尔别人买的东西不称心,只要没破没坏,他也还是会换。
当今天,大部分零售都开始依赖于互联网时,那个独眼老头的地摊却格外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