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书Vol.1| 亘古星辰,沧海桑田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7人  柳晚

我看书有个不算好的习惯,喜欢几本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进行。关于此曾经和机油们探讨过,最后发现这实与个人性格相统一——天生容易三分钟热度者如此反能多看些,否则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进度。

固此,不定期推送读书笔记。


最近完结的一本书名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编者选择了十四个主题,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各个方面的情状。

不同于其他通史、断代史、专史等,这本书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从每个主题都直观看到——“变化与不变”。

变的是,事物发展的深度、形式内容等;

不变的是,事物产生的目的、最终归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既有上,便有下,之后的一切,就都将从“上”出发了。

拥抱天命

上位者都迷信老天爷。

放之古代如“帝王将相常祭天祈求风调雨顺”、放之现今如“掌钱权者多礼佛信教菩萨保佑”。

其实不仅是上位者,这可以说是中国人骨子里带来的一种惯性。

自人初生的上古时代始,“自然”就是人心中至高无上的主宰。

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将其人格化,努力探索和拉进与它的距离。

研究星辰日月的规律制定律法,以促耕作繁衍;

分出四时,摸索四季气候以合理作息;

诗歌、文献、节日、音律...对于“自然”的不断探索,让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绚烂而不绝。

人们敬之爱之、畏之恨之,然而星辰日月,亘古不变。

如果说中国古代之人有什么永恒信仰的话,我认为,是“天命”,也就是“自然”。

只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尺。

相信“天命”是公平的,于是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

认为“天命”是不公的,于是步步为营,自信“人定胜天”。

说到底,都还是在和“自然”较劲。

死磕“小人”

(“小人”指的是被统治阶级,引用自《论语》)

前面说到上位者对自然的态度,中国所有王朝都讲究“顺应天命”,要夺权、要篡位,首先就要“占理儿”,否则得不到民众支持,如何算“占理儿”?

于是就有了各种“天降异象”,这个帝王之位是老天爷给的,老百姓一听马上就信了,就各种支持了。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骨子里对“天命的惯性信任”。

老天爷都站在你这一边,那么跟着你讨生活,日子才会顺顺当当吧。

上位者正是深知这一点,于是便在各方面将自己与“天命”的距离尽可能缩小;

将“小人”与“天命”的距离拉大,从而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优越条件。

#区域上,由大至小而划分,层层分明,一切都要从方便治理出发;

#职官上,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官职繁多,“官大一级压死人”;

#选用人才上,无论是周代的“大比”、汉代的“察举”还是隋唐开始的科考,都是最高统治阶级收买士人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

而且即使科考成绩优异,能否得官还要看个人“门路”等;

#姓名上,周代“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在称呼上以各种讲究、避讳等形成尊卑之别;

#礼俗上,奴隶时代自不必说,赏赐、屠杀、贩卖奴隶,都是很平常的事;

贵族讲究的“冠礼(成人礼)”、隆重严谨的婚姻六礼,在平民只能“精简合并”;

贵族士大夫排场盛大的丧葬礼,在平民“完全是另一回事。”死了至多只能“稿葬(草草安葬)”,饥荒之年,甚至只好“饿死以填沟壑”;

#宗法上,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更为巩固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

也是后世中国人无比细致的“亲戚”区分的重要成因;

#宫室上,“台谢观阙”都是统治者的建筑,它有着代表阶级性的制度;

#衣饰上,贵族的头衣有冠冕,庶人只能戴巾;“黔首”、“苍头”这类称呼,都是从头衣上区别而来的;“布衣”是庶人的代称;

“人靠衣装”,一般看人的身份地位,看衣饰便一目了然,也能更好地将统治阶级与“小人”区别开来;

#什物上,贵族享有丰富的各类起居饮食器皿,平民则大多用陶制的鬲盆盂罐等器而已。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万分重视对民众的“教化”,用“文礼”这个软枷锁死死地把“小人”牢牢锁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里,让他们心甘情愿不越雷池一步。

而当“小人”逆袭登上至高之位后,他也会无师自通地明白这一点,只将手里的绳索攥得更紧些。

星辰亘古不变,沧海却化桑田

END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文:柳晚

LOGO设计:@匀散过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