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哪吒》给了父母和教育者很多育人思考的角度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虎嗅蔷薇_6a3b

电影看完了,我感觉自己全程都紧张到喘不过气来,电影似乎自始至终都是高潮。还是因为自己全程思绪云涌,而导致自己心跳加快的身体反应,我是分不清了。但是,看完之后,就觉得这部电影太应该让每个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值得好好看看。

一个被注定当成怪胎的孩子

我常常听到父母会跟学校的老师说:“老师啊,我这个孩子别的方面都很好,但就是太粗心了。”

我也常常遇到一些老师会跟我说:“老师你来我们班上课(或监考),你要特别注意了,我们班有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尤其要留意那谁谁谁,我在名单上面把他名字都做记号了,你真的要时刻关注他,他是我们班上最不守纪律又难管的一个。”

我们常常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把一个孩子定性为调皮的,捣蛋的,不听话的,或者是有问题的,智力上面跟不上别人的诸如此类评价,总喜欢提前给这些孩子封印贴上了某种标签。

有些孩子也许注定就跟普通人不一样,可是大家却没有准备好接受他的环境和宽容。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还把他定义为另类。

而哪咤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妈妈怀胎三年才生下来,还没出生,村里人已经把他当成了怪胎,因此,一生下来注定便被人当成了妖怪。而评判的标准仅仅是,他跟我们大家都不一样,他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尽管他很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摆脱妖怪的命运,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可是也禁不住人们再三的印证和怀疑。因为人们提前给自己设置的成见如此深,以至于哪吒最终得到村人们的解封,改变了他们对他的看法时,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从预设是妖怪到印证是妖怪这个过程,让我不禁想起《吕氏春秋·去尤》篇中的一个故事: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gǔ,发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过了几天,他在挖水沟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所以,你认为孩子是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但也许是一开始时大人就错了!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孩子一生下来原本是白纸,你在上面涂画什么,他的生命里面就会有什么成分。

别做剪羽的猎人,把孩子变成了宠物

哪吒一生下就被看成妖怪,自然就会被禁锢在妖怪的“笼子”里面圈养着,这个笼子是父母怕丢失的颜面,是村人排斥不接纳的态度和成见。于是他们一方面天天拿把大剪刀想要剪掉他的不屈和叛逆,想要驯服他烈火般的个性。另一方面把牢笼设置的再稳固一点。

而客观事实是,成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自负。我们常常不自知却又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就是对的,所以又把这个“笼子”加牢筑固,以至于最终成了自己的牢笼,禁锢的是自己的愚昧无知,不肯接纳世界的改变和新生事物的出现。

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还少见吗?

曾经有父母看到自己的上大学的孩子,每天上网两个小时,他认为自己的孩子有网瘾,所以一定要送孩子到戒网瘾的机构去,用各种体罚,甚至是电击来“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对于臭名昭著的杨某某以及他的灭绝人性的戒网中心,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父母们常常为了打磨孩子的棱角和个性,筑起了各种各样的“牢笼”来禁锢孩子,或者说利用一切力量去打压和剥掉孩子的个性部分。

是的,我也见过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小A小时候发烧,智力有点低下,但生活还能自理,小时候还特别勤快,是父母的好帮手,她能帮父母把许多家务都做的特别好。

可她也喜欢跟别人打架,跟几个邻居的孩子打过几次之后,加上不爱读书或者是学不会,便被人们一度认为是“脑子有病,是个不正常的孩子。”

起初,父母也没放在心里,可是被大家说多了也觉得是孩子的问题。便渐渐的把她当成精神病人,关在家里不让她出来了。这一关就关到她30岁。

最后,这个有点不正常的孩子最终变成痴呆疯傻的女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我们知道树叶还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呢。问题在于,当孩子表现的与众不同时,我们父母首先能不能认同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就按照自己的个性充分成长,而不必花大力气去掙破牢笼和枷锁?

当然有成功走出来的,比如《啊甘正传》里的啊甘,那也是开明和懂得尊重孩子的母亲的成果。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你会去花尽力气去打磨他的棱角吗?让他去符合这个世俗约定俗成的标准?

一个身负父母重任的孩子

来说说龙太子敖丙,因为偷得吸取灵珠精华而转世,身负家族重任,师傅教诲他不成功便成仁。父亲携龙族众成员把自身最贵重的东西给了他,对于他寄予厚望。

这不就是多少中国家长赋予孩子的使命,高考要考上好的学校,上来就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没读什么书,你要用功,拼尽全力去读,去考最好的学校,去做人上人。你要考上好的大学才对得住父母,我们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你了。

很多人甚至把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都沉甸甸的压在孩子稚嫩的肩头。

于是,孩子被父母的期待压的喘不过气来。孩子变成了没有自己的快乐和自由的孩子。敖丙为了不负使命,连唯一的朋友也舍弃了,差点变成了改变家族命运的垫脚石。

我们也曾看过很多新闻,父母要求孩子按照热门而非喜欢的专业读大学,孩子读着读着就不干了。父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交友,甚至谈婚论嫁,这些都是很荒唐的。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只管读书,其他一切都不用管,孩子被照顾的太好了而缺乏独立性,父母们把孩子的未来也筹划好。

那些乖乖听父母话的孩子如果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就只能一辈子活在别人为他设定的人生道路上,他会丧失自我,丧失生机与活力。

多少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了这样的大人,活到三十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搞不清自己的喜好,只一味地讨好生活和世界,却唯独对自己不够好!

负重前行的人都走的不远,他们背负荣耀,一路牺牲自我,即便最终封神恐怕也会跌落神坛,沉入深渊。

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切记不要盲目自负地给孩子设置牢笼,让孩子放弃他原本的模样去迁就这个世界。

放下教育的功利心,打开狭隘的思维局限,不要用自己的焦虑去绑架孩子的童年,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看到孩子的不同,这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电影传达给父母尊重和接纳孩子个性的意义所在。

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哪吒打破原生家庭的模式和牢笼,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特别,让你头疼不已,试试换个思维角度来看待,请坚定的告诉孩子:

我不会要求你像别人那样活着,因为你有特别的使命!

我也坚信,你原本就很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