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文章修改探讨研习齐帆齐联合谈写作专题征文活动

写作路上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2020-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Fwx烟雨倾城

关于写作,我自知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因为自己还在摸索阶段。

所以,看了群里徒步主编新开辟的“创作微语”栏目,也没有及时关注,总觉得自己还没有什么成型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今天上午,闲暇时看了“创作微语”专栏中其他简友的文章,忽然也有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我也和紫陌心颜一样,有着从中学就开始记日记的习惯。

她所说的那种感觉我也有,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哈哈~

闲暇时翻看自己的日记,看一看自己以前的文章,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写的蛮不错的,这不是自恋,而是真实的感受,是相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

不是有句话说,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吗?

究其原因,那时写一篇文章真的是很用心。眼里充满了美好,看什么都有倾诉衷肠的愿望。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雕塑如此,写作如此,所有的艺术发掘都莫不如是。

就拿奥古斯特·罗丹来说,他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

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正如他自己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我觉得,从细微处体察不同,发现出美来,就要独具慧眼;坚持初心,敢于走自己的路,也是事半功倍的条件之一。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写作的方法及课程,什么让你快速成为写作达人,月赚多少多少~21天速成之类的…我却很不care。

我想说,写作路上没有捷径可言,那些速成的东西终将毁了你!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精雕细琢的打磨。

而且,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不可能适合每个人,我觉得写作应该是源于真情实感,这是最基本的。

只有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够感动自己,继而感动读者。

至于方法当然要有,但是在情感之后。

我发现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生活满怀激情,追求诗和远方,即便遭遇困顿,也心怀梦想,有倾诉心声的强烈欲望。

很多人会觉得,写来写去,似乎没什么东西可写了。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要写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即便是一个题材,大家都在写,每个人的作品也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你觉得没什么可写,只是你自己的原因罢了。

深以为然!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但是要怎样把它写好,怎样深入进去,透过表面看本质,透过表层看内核,这就需要功力,需要长期的阅读和积累。

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也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如果你能如玛格丽特·米切尔一样写出一部《飘》,那么,足以奠定你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我也很赞同伍尔夫的观点:女人要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样就可以安心写作。

不为基本的生存烦恼,这样写出的文字才会悠然自得,才会不受约束的自由翱翔…如果有钱也可以出书。

全身心的投入,注入“心流”的感觉,你会感觉写作的路上还是很快乐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