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9教学实录
一、早读
1.15课《金色的鱼钩》
2.书本P86——89
二、《桥》
(一)自由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不齐读。2.朗读保证不遗漏信息;并且听读对自己的读音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课内比较
(师出示短句)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挡。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⑤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⑥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⑦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个别学生朗读正音,讲解多音字。
(1)像泼,像倒
Jason第一次读时读了第三声,后来Owen即可更正了正确的读音为第四声,并解释这样表示有个人把水从杯子倒出来,而不是摔倒的意思。(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狂奔
Cindy首次读成了第四声,可是在第二次立马更正为第一声,追问之下,还将疯狂地奔跑的意思。
Messi和amy补充解释读第四声时应该是“目标和目的的意思”,由此让学生举例组词,相机进行价值观教育:奔零食、奔卡——奔智慧(Stanley)
2.学生再次默读这七句话,通过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1)都是拟人句(2)都是描写洪水的恐怖和可怕(3)都有动词……
教师归纳这些句子都是在描述当时的环境的危险和恶劣程度。
3.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的主人公老汉又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大公无私(2)公平公正(3)勇敢……
Jason质疑老汉的公平,“党员排在后面不是对党员不公平吗?”
Ethan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党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排到后面恰恰更能说明他们的服务意识。”
教师小结:“看来对于老汉的形象同学们的认识还是有些浮于表面。下面老师还给大家带了另一篇文章,大家来看一看,比较一下。”
(三)课外比较
“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越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奥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在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叟,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听完了这个故事,对比《桥》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1)面临灾难(2)都与水有关(3)都有一个英雄人物,一个是老汉,一个是船长……
2.两个故事的结局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得救了,这一切离不开逃离时的有序,那么船长是凭借什么让大家安静有序的呢?(用枪、用生命威胁)那么老汉又是凭借什么让大家有序避难的呢?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村民对他的敬畏!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以身作则
(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让自己插队的儿子排到最后,显得大公无私。
(未完待续……)
作业:《黄冈小状元》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