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道德经》320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16人  锦洋爸爸

第七十三章1 有一种人,老子说他们“有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是还有没学到的,已经很高明了。不了解道却以为自己知道了,是祸患。所以悟道之人没有进入到有祸患的状态,是因为知道这种状态是有祸患的,所以才没有进入这种有祸患的状态。

有没有了解“道”,并不是流于表面的,“道”是用来做的,不是拿来炫耀的。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的《道德经》,我们今天讲第七十三章,这七十三章是通行本的第七十一章,我们按照帛书的顺序。帛书实际是《德道经》,我们还是按《道德经》来讲,但是里边次序按照帛书的次序来讲。大家明白这意思吧?今天这章其实我们基本就可以讲完,因为这章非常简单,老子就是讲了一种修行的状态,我们来探讨一下,很有意思。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大家一听,我的天呐,您这讲绕口令呢吧?这怎么会“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然后什么“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都什么意思?中国话是写出来看的,真这么讲,大家未必能够理解什么意思,我们一点儿点儿来讲。

首先看这“知不知,尚矣。”这话有两个含义:

第一种含义,你知道自己是不知道的,你这很高明了,“尚”是已经很高了,是高人了,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说我学问还有没到的地方,还有很多东西我是不知道的,不了解的,没学到的,所以我清醒地意识到、知道,我这种不知的状态,就是我自己还有不足的、还有没学到的状态,这种人是高明的。

另外一层含义,这历代也有这么理解的,“知不知”的“知”是一种状态,就是我实际已经知道“道”了、了解“道”了。但是后边“不知”是我虽然了解“道”了,但是外表我做出很普通的样子,展现出那种“不知”的状态,因为他不把“道”当做炫耀的凭借,天天讲“道”太高妙了、玄妙了,我是悟道之人,显示自己是“知”的,其实你已经背离道了。你要悟道以后和普通人一样,但是在行为上你按照“道”去做事就行了,你以知道的状态,展现出来确是好像和大家一样,像不知道一样,也就没有任何行迹地去行善,这种状态叫“知不知”。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不知的状态去知、去了解“道”,或者是我知道“道”以后我外表显现的却是一种不知的状态,就是跟大家一样,好像不了解“道”,实际上我在行道,这种人是高明的。这两种解法我在此不做评判,我认为都是可以的,实际我觉得第一种解法比较切中实际,第二种解法比较高妙,都是可以的。

下边这句话,老子说“不知知,病矣。”这话比较清楚,大家讲的意思都一样。就是你不知道“道”、不了解“道”,你完全不了解,却以为自己知道了,也就是说你不知道“道”、不了解“道”,也没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但却以为自己知道了,却呈现出一种知道、了解“道”的状态,老子说得很有意思,这是“有病”,实际上解释这“病”当忧患讲,有忧患、有灾殃,就是不是好事。

所以老子这儿讲,你不知道非说知道,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不知道你就说自己不知道,你不要还没有掌握全部,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已经悟道了,这是不对的。“道”不是用来夸耀的玄妙的那些理论,“道”是去做的,在做里边才能体现出“道”,所有讲出来“道”,老子上来为什么讲“道可道,非恒道也”?你要太讲这东西有可能又偏离“道”了。

为说明这个状态,我给大家讲一个生活中我观察到的一件小事。记得很久以前,有一次文化圈好多朋友在北京聚会,聚会这一桌上我就观察到有两位朋友很特别。这一位朋友功德很大,做了很多善事,功德非常大,做了很多,帮了很多人,是个大善人、慈善家,但是他总表现出一种小孩的状态,很好奇,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什么事都听,都想学习学习,这个人我不表先放在这儿。

另外一个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士。这位女士席间侃侃而谈,知识特别丰富,她好像是信佛,她就知道各种的佛教的说道,我们叫说道,里边的说法。比如这个香什么时候供,你那个供佛不行,应该用什么什么香来供佛,那种香怎么怎么做,国外怎么怎么,那个香很贵的,必须要什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怎么怎么样,这手势一定要什么手势,这个手势代表什么,这个手势代表什么,这手势不同,告诉你千万不要搞错了,搞错就坏了,这个拜佛的次序不要搞错了,搞错了你就倒霉了,先什么礼仪……讲得我真是长见识,我真是开了眼了,各种各样的讲究,我们东北话叫讲究,就是那种程序,被讲得纷繁复杂,我根本就记不住,我自己觉得我智商虽然不高,还算可以吧,但是根本记不住,跟不上她。

我估计讲究是她长期历练,总结了大量这种讲究,这个人是个阔太太,就是家里老公有钱,她用所有时间来讲究这些东西。我最后实在是听烦了,因为整个席间她都在讲那种高妙的,哪种香才能真正供佛,哪种香是不行的,其实我心里想你真的是有这种供佛之心的话,你拿一个最普通的香都可以供佛,她非要讲成哪种沉香跟什么香混在一起,怎么怎么样这香才是供佛的,哪个朝代怎么供,讲得太细了。

最后我就衡量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都坐在我面前,我就观察这两个人。我发现那个真正大慈悲的人,那种行善帮助很多人的人,他饶有兴致在那儿听,“有意思,真的,这我不知道,这我不知道,这个有意思,好玩”,他呈现一种特别有趣的状态,我觉得这人就是“知不知”,他就是真正明白“道”,但是人家去做,表面上体现出跟大家一样,我没什么特殊的,我没觉得我明白“道”,我给大家讲“道”,“道”特别了不起,人家没这样,人家反而放低自己,“很有意思,你讲的很有趣”,你看他觉得很有趣,这叫“知不知”,他虽然知道“道”,但是呈现的是外表行迹看不出来人家了解“道”,我觉得这人是真正有功德的人。

另外这位女士,其实我当时评价她可能有点偏激,我当时想这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书是苏联的,讲的共青团这些青年人,保尔·柯察金如何去建设祖国的,记得保尔·柯察金遇到了童年的恋人叫冬妮娅。这时候再遇到他恋人的时候,保尔正在干活,浑身是泥,这冬妮娅穿着非常华贵的裘皮大衣,已经是富太太了,看到保尔就嫌弃,保尔也不喜欢她,他说句话,我们小时候特别好玩,都记得这话,“你浑身散发着资产阶级的臭气”,我们小时候就拿这句话开玩笑,对小朋友说,“你浑身散发着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臭气”,互相开玩笑,但是这句话我是记住了,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看那位女士我心里涌现出这句话,对不起,有点不恭敬,涌现出这句话来了。

我就觉得她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甚至是处于一种寄生的状态,但是她把这讲究的,好像很有学问,好像她对佛多么恭敬,好像她对佛法掌握得无比精妙,悟了真正的大道,这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本源,人和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讲得无比精妙,但是她不做任何帮助别人的事,基本上都是在拿老公的钱在去享受各种香、各种器具、各种器皿,全是豪华东西,我觉得这除了对物质流通、促进经济繁荣稍有一点儿贡献,其实这钱其它地方也都花出去了,有点儿贡献之外,其它没什么贡献,所以我觉得这好像没有真正走在“道”的道路上,所以这种状态是不知“道”,其实她不了解“道”,却体现出一种知道“道”的状态,按照老子不客气的说法,这是“有病”,所以老子讲话很有意思,人家一点儿没客气,说这是“有病”的状态。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两种人,一种人在形式上讲得特别复杂,越讲越玄妙,另外一种人低头去做,所以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我在讲《道德经》,我要警惕自己,我们要去做去,别讲得很高妙,自己不做任何善事,我觉得这是不行的。

所以老子下面讲“是以圣人之不病”,这圣人、悟道之人他没进入这种令人担忧的、有病的状态,为什么?“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以其”是因为,“病病”这两个字是以病为病,就是圣人知道那种状态,就是不知道非说自己知道的状态,这是“有病”,圣人因为知道这种状态,以这种状态为“有病”,认为他“有病”,所以圣人时时警惕自己,赶快去做事,尽量按“道”的原则去做,所以圣人他才“不病”,所以才没进入那种“有病”的状态。这话您看说的好玩,“是以圣人之不病”,圣人为什么不病呢?“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因为他知道那是“有病”的状态,圣人认为那是“有病”,圣人随时警惕自己,所以他才不会进入那种“有病”的状态。

老子这章讲了两个要点:

第一,我们明白“道”以后要去做,我们不要在外表的言语等等外表上显示出太多的不同,我们要通过做来慢慢去行道。千万警惕这种我不去按“道”做事,却整天显得像我悟道了一样,用高妙的语言来蛊惑大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所以老子讲的这两种状态,大家要警惕。

第二,我们随时要自省自己,因为我们容易喜欢自高自大,喜欢抬高位置,当我明白了某种理论以后,突然觉得自己了不起起来,我跟以前不同了,我跟你们大家不同了,这时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种“病”的状态,这是一种不正常状态,所以赶快放低自己,尽量去做去,慢慢在做中体会“道”,让大家感受到“道”,这是老子所提倡的。所以随时警惕自己,这是老子说的“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就是随时能知道这是一种病的状态,有清醒的意识,这是警醒的作用。

老子想得非常细,在这一章里边老子就讲出来,您悟了道以后,容易出现自高自大的毛病,容易觉得我是超然于众生之上,我比你们高一层,对不起,坏了,这佛家讲您着相了,您要忘记它,您着相就是老子讲的有病的重要,忘记它,尽量低头去做去,忘记任何名相,忘记任何回报,这种才是“尚”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所以老子在这儿给我们打了一针警醒的针,我们每个人都容易有这种毛病。我讲《道德经》有时候讲着讲着也觉得这么高妙的理论,别的学者不会,对不起,我也“有病”了,我只是简单地讲,但是认真地做没做?这是我对自己要衡量的,要考核的。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听完《道德经》以后,老子给我们警示了,我们反省自己,马上认真去做事,在做事里边体现“道”的原则,这是我们需要做的。

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道德经》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一时间我们接着聊,我们要聊到第七十四章了,所以《道德经》后边越剩越少,这么几章了,我们一点儿点儿来讲,希望大家多多体会,感恩大家的收听,坚持一年多了,不容易的,所以非常感恩大家,我们明天不见不散!注:本文章来自“罗大伦频道”,感谢罗博士的细心讲解,这里分享的是文字版,语音版可以关注公众号收听:大伦书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