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心情随笔散文

父亲的笔记本

2019-08-11  本文已影响1人  祺儿妈2212

父亲的书柜里,整整齐齐码放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笔记本,按年月、按内容,分门别类记录着他的点滴生活。

从笔记本外在的形式,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时代的印痕。五、六十年代常用的是那种硬壳儿本,封面有凸出字迹或图(侧面也有)的,像什么卫星、建设、东风、旭日、百花齐放等等,无不昭示有极强的时代感。小时候,我还记得曾经偷偷拿纸拓在笔记本上,用铅笔均匀地涂抹后,一点一点显露出来图案或字迹时的那份欣喜。这种简陋的拓片,也是我在同学面前可以炫耀的无尚荣光的事情。

父亲的笔记本

翻开笔记本,有习作、有摘抄、有书信、有读书感悟,内容繁杂丰富,也是我小时候特别爱看的。中间,还配合文字,偶有插图,如现在孩子们的手账。其中一个笔记本,中间还贴有不少文革期间的邮票,有祖国山河一片红、开国大典等,后来被父亲一个个送给集邮的同事,笔记本七零八碎被掏着剪成窟窿,想来真是可惜得很。那些年,虽然闲书太少,少得几乎看也看不到,但父亲的笔记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对知识的渴求。这也算是他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八、九十年代的笔记本,多是塑料皮的,以工作笔记为主。他是个极仔细的人,很多资料不仅过目不忘,而且爱收集、爱记录、爱思考。这期间发表的几十篇论文,都是在工作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为,这些贴近企业现状,实用性非常强的论文,也为他带来很多的荣誉。有的入选大学教材,有被引用为行业评判标准,更多的是为同行所学所用。

父亲的笔记本

父亲的统计学不光用在单位,也用在家里的小账上。那时,家人每天回家,必一一通报花费,有时自己记录,有时父亲代笔。月末时,父亲会将当月所有收入支出统计出来,再按吃、穿、住、行、日用、社会交往等几大类分别核算,各自花费、占比一目了然。年底,再做全年收支统计一览表,直观反映家里生活的变化。

父亲记性极好,快90岁了,仍然思路清晰,将每日的生活、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个就连我都自愧不如。几十年如一日养成的习惯,哪怕住院也不会更改。临进手术室了,还要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精确到几点几分安排进手术室,才放下手中的笔。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表;第二件事,就是问他几点从手术室出来。真不愧他是搞统计出身,准确、及时、真实,简直成职业病了!

2000年以后的笔记本,就比较齐楚了,基本是一年一本带日历的笔记本。厚实的笔记本字迹工整,少有涂改,显见的他认真的态度。不仅记录着他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记录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瞬息万变的局势。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对自己的要求一直严格,自强不息,奋斗到老。他常说“自强不息是心态,是过程,也是目标”。他的人生态度也从这一本本的笔记中反映出来,不由人感叹他的执着、坚持,这种深入到骨髓里的认真,我们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哪怕十之一二,我肯定也不是今天的我了。

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一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