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和亲,究竟是政治智慧还是丢人现眼?
衣赐履按: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与匈奴和亲。讲真,感觉这个话题有些敏感,可能激起民族主义者的愤怒。谈着看。
前199年,匈奴冒顿(读如末毒)单于屡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刘邦对白登之围心有余悸,打,条件不具备;不打,总是受到骚扰,因此深感忧虑,就问刘敬对策(白登之围及刘敬事可参阅拙文《汉匈第一战,高祖刘邦险被生擒》)。刘敬说,天下初定,士卒疲劳,动用武力征服冒顿并不可取。冒顿这个人,凶暴残忍,他是杀了他老子才坐上单于的宝座,又霸占了他老子的一群大小老婆,这种不讲伦理的凶暴之徒,我们不能用仁义去说服他。但可以用计策,使他的子孙长久做大汉的臣属,然而我担心老大你做不到。
刘邦来了兴趣,说,如何做呢?
【这个刘敬,太帅了一点吧!】刘敬说,老大你如果能把嫡女大公主嫁给他为妻,再送上一份豪华嫁妆,冒顿自然心倾大汉,一定会立长公主为匈奴的阏氏,生下儿子,那就是太子。老大你每年四季用汉朝多余而匈奴缺乏的东西,频繁地慰问赠送他们,乘机派一些能言擅道有教养的人,常去教导或暗示一些女婿对岳父的礼节。冒顿在世时,他是大汉的女婿;他死后,您的外孙便即位为匈奴王单于。谁听说过外孙敢跟外祖父对抗的?这样做,可以不必经过战争,就让匈奴臣服。但是,要去就得嫡长公主(鲁元公主),如果胡乱找一个普通皇族女儿,或者随便物色一个女孩儿冒充,一旦冒顿发觉,那就起不到作用了。
刘邦说,好!
刘邦把这事儿跟吕后一说,我了个去,吕老太日夜哭泣,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啊,你要把她丢给匈奴,那我也没法儿活啦!
然后,哭天抢地,搞得刘邦没脾气。
衣赐履说:和亲,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黄世仁压迫了杨白劳大半辈子,杨白劳受不了了,对黄世仁说,老爷,我有个闺女叫喜儿,又漂亮又能干,我把她献给你当小妾,求你别再欺负我了吧!
简单类比,可能就是这么个感觉。印象里,汉匈和亲,似乎从来都不是民族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调调,尤其对汉民族而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屈辱。然而,不和亲,怎么办?
假设我们是刘邦的臣僚,现在,匈奴隔三差五越过边境,杀我们的男丁,抢我们的钱财和女人,然后,飙着草原长调扬长而去。而我们呢,躲,躲不开;打,打不过;讲道理,人家不鸟你。刘邦问,诸位爱卿,如之奈何?
好了,皇上发问了,咱当臣僚的给出出主意吧,怎么办?有谁能想出比和亲更好的办法来?
事实上,汉匈和亲,为汉朝赢得了近百年的大体和平,这才为汉武帝暴揍匈奴、一雪前耻,打下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
对汉来说,和亲政策只是权宜之计,上下均感屈辱;然而,到了大唐盛世,为了与吐蕃和平共处,唐政府奉上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促进了唐蕃友好”,似乎“屈”味儿大减;到了清朝,满族几乎就是靠着和亲,让蒙古人成为大清的一支中坚力量,似乎就更谈不上屈辱了——当然,那是满人的事,大汉民族向满人磕了二三百年的头,根本没有感受屈辱的资格。满族人靠和亲,牢牢把住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内、外蒙),而外蒙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倒是在汉人手里丢掉的。
其实,就如同不能简单地以伦理道德来臧否政治人物一样,在国家利益层面上,也不宜简单地以个人感受来衡量。从这个角度讲,和亲,作为一项外交政策,体现了成熟的王朝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绝不是浅薄的“丢人现眼”四个字可以来评价的。
前198年初,刘邦找来一个平民女子,称之为大公主,把她嫁给冒顿单于,同时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盟约。
【也没准儿,嫁过去的公主们,也没我们想的那么惨】司马光评论:刘敬说冒顿残暴,不能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而又想与其联姻,为什么前后这样矛盾呀!骨肉亲人的恩情,长幼尊卑的次第,只有仁义的人才能明白,怎么要以此来降服匈奴呢?先代帝王驾御夷狄民族的对策是:顺服时用恩德来怀柔,反抗时用武力镇压,从没听说过用联姻的办法。况且,冒顿把生身父亲视为禽兽而猎杀,对岳父会怎么样!刘敬的计策本已粗疏了,何况公主鲁元已经成了赵王王后(赵王张敖),又怎么能再嫁给匈奴单于呢!
衣赐履说:这一段,是司马光对和亲的评论,我觉得挺有意思。司马光说,驾御夷狄,顺服时用恩德来怀柔,反抗时用武力镇压。我也是服了司马先生了,宋朝的确是没有对外和亲,可是,也从来没有镇压过哪个夷狄,倒是被辽、金、蒙古这帮夷狄,吊打了二三百年,还被掳去俩皇帝。司马光作为道德楷模,认为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是件丢人现眼的事,不合儒家礼数,可是,并没有提出来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你解决不了夷狄侵扰问题,你再正气凛然,你再豪情万丈,你有个毛线用啊?当然,宋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年向夷狄进贡(澶渊之盟),论丢人现眼的程度,只怕比和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敬从匈奴归来,说,匈奴的河南(河套以南)白羊、楼烦王部落,离长安最近的距离只有七百里,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关中刚遭过战事洗劫,人烟稀少,无法遏阻外来入侵,但是土地肥沃,我们应该迅速增加人口。当初抗秦时,号召力最强的,齐国有田氏,楚国有昭、屈、景氏,如果没有他们,秦朝就不可能灭亡(通过刘敬的话,我们可以猜想,关于这些名门大族,虽然史上记述不多,但在秦末的风起云涌中,也曾浓墨重彩过,可惜大多都随风而去了)。现在老大你虽然已经建都关中,但人口太少,而东部有故六国的强族,一旦有什么事变,你岂能高枕而卧?我建议把故六国王族的后人及地方豪强、名门大族迁徙到关中居住,国家无事可以防备匈奴,如果各地旧诸侯有变,也足以征集大军向东讨伐。这是加强根本而削弱末枝的办法。
刘邦说,对极!
十一月,便下令迁徙旧齐国、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强到关中地区,给予便利的田宅安顿,共迁来十余万人。
衣赐履说:刘敬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和亲政策,是软化与匈奴敌对关系的成本最低的方法,是在外交领域上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匈奴,以和亲来降低边境压力,但同时,徙豪门大族充实关中力量,既防匈奴突袭,又防山东之乱,刘敬的政治智慧,让人击掌赞叹。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