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绪,修补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培养?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菜菜的sahara

今天分享这本书《由内而外的教养》,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博士。今天特别要谈的是,我觉得书里面很精彩的三个部分:第一:父母亲怎么做,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第二:为什么父母亲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情绪失控;失控的时候爸妈又该怎么办?;第三:亲子关系难免有紧张的时候,当亲子关系破裂,爸妈可以做些什么来修补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来想第一个问题:孩子的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爸爸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呢?不知道身为大人,您自己的安全感好不好呢?时常会有一些爸妈告诉我说,其实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缺乏安全感。面对别人的时候会非常焦虑,也总是会担心,尤其跟和孩子的关系会变得很紧张。而说实话,一个人安全感的形成,跟小时候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模式很有关系。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爸妈能够当下立刻做出积极的回应,理解孩子的情绪接纳情绪,并且对需求做出积极的反应的话。那么这个时刻孩子就容易感受到很安全,而安全感就容易在他心里面扎根,接下来也会影响他所有的人际关系。而说起安全感,心理学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经典实验,很值得一提。这个经典研究是由学者所做的婴儿陌生情景实验。这个研究室这样子进行的:实验者请妈妈带着一岁大的宝宝在房间里头,那里面有一些玩具,宝宝在里面玩玩具。过一会会进来一个陌生人和宝宝、妈妈坐在一块,然后接下来妈妈会离开三分钟,让宝宝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环境当中。接下来,就看宝宝的一些反应。然后,研究者发现,宝宝的反应大概可以分为几类:他们把它称之为不同类型的依恋第一种:安全型依恋,就是这些宝宝在于妈妈短暂分离的时候,很烦躁、很焦虑、会想念妈妈,而妈妈一回来就立刻冲上前去抱妈妈,而得到安慰以后呢他就有办法一个人回去玩玩具了;第二种:回避性依恋,这些宝宝们对于妈妈是否在这些房间里头和他在一起,其实不是很在意,他就会自己玩玩具,妈妈离开房间他也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妈妈回到这个房间他也没有很兴奋,反而有点视而不见,不会主动跑去抱妈妈,我很想念你,这样的反应;第三种:矛盾性依恋,这些宝宝们对于妈妈再次回到这个房间出现了一些矛盾的行为,例如:妈妈出现,宝宝觉得很安慰,想上去从妈妈那里得到一些安慰。但是,当妈妈走进来想抱她的时候,她又有点退缩的行为。另外,比较明显的是,这些宝宝很难从妈妈的互动中得到情绪的安慰。他可能还是很焦虑,另外也不太容易自己再回去玩玩具。所以,您会发现宝宝只有一岁大左右,然而其实宝宝们的反应就已经有所不同了。那么这个研究后续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奠定心理学上在早期亲子关系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依恋理论。那么接下来就是,爸爸妈妈到底做了什么不同的育儿行为,让宝宝们有不同的依恋风格呢?而这些不同的依恋模式对于孩子的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一来跟各位做说明。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这是心理学家们最希望爸爸妈妈做到的。因为如果形成了安全型依恋,这个孩子就喜欢和爸爸妈妈靠近,而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把爸爸妈妈当作心情的避风港,觉得和爸妈在一起情绪就能得到安慰。那么这种和父母亲良好的关系,会内化成孩子一种内在的安全模式。那么这个感觉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内在能量,会愿意积极的探索周遭的环境与别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那么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才能做到呢?首先,当孩子哭闹有需求的时候,爸爸妈妈要立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且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会走到孩子身边去说:啊,宝宝不高兴了!是冷了、饿了、还是尿不湿了呢。如果爸妈都总是用这种很温暖、很耐心的方式去理解孩子、满足他的需要的话呢!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这个老爸、老妈会靠的住的!所以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因此他就会觉得充满了安全感。而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爸妈做出的行为不是刚刚讲的那种,而是其它反应的话,就会引发出其它几种不安全的依恋风格。例如:孩子哭了闹了,爸爸妈妈的反应就是好烦啊,懒得理你。视而不见、甚至故意忽视,你哭吧哭吧,我不理你。如果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当我有需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帮助我的忙。所以,就会形成回避性依恋。就是爸爸妈妈的存在对他来讲,其实是不太重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过去爸妈的存在也没帮上什么忙。所以,各位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妈妈再度回到这个房间的时候,宝宝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感觉的。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小的时候形成的是这个回避性的依恋风格的话,那么这些宝宝长大之后,自己做了父母带孩子时候会出现所谓的拒绝性的成人依恋风格。意思是说:他们对宝宝的情绪不是很敏感,他们通常很少抱孩子去回应孩子的需求,亲子关系是很有隔阂的。各位意识到,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爸爸妈妈充分的照顾的,长大以后还是很容易重蹈覆辙的,很冷的态度来面对所有的人际关系。说实话,研究心理学多年以来,我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有人说,自己另外一半非常的冷,不抱,不笑,也不沟通,用他的话来说每天回家就像回到一个冰冷的牢房里头。这个感觉当然很遭。另外我也听到有人说,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抱过他们。所以他一直觉得很缺乏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感受,而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出现的是另外一种行为:心情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出来看看孩子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了,而万一爸妈心情不好,那这下子对孩子的反应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也许就是不理不睬,我懒得理你,甚至对孩子大发脾气,你吵什么吵,闹什么闹啊。像这样子,爸爸妈妈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的行为的时候,孩子就容易形成矛盾性的依恋人格:就是说孩子不能很好判断把握这次爸爸妈妈到底是来帮我,还是骂我的!各位可以想象,这样子的宝宝心里的安全感怎么去形成呢! 而这样子长大之后,人际关系出现的是:他会非常在意,粘人状况。他会觉得我心里有很多的焦虑、不安全感。我需要你不断不断对我好,才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做爸妈的时候,而总是需要不是付出的状态,当然不容易教出很有安全感的孩子。另外,还有第四种的依恋风格,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爸妈出现的是不一致的行为,甚至加上了激烈的情绪反应的:大吼大叫或者是身体伤害,跑过去把孩子揍一顿、打一顿,或者是丢一些东西发出很大的声响吓到孩子。如果是这样子,孩子就很容易出现混乱性的依恋。说实话,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可以说是虐待儿童了,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是被爸妈所伤害的。各位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更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心理充满了恐惧,他们对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充满了害怕,不愿意靠近。将来不管是在爱情上、婚姻上、爸妈上,这个部分都很难胜任。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对压力特别敏感、很容易碰到一些情况就情绪失控。所以,我们来想刚才那个大问号,爸爸妈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呢,培养安全感呢!首先,孩子有情绪请立刻关心并且回应,尤其是当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所有的情绪其实都是拿来沟通的,希望告诉爸爸妈妈他有什么需求的。因此,我告诉爸妈宝宝2岁以前,有哭必应。请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哭了,你如果不理她,一会不哭就代表他独立了,不是这么回事的。如果宝宝哭闹你不去理他,宝宝感受到的是:没有人在乎我,我不重要。没有人能帮上我的忙,他会缺乏安全感。至于有些爸妈会担心,如果宝宝有情绪,每次我都去回应会不会让宝宝得逞了,而我就溺爱他了。而事实上,这是有差别的。孩子的情绪永远需要回应,孩子的要求不一定所有都答应。例如,要睡觉了。宝宝哭着闹着晚上睡觉就要吃冰淇淋,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回应情绪说:偶,我知道,我听懂了,你现在很想吃冰淇淋,现在吃不到会很难过。然后,对于要求未必一定答应,因为我们已经说好了晚上是不能吃冰淇淋的,现在我们要睡觉了。但用这样的方式爸爸妈妈还是回应了情绪,并不会溺爱和宠坏孩子,而事实上,对孩子的行为设立规矩以及制定边界,其实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是有帮助的。所以,老爸老妈们请别担心,不会因为回应孩子的情绪就会宠坏孩子的。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大问号?为什么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时常会情绪失控,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如果自己是这样的状态又该做些什么帮助自己控制情绪呢?要回答情绪为什么会失控,首先我们得回答我们大脑里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可以简单理解,基本上我们的情绪在大脑里头是有两条路径的:一条是低阶路径;一条是高阶路径。当我们接受到外界信息和刺激的时候,第一个启动是我们的低阶路径,例如:看到宝宝出现一些爸爸妈妈不欣赏的行为,比如说宝宝出手打人了,或者把东西摔了一地摔破了。在这个时候这个信息就会立刻到大脑里情绪脑的掌管部分,叫做杏仁核,是在大脑里头属于偏中央下面一点点的地方,所以叫低阶路径。而这个低阶路径呢,传导的速度特别快,所以爸妈立刻就会有反应,很快就火冒三丈说你又来了,又调皮了。这个时候低阶路径的情绪就启动了,然而最终决定我们情绪反应还有另外一条路径,走的就是我们大脑比较外层的部分到达大脑皮质,就是我们大脑最外层比较理性思考的部分,那么会有另外一些信息往这条路径走,这有什么用处呢?就是用理性的方式思考或判断这有什么用处呢,例如这个高阶路径信息到了大脑皮质,我们就开始想说孩子这样做真的不好吗?如果我现在大发脾气或者打骂他一顿,对孩子就有帮助吗?我现在看到孩子这些行为真的很烦躁,是孩子真的做的很糟糕,还是跟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有关呢?也就是说,这些当下的情况经过我们大脑的高阶路径去思考一番以后,如果我得到的结论是:啊,我可能反应太过激烈了。如果我现在大吼大叫并且打骂孩子的话,其实只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糟,不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好。所以,当我经过这个思考再回来的时候,我经历过的情绪反应就会不一样了。如果高阶路径和低阶路径一起合作的话,爸爸妈妈就会做出一些比较有效合理的育儿行为。而其实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爸爸妈妈可以生气,但有能力不对孩子乱发脾气。而情绪失控是什么状况呢,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低阶路径立刻启动:我好生气,好生气;高阶路径并没有起到作用。所以,没办法用理性思考想想我当下用什么状况去做这个情绪反应,什么方式对孩子最好,因此爸妈就完全属于失控状态,就开始随便骂随便说,甚至开始随便动手打人等等,做出很多事后让自己懊悔不已的事情: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有忍住呢,当时怎么就去伤害我们的孩子呢。所以,各位也会意识到很多道理。有没有听别人讲说,我天生就是这个臭脾气,然后我觉得做人要真诚要忠于自己,脾气来的时候我就要爆发,千万不要压抑情绪,也不要伪装自己,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论调有没有。事实上,这样的状况,在大脑神经科学家看来,其实是这个人的大脑神经不够健全。低阶和高阶路径没办法整合一起发挥功能的结果,换句话来讲,爸爸妈妈生气但是不乱发脾气其实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发挥大脑的整合功能,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那么当面对孩子,发觉自己的情绪该失控了,该怎么摆脱这个情绪会失控的状况呢?作者在书里鼓励父母亲,要常去思考自己情绪容易失控背后深层的原因跟自己的成长经验是不是有相关性等等。如果这份工作自己能够做的很好,不行的话就得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了。同时,我自己也做些补充,如何在情绪失控的当下让自己恢复冷静。首先,请注意自己生理的变化,当有情绪的时候,身体也是很容易跟着产生一系列变化:心跳、血流增加,例如你发现你的双手绷紧,这时候你就发现你生气了,这就叫做:生理反馈法。所以,爸妈常常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的话,就能在自己的第一时间点觉察到我快要失控了。第二:暂停,暂停和孩子的沟通,因为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和孩子互动,父母亲就非常有可能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伤害孩子的一些言行出来。所以,怎么办呢?立刻暂停和孩子的互动,而各位可以做的事情,并不是当下掉头就走,因为这么做年幼的孩子分不出来爸妈到底是遗弃我了,不离我了,还是讨厌我。比较好的做法是,爸妈和孩子说: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生气,我需要一定时间冷静。我待会再来和你说好不好;做一些放松的练习,发现自己四肢很僵硬,发觉自己快要控制不住了,请把手慢慢放松,还有深呼吸效果特别好(建议:2拍呼气,8拍屏气,4拍吐气)。这样的呼吸方式,有助于自己在最快时间内恢复压力水平。此外,站起来走动也会对于情绪的安抚也会很有帮助。第四: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情绪的高阶路径了,这个时候可以问自己几个大问题:例如:面对孩子目前的行为状况,我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那现在做些什么,我才能达到我的教育目标呢?例如:爸爸妈妈意识到如果我现在乱发脾气的话,就会让孩子离我更远,我现在就没有办法正面的影响他。所以,我要用什么方式说话,孩子才能理解这个行为不被接受,而能够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呢。那么当这几个大问号被思考,并且有了答案之后,其实爸妈不但避免了思考,而且还完成了低阶路径和高阶路径一起整合的功用。因此,再回去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出对孩子很有帮助的一些教养行为。例如:就有能力走回去和孩子说,我知道你刚刚不高兴了,出手打了别人,然而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我希望你下次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说出来:我不高兴了,我不喜欢谁谁这样做。说出来,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不要动手打人的。爸爸妈妈就有能力把之前学过的育儿做法给展现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今天的第三个大问号,当亲子关系甚至破裂的时候,父母该做些什么,才能修复这样的亲子关系呢?

而一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往往孩子都比较大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爸妈发现亲子关系特别紧张,孩子很逆反,甚至常常顶撞父母亲,这亲子之间往往一言不合,亲子的小船往往说翻就翻。所以,通常会发出疑问,我怎么修复这样的亲子关系,往往孩子都比较大了,事实上亲子关系的修复和破裂往往不止在青春期,才刚刚开始关注的。孩子从小爸爸妈妈就应该关注亲子关系的质量,到底现在状况如何,孩子是不是有些不满意,那么两人的亲子关系是不是紧张,是不是随时需要做一些修复的动作。所谓亲子关系的破裂,在这边指的是说亲子之间有些误会争吵冲突导致亲子双方或者是一方很不开心,对彼此的关系不满意,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就要开始修复了。不晓得平时你和孩子闹不愉快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呢?例如:今天带孩子出门,孩子在商场里头看到一个他特别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游戏机,孩子非常想要买,您说今天不买了。孩子接下来生气了,很大声的说,我有压岁钱的,我用我压岁钱我自己买,我用不着你管。这下爸妈想,这什么态度啊,怎么这样说话的。更何况这个东西性价比这么不高,小孩子不需要买这么贵的东西。于是,就是特别坚持的说,我说不买就是不买。用你的压岁钱我也不准,哇接下来亲子之间开始爆吵,老爸老妈当着商场外人的面呢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你怎么不听话了,开始教训小朋友了。于是,本来是一家人快乐购物,演变成一家人激励冲突。请问这个事情过了之后,您会做些什么处理吗?很多父母亲告诉我说:不会;这个事过了就过了,大家不要再提了。反正孩子还是我的孩子,我也还是他的爹娘,亲子关系是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情所影响的。事实上不然,出现这样严重的亲子冲突,其实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恶性破裂。就是亲子关系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状况,当然需要修护。当父母亲和孩子沟通时,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有些威胁伤害的话语,或者是身体伤害打孩子,孩子的内心是感觉被爸爸妈妈所拒绝了、排斥或者讨厌,然后觉得自己会很孤立无援,很容易就会影响到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所以,不管孩子多大父母亲都应该认清对待这样亲子关系的破裂,那到底该怎么做呢?首先,第一个动作:反思,在事情发生之后发现自己如果刚才没有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亲子关系,事后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回来想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当时我会这么生气。而又有什么原因让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爸妈做这样的思考其实是很有帮助的,1 爸妈可以更了解自己;2 将来也有更多能力去面对孩子。所以如果仔细想想,很多父母亲就会发现其实是之前接了一个电话,我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很不爽,然后一转身孩子又嚷嚷要买这个买那个,怎么这么烦,一下子就没有hold住了。这么一想就很可能意识到,刚才这么激烈的情绪其实很有可能都不是孩子当下引起的。而是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所累积下来的情绪能量引发的。或者经过这样的思考,爸妈知道我对这样的情景特别容易生气的原因肯定跟自己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当然这就是一个更深层的因素了。所以在这思考过来,爸爸妈妈就会更了解自己;接下来,第二个步骤:道歉;很多爸妈心里可能会想,开什么玩笑,让我给孩子道歉,应该是孩子给我们道歉吧。我是爸妈,我是不可能错的,即使错了也有可能是我对孩子的爱,错了也不需要道歉的。不晓得你是否同意这样子的观点呢,事实上,如果爸妈都不道歉,其实做了一个不太好的人际冲突管理的示范。第一:跟别人有冲突的时候,你不需要理性思考,也不需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负责任。第二:你不需要去关心别人的心情,也不需要让对方因此会好受一些,都不需要,这时你发觉为什么孩子越长越大,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根本不在意也拒绝沟通。因为从小到大,这是他唯一看过的人际冲突的处理模式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做的。所以,爸妈发现即时自己用意是好的,做法失控了,都应该和孩子道歉的。那么该怎么开口和孩子道歉呢,您可以为:心情道歉。例如,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道歉:不好意思,我刚才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太大声了,而且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实在很抱歉,接下来你可以说自己的心情,以及刚才为什么失控的原因。也就是把第一个步骤这个反思的结果分享给孩子。例如:您就可以这样说,刚才我老板打电话过来,我接了一个电话,把我压力搞的好大呀、焦虑。然后一转身听说你要买这么贵的东西,我一下就气急了,脾气就上来了。事实上,我刚才生那么大的气,其实不是冲着你来的,其实和那通电话是很有关系的。你看,加上这样子的说明会比单纯的道歉给力许多。为什么呢?孩子这么一听就明白了,爸妈刚才气成那个样子原来不是我让他那么讨厌我,很多的情绪跟我无关。对于孩子调整自我评价以及自尊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孩子更了解爸妈的内心,也更乐意和父母亲靠近。接下来一个步骤,则是重新处理冲突,因为刚才那个冲突老爸老妈没有处理好,所以接下来还是来到这个冲突点上比较好的处理,于是爸妈就可以说我觉得这个东西性价比低了点,你是不是要考虑下,真的要发这么多钱去买这个东西吗?接下来就可以修改下上次没做好的地方,来一次理性的沟通,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用这样的三个步骤:反思—道歉—重新解决问题,父母亲就可以及时修复刚刚遭受的严重的亲子关系。

    感谢阅读,下节课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