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中华民俗文化散文吧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2017-02-27  本文已影响156人  邵桂香

文/邵桂香

应义兴村村长高金年的邀请,铜川漆水雅音诗部分成员,将于农历正月二十三参加义兴村”燎疳节”。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2月18日,社长董西学老师在群里发公告,说在2月19日,也就是农历正月二十三,诗社组织去义兴村参加“燎疳节”活动,愿意参加的自愿报名。因为要和王益区作协主席高转屏老师写有关义兴村的原因,我赶紧问她去不?得到的答案是,去!于是,报名,期待中。

关于“燎疳节”,我过去根本没听说过,只是在去年,多加入了几个文学群,今年春节后,才慢慢看到一些有关“燎疳节”的文章,方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

其实,在陕西农村,每年年底,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逐渐进入新年。一直到正月,好像每天都在过节,初一春节、初五“泼污节”、初七“人七节”,十五“元宵节”,正月里最后的节日“燎疳节”,也叫“燎干节”,那才算真正地把年过完了。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据说,"燎疳",是西北地区传统春节节庆习俗,广为流传,深入民间。以至于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的民谚。此习俗遍布于宁夏的银川、灵武、盐池、中宁、中卫和固原,甘肃的平凉、庆阳、白银和陕西的铜川农村、彬县和陕北延安市宜川等市县,还流传于山西的蒲州、吉县,山东曹州等地。相传“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燎烧,才能驱散病毒。在陕西农村,“燎疳节”要持续三次,正月十五是"头干",是燎干中的小火,孩子们成群接队地挑灯笼串门子。花馍、豆包是稀罕物,只有嘴甜、会给爷婆说吉祥话的俊男靓女才能接到这种"赏赐",同伴们一家挨一家地燎干,吃百家馍。正月二十三正式燎疳。

“燎疳节”是怎么来是?相传,玉皇大帝因故要惩罚他的子民,派火神火德星君下凡烧百万之家。火德星君是关公的前身,心疼百姓,只惩戒了百家万家恶人。为了应付差事,便给其他百姓出主意,在这天晚上,家家门前放一堆火,男的女的在火上跳过来跳过去,这样他便可以向上天交差,说已经把百姓们统统烧死了。现在正月二十三的燎干节,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晚上,才是真正燎疳。据说燎疳的习俗也许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神的崇拜,相信依靠火的威力可驱邪除魔,保佑家人平安,庄稼丰收吧。按照乡俗,那天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备好足够的“燎疳”的柴禾。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我们这次去的义兴村,是个千年古村落,位于铜川王益区到陈炉古镇的路上。我们参加的是村里组织的集体燎疳。由于去义兴村,涵洞口是必经之路。约好的五点半,我五点钟就到达目的地,五点多一点,高主席驱车到约定的地点。上车后,听高主席说,下午村长高金年又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参加活动。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时间快到傍晚,但是,2月的铜川,天气晴朗,惠风和畅。白天已经加长,天甚至还有点亮。淡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清风徐徐,让人感受着初春的气息。由于今天是重要节日,一路上村民家门口早早点起红灯笼,堆起“燎疳”的柴草。

驱车往陈炉镇方向上山,十几分钟快赶到义兴村的时候,远远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下了车,右边,村委会旁边一广场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

只见广场四周彩旗飘飘,中央堆起三大堆柴草,柴草就近取材,是附近山上干枯的荒草、枯树枝、落叶、秸秆、枣刺等。在三堆柴草附近,是穿着盛装的社火队、旗袍队,葫芦丝队、唢呐队等队伍。在最前方,是祭坛,祭拜火神的。一个枣红色的方桌前,挂着一大张鲜艳的红纸,纸上写着“供奉 火德星君神位”。桌上摆着祭品:一个红色大食盒,里面放着花馍,花馍蒸成各种形状,主要以十二生肖为主,还有其他动物形象,像兔子、刺猬等,栩栩如生,十分好看。食盒前面放着个香炉,里面插着三柱香。食盒左右两边各摆着两只花碗,左边里装着大米和水,右边的装着白面和空气,装空气的当然是空碗。供奉米、面、水、空气、火,分别代表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都是人类必须爱惜,珍惜的。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广场周围满围观的人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大声谈论着今天的活动,有的聊天,有说笑的,大家都期待着活动赶紧开始。人群里大部分是义兴村村民,还有些山下城里来看热闹的。也有些是各协会成员,像诗词协会、葫芦丝协会、旗袍协会、摄影协会、驴友协会等。广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人嫌在下面看着不过瘾,干脆跑房顶上,结果,房顶也挤满了人。电视台的记着,在对面屋顶架起几台摄像机和发射器,还有空中摄像机不停地拍摄。再就是很多人手里拿着手机、相机,有人不停地来回跑着,“啪,啪”拍摄着。

因为天黑点火才有感觉,到晚上七点正式开始。前面是演练,先是葫芦丝协会和旗袍协会表演,然后诗词协会朗诵一首赞美义兴村的诗。社火队和锣鼓队也进行演练。锣鼓队演练的时候,村长高金年兴致勃勃拿起鼓槌上阵表演一番,获得阵阵掌声。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很快,到七点,村长宣布燎疳活动开始。首先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身着喜庆的红色民族盛装 ,站在祭坛两侧,左边的那位代表村民烧香祭拜火神,然后右边的老者组织点火。紧接着,六个手拿火把的小伙子上台,由老者把火把点着,之后,每堆柴草由两个火把点燃。当火把在不同的方向接触柴堆的一刹那,三堆柴草立刻火光冲天,火花四溅,熊熊燃烧起来,火苗像刚出浴的火龙蹿出,哔哔索索,噼里啪啦作响。燃烧出十几米高的巨大火焰,随风变换着各种姿势,一会儿像翩翩起舞的仙子,一会儿像衣带翩然,摇头晃脑吟诵的古代诗人,又一会儿像正在比武的勇士,骑马舞剑,最让人吃惊的是右边那堆,竟然有一刻燃烧出一个小和尚诵经的模样,让人眼前一亮!在火光冲天,亮如白昼的广场,人群里立刻沸腾起来,掌声四起。社火队、秧歌队、葫芦丝队、锣鼓队等一起表演起来,锣鼓喧天,震耳欲聋。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每堆火快烧尽之时,会有村民用叉子添柴。期间有四位村妇,端着供桌上的祭品:米、面、水、空气,围着火堆把祭品撒进火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又有几个妇女拿着菜刀、笤帚、擀面杖围着火堆,在火上燎,祈求家家和睦,生活幸福。在火焰快烧尽时,一群群年轻小伙子,排着队从火堆上纷纷跳过,也有老者和胆大的孩子,嬉笑着从火堆上跳过。还有人把衣服脱下,在火上燎。名曰:“燎干(又叫:燎疳)”, 认为一燎百了就会干干净净、百病不生。也是为了让火燎去一切晦气、烦恼和不顺,希望来年顺顺利利。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但是,生活里也有太多的不顺利,于是,让火神帮忙燎灾、驱瘟,祈求这一年的福安。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在跳完火堆的同时,村长和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在拥挤的人群中给大家发供品——馍馍,再加一细竹棍。拿到馍后,把馍扎在竹棍上放到灰烬中烧烤,烤到焦黄,喷香,掰开趁热吃。据说吃了燎疳火烤的馍,消灾去病,身体健康,大吉大利。我和高主席也赶紧领了馍,放火里烤焦吃了,感觉味道真的不错。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燎疳快结束时,几个年轻人用铁锨把灰烬纷纷扬起,灰烬里未烧完的火星在空中飞扬,随风飘荡,像繁星,明亮耀眼,煞是好看。根据飘扬在空中火花形状,人们预测当年什么庄稼丰收,俗称“扬五谷花”。据说扬起的火花,像什么农作物的花形,这种农作物在今年就定会丰收。如果像麦花,小麦丰收;似玉米花,玉米丰收。像豆花,豆子丰收。这种猜测,蕴含着村民对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还有人认为围观 “扬五谷花”可以治疗“红眼病”。随着“杨花”活动完成,“燎疳”活动结束,这一天也结束了,算是真正过完了“年”。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

过了正月二十三,年事已毕,春耕又要开始了。有道是: 正月二十三,义兴去“燎疳”。火堆上跳过,日子更红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