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学习038] 人际关系中经常感到尴尬的女大学生1
文I丹思心舞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是大学生,带着专业选择、跟父母的冲突等一些现实焦虑来求助,发现更需要咨询师帮助的其实是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无所不在的尴尬和疏离感;来访者会下意识去评判一个人,在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需求,经常对他人不能满足自己失望,同时又会因这些自我中心的评判他人产生内疚;她担心被他人和团体负面评价、被冷落、被抛弃,没有归属感,同时又害怕被人控制、对他人不信任。
咨询师的督导问题是:如何与来访者一起更加深入探索尴尬背后的真相?如何更好地让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找到自在?如何克服自己面对来访者的尴尬?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督导老师从家谱图和家庭动力取向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个案,其中也包括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解。本次督导更多提示了咨询师如何觉察自己的反移情并利用反移情去帮助来访者。
在团体讨论过程中,不同取向的老师建议了不同的思路,比如用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处理尴尬、帮助来访者看到资源面;用CBT理解尴尬背后的信念;等等。
【个案概念化】
1、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来访者的人格特征
来访者的家庭中,父亲出轨导致父母离异,母亲的控制性比较强,不仅控制了来访者的个人规划,也控制了离异后来访者跟父亲及父亲家族的联系。造成了来访者对父亲的怨恨和疏离、与母亲的相爱相杀。这样明显地影响了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和依恋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母亲控制性的家族动力来源以及对来访者的传递,可能跟重男轻女的家族背景下作为女性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关。
2、来访者的移情与投射性认同
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对咨询师有理想化移情,希望咨询师是专业的(比如采用录音工具、表现得很淡定被来访者认为是专业的表现)、完美地满足自己需要的(比如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关注),同时也很容易陷入怀疑和不信任当中,咨询师如果迎合了她这种潜意识诉求,就很容易陷入来访者的两极模式当中。
【自我反思与经验学习】
督导老师一开始就从咨询师在个案报告上的投入角度提出了对这个个案连续督导两次的承诺,感觉到督导老师很能从咨询师的投入和个案价值角度通过多次督导给一个个案提供更充分的指导,平台的其他老师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给我投入个案反思和报告准备也间接给与了更多的鼓励和信心。
【咨询建议】
来访者的成长受母亲的强控制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继承了母亲控制、好胜和自恋的部分,反控制和控制在来访者身上是共存的,随着咨询的深入,可以让她慢慢看到这一点。
正如督导老师提示的,“你对她尴尬的尴尬是对她的共情”,咨询师应该将自己这份“没有敌意的尴尬”真诚地表达给来访者,这样反倒更能帮助来访者正常化自己的“尴尬”,做好一个处理自己尴尬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