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閱讀筆記
我读魔幻现实主义,但没有想到,真实的世界远比魔幻现实主义里的内容魔幻得多。
我曾惊叹于种种书籍里光怪陆离,奇异缤纷的文字世界,感叹着作者们神奇的脑洞,并且单纯地以为书里的内容大概就是人们能创造出的奇异的上限了吧,但正在经历着的历史告诉我,现实远比书里奇异,并深刻印证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回头去看书中的人物好像还被作者温柔以待了。
岁月总是被某种未知的力量缓缓推动向前,人们的言语、目光、幸福和苦难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每一天,人们总会盼望着发生些什么,但也总会庆幸平凡着,并最终承认一个平凡的自己,这是一个会让人心里会心一笑的觉悟。
“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真正领悟之后,仿佛突然间就明白了什么是“给岁月以文明”。认真地去看树叶被风吹落的瞬间,尽量不去干涉他人的人生课题,妥善面对好每一个当下的情绪。总之,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慢慢地、认真地去善待,这也许是面对魔幻的现实时一种还不错的办法吧。
回到閱讀,今年大概读了二十几本书,包括文学、小说、专业类和一些大概永远不会在国内出版的书,当然,还挑战了5本英文原著,原著刚读起来非常折磨人,仿佛坠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好在读原著能在最大程度保证了作品的“原汁原味”,所以也就硬着头皮继续下去了。
《小偷家族》
几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社会边缘人物,他们之间会建立起类似“家”的社会单位,并彼此之间产生亲情吗?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
他们看上去有着合理的身份,但却总以第二名字存在于这个家中,似乎是为了维系住某种羁绊,亦或者是想共同守护这个楼宇间寒酸的小屋?家里住着退休领着养老金的老人,有因为工伤而不想再工作而失业的,也有以偷窃维持生计的,他们徘徊在社会最低层,没有所谓物质财富,但他们彼此之间却总给人一种幸福的踏实感,每当读到“老爸”带着“儿子”行窃时,我甚至会因为他们一次次行窃成功而感到高兴,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大概是因为书里的人们都比自己的原来过得开心吧。
到最后,家人们也许就像注定的无法再次团聚,但至少,他们幸福过,这种幸福,幸福到哪怕再多一分都会遭受惩罚。
《被讨厌的勇气》
读完此书,邂逅了阿德勒心里学,也被其中的很多理论震惊,所以很多时候,一段话我会反复读上好几遍,以确保我没有看错,然后不断反刍着文字渗透出来的信息。
全书是以“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展开,这种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对话、解答和举例,一些深奥难懂的理论或者学术词汇会以很低的学习成本被读者理解。但这样的对话却让我陷入了另一种困惑之中。人的定力始终是有限的吧,当我读“哲人”说的话有道理时,内心会倾向于“哲人”,当看到“青年”说的不错时,内心有会觉得“青年”说得也很有道理啊,于是,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曳。以至于到后来有一种想加入对话的冲动,所以书上被我留下了大量的笔记。
回到书本内容,“哲人”认为“人所有的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为了解释说明这点,对话因此展开,作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哲人”不断引出了诸如“目的论”、“人生课题”、“自卑感与自卑情结”、“共同体感觉”、“表扬包含操控”、“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等等,这些概念不但一次次刷新着“青年”的认知,相信也会刷新不同读者的认知。
《13-67》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我只能想到“优秀”,不愧为是“华语推理巅峰作”。
大概是因为作者是香港人的缘故,读这本书仿佛就在看一部精彩的港剧。书中的六个时间节点以倒叙的手法,通过一桩桩案件展现着香港社会的变迁,最终用67与13(两个时间节点)的呼应完成一种宿命的轮回,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华彩散去,骤然发现作者似乎在借主人公關振鐸之口探讨两个问题:
1. 警员服务的对象到底是谁?
2. 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两个问题实际中可以影射到很多职业上。因为历史缘故,这本书大概率不会在大陆出版,即便如此,如果有人让我只推荐一本华语推理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13-67》。
《高手过招》
可能是因为“学而优则仕”在中国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有入仕情节,也确实,中国大部分精英被选拔在了官场,朴实的词汇被精明的头脑加工成了一句句虚虚实实、含沙射影、醉翁之意、满盘皆活的话,刺激无比。
这本书是《二号首长》的番外篇,其着重笔墨地探讨了官场中“利益交换”的问题,你可以不为之所动,但也许有人正趋之如骛着。
《超新星纪元》
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假如,这个地球上没有大人了,只剩小孩,那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借着这个有趣的设定,大刘展开了一系列他认为的可能,包括如何在小孩里选择能领导国家的领导班子,社会的供给如何才能得到长期保障,小孩们之间的国际外交又可能是怎样的?一系列在成年人看来司空见惯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的事,在小孩子那几乎成了降维打击,因为玩是小孩的本性,哪怕是被选为领导的小孩也难免会有玩心的表现。但根据大刘的推导,那样的社会将会在长时间内重复着“乱-治-乱-治”的循环,直至属于那个社会的政治产生。但不同的国家、文化、人种又会滋生出什么新的“小孩国”呢?
《剪刀男》
这是一本设计非常精巧的书,不光体现在迷惑性,桥段的设计、人物的设计,彼此看似独立,可处处又有关联。但最后把所有材料串联在一起的竟然是来自对死亡冷漠的“凶手”内心的读白,这一点完全跳出了以往的閱讀体验,所以读到中途便开始有意识的暗示自己“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读这本书了”。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本书的人物反转设定。正常情况下,警察应该是揭露真相的关键角色,而在这里却成为了一种类似“被利用”的存在,凶手却成了揭露谜底的那个人,这种反差也许是让人迷惑的根本所在,一方面读者跟着凶手一步步抽丝拨茧,另一方面还在本能地对警察抱有一丝期待。
最后总结了一下自己被《剪刀男》骗的原因,也是它成功骗人的原因:
1. 一个对死亡冷漠的凶手,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他为什么每周六都要尝试自杀上去了;
2. 被先入为主的意识诱导;
3. 性吸引力,我认为这应该是书里凶手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有话说》
我们不知何时开始被要求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于是有各种各样的“话术”问世,应用的场合也被有序划分成:职场、情场、酒场、官场或者还有人场,可学了一圈回来发现人和人的距离反而被拉远了。虽说距离产生美,可这种“远”是一种人们对圆滑的话术产生困惑,因而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内发性的远。
学习了如此之多的话术,为什么还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远了呢?在崔永元看来,它们归根到底只是“术”,而非“道”,我们会说“茶道”、“柔道”,而不说“茶术”、“柔术”,归根到底是因为,不管是“茶道”还是“柔道”它们都是真真切切的东西,掺不得假,而无效的话术却是在粉饰了一些不真实的情感上强行用“术”而已。
那有话说,该怎么说,小崔说:具备朴素的认知,保持好心态,善良温存地说实话实说。
《Blue》
蓝色(Blue)是一种冷色调颜色,是光的三原色和心理四色之一,代表着天空的颜色,是永恒的象征。既代表着忧郁,又代表着温暖、温柔、梦幻、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 百度百科
书名就是主人公的名字,但却除了书名以外没有多余的章节再是以“Blue”而冠名,Blue穿梭于各个章节就像真正的颜色一样,使周围的人因为他而变色,而自己却变得如同玻璃般透明的人生,以至于到生命的最后也没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所以这个男孩是忧郁的、温暖的、梦幻的、理智的,也是永恒的。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The mysterious affair as Styles》
《Death in the clouds》
《Hickory Dickoy Dock》
《Gone girl》
Making a choice may be arbitrary, but how to continue is hard. If possible, interest may germinate like a seed. This is my first attempt, not easy, but I saw more, felt more. So let it be.
《彩虹牙刷》
奇奇怪怪的案件♂♀❤♡,奇奇怪怪的牙刷♂♀♡❤,奇奇怪怪的诡计侦破❤♡♀♂,(✿◡‿◡)
每个故事都很好玩o(* ̄▽ ̄*)ブ,也real精彩。
《在病毒中生存:一种进化论的解释》
因为应景,因为未知,因为害怕,而有目的地看了这本书,内容非常好,关于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被科普了一边,而且笔调风趣幽默,也通俗易懂。
当下我国疫情逐渐解封,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面对病毒时,很多人谈虎色变,但需要知道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病毒在地球上已经存在数十亿之久,对生命的演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与病毒之间并不存在敌我之分,大家都只不过一堆不断变异、不断混合、不断重组的基因而已。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任病毒伤害我们的健康,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它们之后才能尽可能的做到知己知彼,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自己,更是保护我们身边的人。
我们似乎到了一个和一代代人道别的时间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渐渐地都离我们远去了,有时候不敢去承认,但现实却每一天都在上演着。
去吧,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