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习革命禅

革命禅生命实践论第一编《二入四行》②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4人  一乘圆教如来禅

  《达摩祖师略辩大乘入道四行观》浅释

          作者:释振天(慧中)-香海禅寺

革命禅生命实践论第一编《二入四行》②

        【续前】

        第三章 序文浅释

        第一节 弟子昙琳

        昙琳,这是达磨大师弟子。昙琳,隋代僧,是隋朝的出家人,生年不详,是禅宗初祖,菩提达磨的弟子。

        又称为昙林,或者是法林。这个琳,有的人换上左边是玉部那个字。

        有人通过查数据,还发现只有双木“林”,没有左边带玉部的那个字,所以也称为法林。

        因为他的手臂被盗贼所砍断,所以人家称其为“无臂琳。”

        从北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到武定元年(公元543年)期间,跟菩提流支,或者是佛陀扇多等等法师把印度文翻成中文,而昙琳大师是担任笔受。担任笔受就是他们把印度文翻译成中文,他就把它记载下来。这说明他学问也是相当好的。同时,昙琳大师又撰写出这个序文。

        还有就是《嘉祥大师,就是吉藏大师》,所著的《胜鬘经宝窟》一书当中,常常引用昙琳大师所写的《胜鬘经》的注疏。可见《胜鬘经》的研究,还是昙琳大师的一个专攻方向。

        他曾经编辑这个菩提达磨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一文,所以写了这个《序文》。《续高僧传》卷十六《慧可传》,也是讲到昙琳大师的事迹。他是达磨大师得意的一个门徒,故标明是“弟子昙琳序”。

          第二节 序文浅释

        佛陀教育教学千言万语,不离本心,禅宗就是以心为宗。禅门就是空门,不是有门,也不是无门,而是空门,更是空无所空门,权巧方便说是一个无为法门。佛陀设教,以无法为法,故能妙用无穷,随方解缚,好像中医大夫,佛作为觉者,也是大医王,能够因病施药,禅宗之妙,在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好像是并无实法与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惟恐后来的禅行者,执著其事,那就是因为执持一种药不撒手,不懂病除之后药就应舍,反而因药成病了,养成了一个疾患了。

        明白如此,方知达摩祖师作为初祖,顶层设计出这个“二入四行”,实为方便禅行者参禅悟道的一个高标准的助缘。是达摩祖师老婆心切,千叮咛、万嘱咐,为法忘己,全心全意成就众生觉性修炼之大爱矣!

      祖师禅道,智愚等一,故说:“廓然无圣”,以无法之法超越万法万相,当机皆妙心契入,超识绝见,何其清净自然,直下承当自成真如。正是悬崖撒手之大胆,截断众流之大力,所谓单刀直入,突破重围,心光大亮,顿悟菩提。

        于此处有个悟处,方能凡夫和圣人两种情识解放完毕、除净化尽,到达真如之体显露出真常之圣果。从生活禅上面来说,就能理和事不再分别为二,即在不知不觉中成就如如自性佛。一有知觉,又容易失念于江湖,流浪红尘,沉溺生死。

        人人都爱自以为是,其实每一个生命都具备资质万千之禀赋,成佛有余。但是迷惑时,无明做主宰,不能当真,必借助禅宗祖师那慈悲心肠之垂手方便,善巧接引,如四宾主,五位君臣,四料拣,三玄三要,九带十智,平常心,同真等,各立门径,各搭平台,各铺险路,各发手段;另外就是人们当下热衷于修炼的念佛、持咒、诵经、坐禅、观心、参究、疑情、默照等,千师万佛相互提唱,虽是一期建立,也有传递接力棒之妙用,虽然不可轻言废止,但是也不能不望闻问切其病情,而乱开药方,乱施药片,误导别人,并谤毁禅法。

        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故应知:

        纲宗立定应万苦,巧妙接引入禅庭;

        道风孤峻有砥柱,眉毛垂地大觉功。

革命禅生命实践论第一编《二入四行》②

        达摩祖师以此真道为基,驾驭妙法奇术,广泛接引群机。劝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禅法,妙用无穷,度尽众生无所度而已矣。

        一、倒驾慈航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

        这是讲达摩祖师的出处。说是西域,实在说在印度,南天竹国是印度。婆罗门,是印度最高的种姓,代表宗教势力并掌控世俗权利,;其次是刹帝利,属于军队首领等阶层;然后是吠舍,属于工商业者;最低下的是首陀罗,属于没有人权的奴隶阶层。达摩祖师出身在有着宗教色彩的精神修炼传统的国王家,并延续和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

        二、本来面目

        “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

        1、神慧疏朗:神就是威德神通,慧就是本觉妙心大智大慧。疏朗是指不爱好世间的名闻利养,性格坦荡,而又豪放不羁。这是达摩祖师先天的素质优势所在。

        2、闻皆小悟:这是说达摩祖师慧根深厚,善于听经闻法,学习俗谛和超世智慧都能举一反三,不断在遇境逢缘当下获得一系列小悟,不断契入宇宙人生真理和规律。

        3、志存摩诃衍道:壮志凌云,不随俗物,高远的愿景,常人所不能及。 摩诃衍道,就是大道。因为“摩诃”者是大。心量广大,由如虚空。莫定心禅,即落无记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不可染著,犹如虚空,名之为大,此是摩诃行。

        三、菩提心愿

        “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

        1、舍素随缁:舍素就是厌离心完成,超脱了世俗的五欲红尘之束缚。随缁就是剃度出家遁入空门,识心达本,成为沙门。

        2、绍隆佛种:绍隆就是发扬光大的意思。佛种代表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传承之使命。这一句话在于说明达摩祖师的人生选择在于传播佛陀教育教学的内涵,就是宇宙人生真理和规律的信解行证,度脱众生离苦得乐。

        3、冥心虚寂:冥心,就是降伏其心,归于平静,临济宗所谓“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就是说的这个冥心状态,同于涅槃一样殊胜。虚寂,就是证悟了空灵美妙的智慧,达成常寂光净土的三摩地,成为伟大的禅师化境主宰之王。空而妙,虚而真,不求而应,能了生脱死。

        四、威德神通

        “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

        1、通鉴世事:世俗的五明等学问,都能够通达知晓,分辨明白。

      2、内外俱明:内圣外王之道都能了然于心,生发方便智慧,点亮心灯,自亮亮人,照耀法界,一切圆明无碍。

        3、德超世表:德乃功德无量,由大悲心而生起愿力,有由菩提心而发扬光大,世出世间不二,平等行愿,为人天师之表率,成为众生禅修佛道的引航人。

        五、祖师西来意

        “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

        1、悲悔边隅正教陵替

        悲是悲天悯人,悲是同体大悲,悲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悔是替众生忏悔业障,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边隅是指边荒之地不闻佛法,生命苦极。正能量的教育教学,在边隅之地凋零殆尽,被邪知邪见和邪门歪道所遮蔽和偷梁换柱代替掉了,局面何其惨痛!此处在于表明达摩祖师悲心恳切,念念在于度脱众生。

        2、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

        达摩祖师也叫作菩提达摩,秉承其老师即禅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的叮嘱,不顾九十多岁高龄,乘船渡海,来到东方汉传佛教所在地,从广东省登陆,有来到当时梁朝首都金陵,即今天的南京,与梁武帝见面,见面寒暄,达摩祖师不拿佛法做人情,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一苇渡江后径直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上山洞打坐,等待有缘弟子前来习禅传法。

        六、舍身弘法

        “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

      1、亡心之士莫不归信

        一方面是普天之下,亡心者,比比皆是。那是红尘扰扰,业海茫茫,欲河滔滔,六道轮回里众生苦苦煎熬。

        另一方面,参禅悟道者,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这是指修行位特别是证悟位的那些喜欢“灵魂深处闹革命”的菩萨们,都会感应道交,走到一起,修炼至绝言绝虑,当下承担,明心见性,成佛作祖,或者超佛越祖。

        此处深解义趣之意,在于以“亡心”为得道标准,是肯定语。

        幸亏达摩祖师前来,大乘气象的众生,才有了这一个精神大餐的盛宴。

        达摩禅法,一直单传为主,传承到四祖,即是从四祖道信法师开始,才兴盛于世的。所以说,天下禅宗修习者,“莫不归信”的历史,以此为畅行天下的发端。所有追求明心见性的人,都进入祖师禅门庭,朝夕参悟,信仰智慧,勇猛精进之势,一时之间蔚为壮观。

        2、存见之流乃生譏谤

        《楞严经》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以说存见者有对于色及其相的执著,有对法的贪恋,从而对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顿悟成佛宗旨,往往表现怀疑、排斥和诽谤。直到21世纪的今天,此现象仍然存在。

        七、传承有道

        “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祖庭那里面壁九年,等来了徒弟,神光法师皈依门下,即慧可大师,成为禅宗二祖。同时,也在河南一带弘法利生的道育法师,也成为达摩祖师的弟子。不止如此,还包括其他弟子,作为禅道的传承者,虽说后生晚辈,但是由于俊志高远,而堪称后生可畏,足以绍隆佛种,把祖师禅发扬光大。

        俊,乃俊杰。志,乃志士。高,乃德与智具足,高伟境界,堪受人天敬仰。远,乃远行有愿,即对禅行者那行愿无穷尽之品德给予的肯定与赞叹。

        八、当下承担

        “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

        俊志高远的禅宗后生,有幸遇到达摩祖师,敬奉师长,连续多年,可为法缘殊胜。

        虔恭:虔诚恭敬,这是做弟子的本分。也是给我们做出尊师重道一个表率。

        咨启:咨询禅理,请示发义,寻问妙旨,何其精勤。

        善蒙师意:善根具足而能承蒙祖师教诲,心领神会,便能顺利地得到顿悟禅法宗旨的秘付。

        九、点金成金

        “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

        达摩祖师当然感受到师生中间的精神默契,也非常喜欢和赞赏弟子们参禅悟道的精诚品质,进而抓住机遇,开启智慧,教诲以无上甚深微妙法,令之觉悟真如大道妙理,归于涅槃菩提自性,活出清净光明自在无碍。

        十、安心无处

        “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1、如是安心:你能承认当下一切7就是最好的安排,便是以真如之心,达成了实事求是,从而解放思想,令心安稳,归于寂静,恢复本来面目,做个自在无碍的觉者,那就是伟大禅师的内圣功德。

        2、如是发行:从安心之处起步,才是步入正轨,有个良好开端。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佛法讲究初发心即佛,即因即果,当下圆成实性。即出发之因,在于有了目标,有了智慧心灯的导航。故达摩四行禅法,都是康庄大道。

        3、如是顺物:以真如之心,认可法界圆融,都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实相,便能恒顺众生,恒顺万物,成就一切,圆满生命。

        4、如是方便:真如之心接受一切,认可一切现成,才能有方便善巧禅法,照顾好当下一切,不加损害,随缘成德,自行利他,顿然之间圆成菩提道果。

        十一、老婆心切

        “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

        这是大乘行入之人,心灵安稳的最佳方法。令是叮嘱,千万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掌握好时机和条件,在不烦恼众生的前提下,精进行道,不要错过机缘,也不会毁犯戒律和威仪,更不能放纵欲望和谬误的邪知邪见,否则会污染自性,而失去清净光明。

        十二、面壁破壁

        “如是安心者壁观。”

        达摩祖师在达摩洞里面壁九年,世俗人称之为“壁观婆罗门。”这一条禅行秘诀,在于鼓励禅行者要向达摩祖师看齐,定慧等持,功德大海,内在具足,自可启用,去弘法利生。

        十三、妙启四行

        “如是发行者四行。”

        大乘行者一切行,悉归达摩此四行。发动愿力弘深法,即是如如妙有功。

        十四、随波逐浪

        “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

        所谓顺物,就是慈悲为怀,慈悲济物,珍惜一切,感恩一切。

        所谓防护讥嫌:也就是恒顺众生,而不要惹事,不要制造烦恼和业障;就是防止引起别人的歧义,妄起是非和争端,就是不要让人生起讥刺之心、诽谤之心、嫌弃之心等。你做到了的话,就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就能进植德行了。

        十五、本来清净

        “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一切方便善巧都要用之于见相离相,用之于不涉万缘,用之于无为无不为,用之于四行不倦。保持自性清净,保持平常心,保持解脱自在,保持念念佛心,保持戒香充满。

          十六、言语道断

        “此略序所由云尔。”

        说即未说,绝言绝虑。这是一句问询,就是打个招呼,此篇序言大功告成,也是简略道来,给禅行者做个助缘,令人大开圆解,早证菩提,是为圆寂于当下,就是圆满!

        我们真诚感恩达摩祖师慈悲教导四行!感恩昙琳大师慈悲为序的智慧开示!

(未完待续)

革命禅生命实践论第一编《二入四行》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