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这件“小事”
医学是个比较专业的行业,专业度壁垒比较高,大众接触多但了解不深。
有人问,“医生,你也要吃饭的吗”?反思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疑问出现。噢!是捧杀式的抬高,因为有“白衣天使”的称号。一旦走上神坛,必需有与之匹配的能力,比如神仙就是不用吃饭的,但反过来一想,不对呀,神仙有虔诚的信徒,有供奉的香火。白衣天使得有无私奉献精神,还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可是为什么还有KPI、无穷无尽的考试、各种各样的检测,还有各种各样的隐形指标,以及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层出不穷的剥削制度,还美名其曰包上一层名叫提高专业水平的强制性制度?这样的机制下还要求人纯粹,实属是有点赶“猪”上树的赶脚。
见过凌晨的天空吗?大部分人都见多,但凌晨的医院,大部分人没见过,也希望大家都不用见。制度之奇葩,工作时长之久,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值班24h+是常规,36h+也不是没有,憋尿是常态,加班是正态,住在医院叫正规……
曾记得大中午的时候接了个刚刚做完介入手术的病人,出来之后跟她的孩子说:“今年高考啊,你就报医学!”听得我心里一慌,倒不是怕人抢我饭碗,而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跳进来?本着过来人的经验,还是多嘴说了一句:“这个没你想象中那么好,要慎重考虑,很多事不方便说,但这不是一个好选择!”听没听进去,就看个人福报了,她的孩子听完也沉默不语。我想缘分如此,因果自渡。
最近不少医疗圈发生了不少事情,也不能说得太多,毕竟局中人不能说太多局中事。只能说,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注意这里指的是贬义。
有些人有后路可走会觉得没必要,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退路,有些人本就是背水一战,结果好不容易快登顶了,被告知要发生“山体滑坡”了,换谁能轻易接受?还有100米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谁愿意这一刻下山?
这世界确实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但心灵跟精神合一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没有什么是一定如此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只是来体验罢了。
生活生活,生了才能活,先求生,再谋活!有些东西是可以放弃的,比如孔乙己的长袍,只是那高傲的自尊是难以放下的牢笼。允许自己成为社会的边角料,是一种活着的智慧,追求完美只会更加不完美,不完美的完美,有时候也是一种完美。不必那么高要求自己,毕竟付出得与待遇挂上勾才对得起这么多年吃的苦,才是对一个人最实在的回报。
与其后悔此生,不如另寻他路。握不住的沙,我向来擅长扬了它,再弄一把便是。没有什么是必需的,没有什么是比考八股文还深刻的信条,若有,那便是心的枷锁!
钝感力,有时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可以屏蔽外界的流言蜚语,自成一个世界,不是孤立世界,而是在凡尘俗世中仍保留着属于自己的净土。被说人不自知,知错而后勇,笑看生活,若遇到悲剧也能傻乎乎地蒙混过关,不是不计较,纯属是心大。
不忘初心的前提是,所谓初心的环境仍在,而不是时过境迁,还让我们墨守成规!时代的红利给了赶上趟的人赶上了,但也不能给后来者一个吃苦是应该的假象,凭什么吃苦就是应该的呢?因为不用“下乡”吗?
今日若是继续沉默不语,他日便无人呐喊更改制度!理想不能脱离现实,明知脱离现实还不及时完善或更改,这便是在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