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适区的纠结
叮铃铃,一阵响声突然把我从主熟睡中惊醒,一边下意识去按掉枕头边上的手机闹铃,一边从懵中清醒过来:早上六点了,该起床了。
哈哈,黑夜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还没睡好呢。
眼睛睁不开,上在站着两个卫兵,一个是困盹,一个是懒惰,它俩都拿着枪。
困盹说:太早了,你还没睡够,保证足够的睡眠,身体要紧。
懒惰说:起来好冷,被窝里多暖和呀,干吗那么约束自己?能舒服的时候还是要舒服的,别苛刻自己哈。
它俩用枪指着我,但满脸都是疼爱。我心里知道,这也是爱。爱我的身体,爱我的舒服,让我过的随意点、任性点,这不是爱吗?这是最本能的爱呀。
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照顾,有那么一段时光她晚上帮着我洗漱、把被子铺好,然后安放好我;早上把饭做好了,才叫我起床,又帮我洗脸、扎上小辫子,吃完早饭送我去幼儿园。
有一个画面会反复出现在脑海里。那天早上母亲送我去幼儿园,到了大门口她叮嘱我进去,之后返身离开。我也转身跟在她后面沿路返回,走了好几百米她一转身发现了,于是又过来送我回去。就这样好几趟,她终于发火了。我哭着只好进了幼儿园大门。
长大了,就得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大学、出来工作,成家、生子、养育孩子等等,长大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区、向外探索的过程,无数个辛苦会在不前方等着你。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不得不去做必须要做的事情时,这个画面便会闪进脑海,似乎在替我说出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话:不长大该多好,永远待在舒适的被窝里不起床该多好!温暖、舒适,啥也不用做,只躺在那里满脑子跑火车,信马由缰该多好呀!
可是时光不会停留、生命也不会停留,这是自然规律。

说到这里,我突然清醒:早起是为了践行成长计划,而这个计划是如何建设自己,在自己想走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去向自己想到达的地方。离开温暖的被窝是为了前行,否则贪图一时享受而让早上最好时光在幻想中蹉跎,然后又在自责中悔恨,这是得不尝失的做法。
倘若如此,我便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被内在懒惰小人掌控的木偶。
呵,原来那个内在懒惰小人是在拉着我留在舒适区、不让我去经历辛苦往前走。它在对我说:如果你想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就在温暖补窝里幻想好了,既取悦身体,又取悦心理,两个层面都兼顾到了,这不是爱你吗?
但是大脑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关照,除了身体上的舒适,还有精神上的满足。你想去享受更高层面的价值感,让自己的生命过的更有成就感,就得起床离开舒适区,就要往前去行走。你想到达的地方,可以躺在床上去想,但绝不是躺在床上就能够到达。
去向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践行。想入非非不如一个做到,做到才会拥有你想要的东西,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
于是,我勇敢推开懒惰派来呵护我的两个哨兵,睁开眼睛爬起来,向着“艰难”穿衣、下床。
说来也怪,当我向着所谓的“艰难”去行动时,艰难的感觉便不再存在,就如在穿越一片迷雾,走在雾中便不再觉得这是雾了。
与雾同行,自己便融入了雾,成为雾的一部分而不再排斥雾; 与艰难同行,自己便成为了艰难的同道,从此可以和它联手共存、相互关照,艰难不再是要去战胜的对手,而是成为一起携手前行的朋友。
一个转念便化敌为友。舒适和艰难都成为生命中的忠实伙伴,接纳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躺在床上让身体享受舒适,也可以起床践行让精神享受愉悦。两者都接受,人生还有困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