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种方式抚慰心灵——《给情绪多点时间》
“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内容复杂,份量沉重,值得翻得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
——沈从文
人生这本大书,也不一定都是艳阳高照。我们总是在某一天遇到磅礴大雨或鹅毛大雪亦或乌云压顶。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受伤、会困惑、会忧郁。
在低落的心情里,我们需要睿智的长者、推心置腹的密友听我们倾诉为我们解忧,卸下重负,抚平情绪。然而,长者也好,密友也罢,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烦恼。他们并不能时时守候我们,为我们排忧解难。他们也有自己难解的困惑。
也许,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一本书。一本足以帮我们解忧减负的好书。那就是这一本——《给情绪多点时间》。
1.
曾经在看综艺节目《四大名助》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除了土豆和极少数几样食物,其他一概不吃。丈夫多次尝试改变她,但每次都以吵架动手甚至用离婚威胁而收场。到了婆婆家逼她吃东西还摔筷子。不但自己不吃,丈夫在家还得陪着,不然就离婚。丈夫竟依着她如此。
我想说,这位妻子是吃定了她老公。知道老公爱她,所以才这么任性霸道。你不吃的东西为什么别人也不能吃?没人天经地义要顺着你,按你的意思来。如果有一天,老公不那么爱她了,还能这样包容她吗?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想起自己每次和老公闹了别扭拌起嘴,也是动不动就豪气的扔出一句:“过不过了?不过就离!”仔细分析自己当时的心理,其实和上面的妻子一个想法,就是吃定了他不会离开我。
洪仲清心理师说:“有些感情,别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学习好好地对自己说话,然后才能在感受到对方情谊的时候,好好回应对方的情感,而不是害怕失去,去测试、说反话。”
一句“过不下去就离”说出来很容易,但在对方心里这话却很扎心。我们在任性的挥霍对方的爱,是以爱为筹码,逼对方就范。潜意识是怕失去。但这样很容易弄假成真,得不偿失。
2.
每次回娘家,母亲都很高兴。短暂的寒暄之后,往往就是母亲愤懑的控诉。对谁呢?父亲。
父亲是个快乐的老人,除了关心每天吃什么可口的饭菜,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正是如此的性格让母亲不以为然。因为父亲既然什么都不操心,自然什么都得要母亲亲力亲为。
人总是这般,什么都不管就没什么烦恼。操心操的多了就习惯性的什么都多看一眼、多问一句。这一看一问就多出了许多烦恼。母亲就是如此,从刚过门就担起全家的主心骨到如今,几十年下来真的吃了数不清的苦受了道不完的委屈。于是每次回家,母亲都会从眼前的不满开始追溯到几十年前的事情,说的声泪俱下。
母亲说的每一件事我都可以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每次我都得陪着她难受一阵子。母亲再说起这些事情时的口头禅是“谁有我为难?”、“谁有我可怜?”……这,些话在我心里一次次的重复,像小锤一样字字句句砸在心里,弄得我也沉重不已。
更可怕的是,在一次与老公发生口角之后,我惊恐的发现,自己竟然坐在那里回味过去与他闹别扭时的种种委屈!不知不觉中我沿用了母亲的思维。吵架之后翻旧账让我陷入更大的烦恼和委屈当中。我成了世上最委屈的人。
郁闷之余我翻开《给情绪多点时间》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过去的不愉快,别再带到未来》说的非常好:
过去的痛又来磨,找个时间好好让它在心里流动。它在教导,我们在领受。我们得到了教训,就让它留在过去。未来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一席话说的我茅塞顿开。是的,未来还有许多事需要我去做,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中只会让我停滞不前。也许我也该如此劝劝母亲。
3.
周末早上,和先生一起出去吃早饭。饭馆里人很多,熙熙攘攘的。我和杨先生挑了个僻静一些的桌子等面上来。
突然一声尖利的呵斥吓得大家忍不住一惊。顺着声音望去,在我左手方向,一个 三十岁左右、身材细高、浓妆艳抹的妇人正在拉扯着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子。孩子手里紧紧的握住一个小的搪瓷碗,碗里有一个没扒皮的鸡蛋。
伴随着大力的拉扯,那妇人的呵斥还在继续:“你快一点,要迟了,还要坐车呢……”、“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孩子扬起脑袋,一脸无辜与委屈的看着妈妈,眼泪在小小的眼眶里打转。在大力的拉扯之下,搪瓷碗里的鸡蛋剧烈的摇晃着,几乎要从碗中跳出来了。
妈妈浓妆艳抹的脸因生气而扭曲,声色俱厉的指责还在继续:“明明不吃鸡蛋,还非要要……”孩子终于坚持不住,哭起来了。
大清早的遇到这样一位妈妈,大家都有些愕然。不少人停下了手中的筷子,默默的望着这一对母女。并没有人上前阻拦,但大家眼里都是对这位年轻妈妈的谴责。妈妈显然感受到了周围人们犀利的眼神,放低了声音,并试图安慰孩子。那孩子很乖巧,见妈妈态度变了就马上收住了眼泪。一场闹剧落幕了。
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心疼那女儿。看样子,孩子早已习惯了妈妈的歇斯底里。三四岁的年纪,忍受妈妈如此的情绪失控。难以想象,在她幼小的心灵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
年轻的妈妈在畅快淋漓的发泄自己的情绪时,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更恶劣的是,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别说孩子也许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就算知道,在这样公众的场合指责(而不是教育)对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巨大的伤害。我已经看到一个和妈妈一样大吼大叫的孩子的未来。强烈的感受让我食不知味。
洪仲清心理师在他的著作《给情绪多点时间》中如此说:
自尊是激发人类向上的动力之一,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要促进孩子发展良好的自尊,大人要对孩子保持正向期待,接纳他的原貌,了解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欣赏孩子的优点,注意孩子已经做到或付出的努力……
接纳、期待、鼓励,用爱去引导才是正确的方法。
很想让那位妈妈看看这本《给情绪多点时间》,然而我知道她一定不看书。不然怎会如此失控和暴虐。
4.
洪仲清心理师的著作《 给情绪多点时间》是一本极具魅力的书,站在朋友的角度为我们分析爱情、友谊、亲子、家庭关系中的各种困惑。没有那么多高深的心理学术用词,专业术语,只是如老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的语境中解决一个又一个恼人的问题。如同情绪低落时柔声细语开解我们的挚友、闺蜜。令我们在平复情绪的同时,“放下心中重负,渐渐看清爱与关系的各种面貌与本质,然后找到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不停行走的路上,我们体味着百味人生。目标太多,我们跨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谁都会累、会委屈、会失落,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倾诉与排解,那么,希望这本《给情绪多点时间》能够带给你心灵的抚慰和卸下重负之后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