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读书随感读书

好学者敏 善问者智---读《学会提问》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120人  微尘悦读
好学者敏 善问者智---读《学会提问》

写于20170827

这周读的书是《学会提问》,是日本粟津恭一郎写的,书很薄,给我感觉只是一篇关于提问的小论文,日本学者很擅长把这种小论文写成畅销书,比如《断舍离》、《晨间日记的奇迹》等,如此写法,有些多产作家可以短时间内写出好几本畅销书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这类小论文式的书,我的阅读方法是把握住章节结构和要点,基本就可以掌握全貌。

《 学会提问》除了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提问为什么重要”、“提问分为四种”、“优质提问的诀窍”、“优质提问的创造方法”,典型的论述结构,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阐述“优质提问”。鉴于文化、语言的差异,翻译往往生涩,不见得非常的容易理解。

作者粟津恭一郎是“高管教练”,是培训高管的导师,高管一般都是优秀人才,能培训高管的人想必更不是一般人。但术业有专攻,研究“提问术”的人多为工于思维技巧的人。粟津恭一郎认为“优质提问具有强大的力量,能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轨迹,使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正是提问的差距,将优秀的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我认为,提问是反思的一种载体,优秀之人往往是善于反思的,在自我反思和复盘中找到前进的路径,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如果提问也有技巧的话,那应该是改变惯常的思维模式,在行为上有所突破,从而变的更加优秀。

何为优质提问?作者认为“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这个定义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乐意,二是新发现。让被提问者愉快,是提问者情商高的体现,新发现是提问者启发能力的体现。因而,优质提问者应该是一位柔和而充满智慧的人。提升提问的质量首先是要把自己成为一位温和而富于内涵的智者。这是一个理想,也是一辈子修行的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我的学习收获。

一、管理者改变“提问模式”会带来组织风气和效能的改变。

在第一章里有个“选择性注意力实验”,针对不同的问题,被提问者关注视频中的重点各有不同。从实验结果可知,人的意识是可以被提问控制的,一旦提问改变,人的视线关注重点立即发生变化。所以,优质提问的特点“通过提问获得新发现”含义即在于此。之前,我在管理学中学到的一些原则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验证,比如,在队伍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运用提问比命令更具有效能,提问会更有助于创意和方案的产生。美国心理学家莫勒认为“提问能够激活、取悦大脑,大脑喜欢受到提问,然后仔细思考”,因而,在安排工作时,虽然管理者已经有个明确的方法和路径,但在具体安排时,不妨以提问的方式提出,比如“这件事是不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会比“这件事就按这样去做”效果要更好的多,或许下属们在你的引导下的主动思考会更加完善你的方案,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执行。

提问还能有效构建企业文化和风气,一个组织里常用的提问,能够体现该集体的“气质”。管理者的风格会影响一个组织的气质,要改变组织的风气,“改变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如果管理者能改变自己挂在嘴边的提问,下属的提问自然也会改变,这就是组织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比如,遇事首先想到“我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的管理者和首先想到“这事和我有关系吗?我怎么样才能把它推掉”的管理者的管理效能肯定是不一样的。带出来的队伍气质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二、凡必有术,掌握8个技巧会给“提问”的效果加分许多。

“优质提问”是有诀窍的,重在要换位思考,以同理心把握对方心理,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让对方愿意倾诉并在主动思考中获得成长。粟津恭一郎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技巧,对我而言,有一些技巧是一直在实践中运用的,有一些是要注意并改进提高的。

首先,要先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从微表情和微动作中去领悟对方的“言外之意”或“真正想传达的心情”。要做个让对方感觉到“懂我”的人,就得要察言观色,从声调、音量、语速、姿势、表情等言外之意中去感受。当然,提问者也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表情,作者认为最佳姿势是坐在对方偏左或偏右一点,相距1米左右,避免过近或正对着,防止不必要的紧张。

其次,要顺势提问,避免照本宣科。不管是演讲还是说话,事先准备好的言语,是无法打动人的,要做有温度的交流,根据对方的状态,顺势而为,现想现问。

第三,不提建议,只要启发就好。最好的导师是不会给出建议的,好导师诱导你去思考,在思考中去悟。在工作中带团队也是一样,如果只想培养听话的下属,凡事明确指示和建议效果最快,但想培养出“能完成最高水准工作”的下属,最好通过启发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我很同意作者作为高管教练的观点,目标从来都不是“给予”的,而是要由对方“自己导出”的。

第四,要针对“你”发问,把“他责”变为“自责”。对于爱把工作不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的人,应该针对“他本人”,问他们“你自己想怎么做”,这种问题可能会让对方不想回答或不好回答,但往往直奔心灵的问题的更容易让他自我醒悟。

第五,站在自己角度谈感受会比批评效果好得多。优质交流的重点在于即时反馈,反馈要避免“你很草率”这样的直接批评,很容易引发对立,而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谈切身的感受。比如“我觉得你刚才的语气多少有点草率”,这样的话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的多,这不仅在工作中屡试不爽,也适用于教育孩子或者家人交流。

第六,千万不要在情绪不佳时提问。提问者的状态会体现在问题中。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很疲惫或很恼火时,见谁都会看不顺眼,抛给对方的很可能会是很消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是自己梳理好心情再说。不管是对待工作、婚姻、还是自己的孩子,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七,不问负面原因,只问“如何改进”和“未来愿景”。针对出现的问题,始终不要去询问失败原因,这样只会让他们带着责备自己的心态去思考原因。最好的提问是略过已经发生或出现的问题,询问“为了改善该怎么做”或者“下次做此事前,你准备做哪些准备”,这样的话,对方会自发思考如何补救现存的问题。

第八,注重提问的场合。提问的场合很重要。若一对一的询问,下属往往认为你真心为他着想才会那么问,若大会上质问,下属会很难堪,认为遭到了斥责。所以,针对工作中的错误,最好“关起门来”一对一的提,这样对改进工作的效果会更好。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不要在众人前大肆批评,适得其反。

三、贴近实际,换位思考,用排列组合法去创造“优质提问”。

本书第四章“优质提问的创造方法”给我很多启发。我平时经常参加一些大会的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前举办方会提供几道思考题,但多数思考题不太容易回答,有些题出的太大,有些题又出的很封闭,看完本书后倒感觉应该把此书作为业务培训教材,供出题的领导参考,以提升会议的效能。关于优质提问的创造方法,我总结了三点:

首先,要贴近实际提问题。针对要提问的人,关注其个人特点,揣摩其诉求和价值观以及平时经常提到的话语。围绕这些方面来提问,这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本就无法思考“自己一无所知的事”和“从未关心过的事”,能对自己而言的重大发现,也是以前积累的知识和想法的延伸。故首先要寻找与对方心里已内化的提问距离相近,却又像盲点一样被忽略的要点。

其次,提问前一定要先搞清其理想和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对路,所提问题就是“对牛谈琴”,更别提引发共鸣了。同时,也要关注“对方与理想和价值无关的常用语”,高频出现的词语会影响其潜意识。心理学表明,常用积极的词,能使效能大幅提升。

第三,可用卡片法打“组合拳”来提问。这是软银孙正义曾用过的启发灵感的好方法,对于提问,就是把3V(vision远景、value价值观、vocabulary常用语)与5W1H(why、when、where、who、what、how)组合起来,一是用不常用疑问词与3V关键词组合,二是用两个以上3V关键词来创造新的提问组合,这样可以突破思维定势,提出很多质量很高的优质提问。

要想把任何事做好,都需要技巧。所谓情商和智商也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成功过、挫折过而一点点领悟出来的。学会提问,让自己成长为一位情商和智商都高的人,这样,也会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智者和人皆喜欢的友人。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向。

好学者敏 善问者智---读《学会提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