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师101班(1)
缘起
中师生,曾是一代人的梦想,也是一代人的芳华。
我作为最后一届毕业包分配的中师生的班主任,参与了他们的青春,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1998年8月,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市里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教书。那一年,我担任中师101班的班主任兼《阅读和写作》课老师,和这届学生一起,度过了美好又难忘的三年时光。如今24年过去,许多事情随光阴的流逝模糊了痕迹,但也有一些点滴在记忆中依然清晰。
写这个系列的文字,其实有两个缘起。
第一个缘起是在2018年,在一直关注的王开东老师的公众号里,看到了他写的系列关于中师生的文章,如《中师生,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忧伤》,还有后来的《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中师生头上》等,深有感触。王老师也是那个时代的中师生,他对中师生这个群体深怀热爱与悲悯,他还专门为中师生写了一部小说,准备筹拍为电影。
作为曾经有过六年中师教学的我,也对中师生这个群体充满了感情,尤其是第一届学生,他们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美好的记忆。对于王开东老师文章中写到的中师生的优秀品质和中师生后来的命运,我其实也深有发言权。
那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想写写我教过的中师生,让更多的人了解曾经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从2002年以后,国家取消中师专业,中师生成了一个历史词,不再为后来的人所知道,我也由一个中师老师变成了一个中学老师,很少和别人说起曾经的那段经历,但在我的心中,那段时光是永远难忘的啊,我也一度认为,教中师的那几年,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怀念的,是学生们的芳华,也是自己的芳华。
想要提笔回忆那段时光的想法是美好的,也是有意义的,只是就像王开东老师的电影《师范生》一直未上映一样,我的回忆记录也一直搁置到现在未落实,或许只因欠缺一个真正的触发点或者契机。
第二个缘起,或者说让我把曾经的想法落实到行动的,是由我的一篇文章引发的。教师节时,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链接,打开输入参加工作那年的时间,便生成一张图片《我当老师那一年》,于是我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当然提到了我当老师那一年所带的101班。没想到过了十多天,101班曾经的班长余毅看到了这篇文章,便分享到班级群,引起了一轮浪漫的集体忆旧,有几个学生还转发到朋友圈,都说有幸成为我的学生。
罗同学转发朋友圈且对我说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请老师写一篇关于班上每个同学的文章。他这个想法与我曾经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全班45个同学,我一篇文章怎能写得完呢?我得写一个系列,如果可能,我想写一本书。我想通过我的文字能让他们在回忆起曾经时,依然能够感受到温暖与美好。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回忆也要趁早,晚了,可能许多事情都忘了,而且,不一定愿意再去回忆。所以,趁着遗忘的救主到来之前,我会断断续续写下一些尚未遗忘的片段,纪念那段纯真的岁月,献给我的第一届学生,也献给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