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6 生活随笔(百日打卡第26天)
今天是3月26日,周四,雨,百日打卡第26天。
今天听了《尹建莉对话李雪——觉醒:从原生家庭回归当下幸福》,把感触很深的内容摘录如下: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童年长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小时候是如何被对待的、我们被灌输的信念,就是成为今天我们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你自动的反应模式。这些自动的反应模式,它其实并一定说是错的,而是说我们一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有这个反应模式。
从原生家庭回归当下的意思是,我们回归那个被写入程序之前的本源的自己,去获得真正的自由,是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以这样反应,也可以那样反应。
如果从原生家庭回归当下,那这个当下是拥有自由的当下。
同样是做了一件蠢事,我可以去插自己一百刀,然后要求自己进步和更优秀,我也可以对自己说,哦,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这是可以的,它不等于我是一个糟糕的人。同样,我做了一件所谓牛逼的事情,也不等于李雪是一个牛逼的李雪,我只是一个空性的存在,这一切可以发生,过去了它也就过去了,我可以继续喝当下的这杯茶,继续感受当下的生活。那么这个时候,我就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我从原生家庭和教育观念对我的编码式的程序式的反应中往后退了一步,回到了那个本源的自己,我可以活在当下,我这样也可以,我那样也可以。
现在手机只是原生家庭各种各样问题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焦点而已,我们今天的话题为什么要从原生家庭说起,我们翻过来想一下,所有古今中外的古圣先贤,他们的所有哲学,其实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成为你自己,苏格拉底就说,认识你自己,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婴儿是什么呀,就是成为一个最本初的你的样子,所以说那么多的智者,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你要找见你自己。可惜的是,整个人类科技越发展,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自己的丢弃越严重,而这种丢弃,很多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从原生家庭开始,我们就不断被要求着,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如果原生家庭这种限制性少一些,那么这个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他自己,他成年后的面貌更接近与他真实的的样子。如果原生家庭限制太多,那这个孩子真的就完全丢掉自己了。而一个人,如果他一生活着的是别人的样子,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家长或是社会灌输给他的要求,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而且这样的人生注定不会幸福。为什么我们经常锦衣玉食,我们有很体面的工作,我们好像貌似有幸福的家庭,为什么我们内心不幸福呀,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我们丢掉了自己。
我们是希望他上好的小学,上好的中学,可是我们恰恰在这个过程当中,憋屈他,用各种外部的手段去要求他,这样是让他丢掉了他自己,反而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很高的学历,可是不能获得很高的智慧,能有很高的收入,可是没有幸福。这好像形成一种悖论,那我们今天想探讨的就是,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成为他自己,而对于一个受伤的成年人,我们怎样在修行中找回自己。
一个小婴儿,哭声是他的语言,他用哭声告诉父母我需要什么,可是你这个时候却不去回应他,你用冷漠的方式,把他独自放在屋里,不理他,让他哭累了自己睡着了,那么他将来可能会学的很乖,不再需要你的拥抱,不再需要你去安抚他,但是他成年以后,这个生命的底色是灰暗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不快乐,因为他生命的底色就是不光亮的。
当你意识到这里有些轮回,当你意识到不想再把这样的轮回传递给小孩,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勇气和斩断家族轮回的力量,这股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
包括严厉要求孩子,这也是对爱的防御,就是我不想去看见这样孩子,不想跟她建立深度的关系。
你跟孩子的关系,相处都是愉悦的、是快乐的,基本上你就没有给他制造陷阱,只要有冲突发生,几乎都有伤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准确的标准。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童年的创伤长大的,区别就是轻重不同,怎么样让孩子创伤轻一些,那就是减少冲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法。很多事情我们非得去跟孩子杠,没有必要,你就放开了。
孩子是不能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的!不能总是满足孩子的!你看,这不就是剧情吗?就是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剧情,现在遇到孩子的欲望,你的第一反应也是,孩子的欲望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哪能要什么给什么”这句话一直在投射的能量是我有欲望是有罪的,是羞耻的,这样对获得美好,对获得满足的羞耻感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孩子以后遇到各种事情也是这种感觉,
这个心想事成,不是说我今天想做百万富翁,我明天就能做,而是你的潜意识当中,我确信我可以过上那样的生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穷人,你就不配,这个心态让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这种确信感是在童年,家长总是在某件事上肯定你,认可你,那么你就笃信,我是可以得到这些东西的,比如爱,财富。如果在各方面总是有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会伴随你一生,哪怕你拥有财富你都觉得不配。
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原生家庭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哪怕当时我觉得这个钱花的有点过了,只要当时亲子关系是非常美好的,孩子是愉快的,当孩子成年以后,你翻过来回忆,全都是愉悦。凡是当时也许你觉得做得很正确,我管制住了孩子,孩子听了我的话,但是孩子是不愉悦的,到他成年以后,家长翻过来想,都是遗憾。
这是一种真正获得了自由,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习性绑架,比如匮乏感,我永远缺一件衣服,这也是一种生命的不自由,或者是我应该成为行业里最顶尖的,这都是一种自我消耗,这种消耗全是来源于童年时代的匮乏。
我们在过去总是习惯于美化原生家庭,迈出第一步,批判你的原生家庭,这是非常勇敢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自己对原生家庭也是有一种美化倾向,这种美化掩盖了很多问题,使得你的很多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等到我开始能够批判我的原生家庭的时候,问题才一步一步解决,李雪提出原生家庭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为什么要成为你自己,不仅是你要找回那个原本的你,还有你在人格上要保有独立性,跟父母或是任何关系不要纠缠太深,要分清楚哪些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和责任,哪些是你的,要划清界限,我觉得这样不会伤害亲情,反而是父母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过度地干扰孩子,孩子不痛快,反而会伤害感情,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划清界限,短时期内好像父母不愿意接受,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实际是倒逼父母成长,为自己留下一个空间。有了这个意识以后勇敢的去做,这个挺重要的。
爱是什么呢?爱是能量的流动,它是两个人能够看见真实的对方,能够有真实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