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打卡4:食物是情感的慰藉

阅读时间:2023年1月7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老妓抄》
阅读范围:第二章 96到116页
有没有一种食物或味道,会让你回忆起一段往事,勾起你的记忆呢。
第2个故事 《寿司》
故事梗概
一个寿司店的常客,向店主的女儿讲述自己的寿司情结。
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
已经读了两篇小故事,我发现作者加奈子总是会塑造表面成熟却内心幼稚的人物。可能只有这些充满童真的人才能体会情感的细腻波动吧。故事是作者心里的投射,加奈子应该也是这样的人吧。
在环境描写方面,他非常会营造宁静又充满遐想的氛围。比如《老妓抄》中上升的水气被他形容成徐徐上升的云朵。《寿司》里店主女儿与男主聊天的地点是废旧的广场,一片荒芜中又长出了小花,给人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生机感。
小店是情感的安歇处
作者善于用环境描写与心理感受相连接推动剧情。比如故事中的寿司店设在背街小巷里,所以相对幽静。有一种“深夜食堂”的感觉。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的做自己。
店主的女儿去河边玩时,看到鲫鱼游到在岩石边吃青苔又马上游走,接下来游来的鱼群里,也许会掺杂着上一群鱼中的“贪吃鬼”。她便联想到自家店里的客人。就像春天和船里的鱼儿一样,自己就像草梗上的青苔。每个人总是轻轻的触碰得到慰藉后立刻离去。而有些常客会隔三差五的再次光临。
作者描写男主时埋下了几个引人入胜的点。一是给男主做寿司时,店主会不断的清洁餐具。说明他招待的客人是有洁癖的。二是男主吃饭时很少说话,但如果有人敬酒也会礼貌的回敬。说明男主是一个场面人。三是男主吃饭时总会细细的品尝,眼神会望向远方,仿佛在思考。故事的后半段,店主的女儿带我们解开了这些疑问。
食物是情感的慰藉
我对于寿司和工匠精神的了解,来自于之前看过的寿司师傅选拔的故事。那些做寿司的高手非常注意手的温度,食材的新鲜度给食物带来的近乎玄学的口感。这里故事中的描述进行了相似的阐释。
男主小时候有“饮食洁癖”,为了帮助他适应食物更加强壮。母亲面对面的为他亲手制作寿司。男主觉得“吃了一个之后,涌上了一股很想用自己的身体去摩擦母亲身体的感动,寿司的美味程度加上一股亲切感,犹如一阵温暖的热流充满全身。”多年之后,当男主走入社会,尝遍了各种美食之后,我没有那么喜欢吃寿司了。大概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开始常常想起母亲,连带的也开始怀念起寿司来。其实他所怀念的是和母亲相处的场景吧。
后来男主不在光临小店。店主的女儿想“老师大概搬到某个地方去了吧?他现在大概在那边的寿司店里了吧…反正寿司店到处都有呢…”
离家的游子们可能更能体会这种心情吧。菜是家里的香,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食物是情感的连接线,味觉是回忆的启动器。
一个疑问
书中描写了男主幻想中的母亲与捏寿司的母亲开始重叠的情节。我猜想这是因为之前和母亲的疏离感和他渴望关爱之间的矛盾。吃母亲亲手做寿司,让男主和母亲更加亲近。但是书中又写,他希望两个母亲能够更合而为一,却产生了恐惧感。产生恐惧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害怕理想母亲的形象破灭,还是不敢投入太多的感情在母亲身上怕会失望呢?
如果有看懂的小伙伴欢迎留言为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