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婚姻育儿散文

我们家的家风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31人  judyjia0508

上篇随笔写了父母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引得很多朋友共鸣。是啊,我们哪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是影响最大的呢?这两天,突然想起很多爸妈教育我们的故事,是那样的教育塑造了今天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家风”吧。

01

我曾读过一篇育儿文章:爱孩子,就要多用孩子,从小多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看过后,忍不住笑了——原来我的父母曾无意中用了“科学方法”教育我们。虽然我们自己常常觉得是过于严格了,而且,父母当年也多半是生活所迫。

我的童年是在遥远的八十年代。那时候,距离改革开放没有几年,农村经济普遍萧条,尤其我们老家,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平均每人有三、四亩田地,除了农业,几乎没有其它产业。由于土地承包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同时,也把百姓牢牢地拴在了土地上。

当年,还是靠牛耕地,拖拉机并没有普及,生产力非常低下,几乎都是依靠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当年都是从小就参与劳动:小到放牛、放鹅、割草、背柴,大到插秧、割麦子、稻子,一年到头和大人们一样忙碌。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是格外忙。因为爸妈是出了名的能干、硬干,起早摸黑,总有干不完的活,我们小孩子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闲暇去玩。我大约在6岁时,就和双胞胎妹妹一起,天天去剥麻皮(捆扎好,放在水里沤一段时间,再将麻剥下来),一天下来,两个孩子几乎也抵上一个成人的工作量了。

艰苦的生活磨炼了我们,我们不娇气,能吃苦,也吃了很多苦。回忆起来,说不清是财富还是辛酸。坦率地说,劳动让我们变得坚强,不攀比,但是回忆起小时候,心中却难免会泛起淡淡的苦涩。所以,劳动的量也要适可而止啊,呵呵。

02

父母对我们的另一个教育是正直。比起我妈的勤劳、能干,我爸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品质。

我爸这个人,性格粗犷,脾气火暴。年轻时候和我妈没少争吵,还常常大打出手(我妈那个性,也是不示弱,近年来被当年的知情人取笑为“勇敢”,敢于“斗争”)。那时候《妇女儿童保护法》还没出台,如果是现在,估计我爸会被妇联约谈。当然,现在再说起他们当年的恩怨时,我们也会去试图理解他,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我爸不懂温柔体贴,但天生就认道理,正直无私。记得邓小平去世,新闻上说是骨灰火化,洒入大海。我爸看得热泪盈眶,说:你看看,多么了不起!现在有些当官的,就是头上顶个天,又算啥?

还有一年,我爸去大姐家。恰巧那天大姐不在家,邻居告诉他,大姐和一帮人去百里之外的关山庙会了。老爷子气愤地说: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是去把头磕烂,孩子也考不上大学!(庙会有烧香算命处)说罢,愤愤地回家去了。大姐从庙会回来,邻居把老爷子的话传给她听,左邻右舍嘻笑不已。大姐把这事当作笑话讲给我们听,一面笑一面掩饰:主要是去看风景的,就当作旅游了,哈哈。

有这样一个爹天天在旁边敲警钟,我们哪个人想要相信封建迷信、走歪门邪道也不可能。别说是小时候了,即使是现在,老爷子觉得不对的事,也会对我们严厉批评。不同的是,我们现在不再畏惧他,能够和他平等交流了。

当然,以我爸的人品,他也有资格批评我们,因为他自己是从不信邪的。

据我爸说,他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奶能让他给祖宗们磕上百个头,磕得头昏眼花,眼瞅着一桌丰盛的菜肴不能吃,真是敢怒而不敢言,发誓自己成家立业后一定要破除这些陈规陋习。

他做到了。我们家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烧香、磕头、看日子、瞧风水,与我家不沾边;我奶去世的时候,我爸还发起了一起“改革”——不摆花圈,除了直系亲属参加葬礼外,不惊动更多的人。丧事简办,死者入土为安,少折腾活着的人。按老家的风俗,这些做法是“不合规矩的”,但我爸就敢于抵制别人的风言风语,坚称:活着时孝顺比死了折腾活人强百倍。

我很佩服我爸的勇气,虽然我并没有继承这一点。他对于认准的事,即使再多的人反对,他也不会退缩,有种“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如果是乱世,也许会成为英雄吧,哈哈。可惜,他一生都躬耕于陇亩,深深地恋着故乡的土地,不愿离开。

奶奶的葬礼后,很多人称赞他敢于移风易俗,再有丧事,也有人模仿这种简办的方式,慢慢竟成新的风气。我当年还在外地工作,爸妈只告诉我奶奶去世的消息,并不要求我们回家奔丧。我爸的意思是:你回来也没用,干好自己的工作吧。

03

这些年来,我们在外,父母从不为家事给我们添麻烦。亲戚朋友间的红白喜事,他们自己的生日等等,从不用我们额外操心。爸妈六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因事没有回去,打电话回家,爸妈说:过生日算个啥?不就是吃顿饭吗?你们自己日子过得好,我们就天天开心,啥时候有空啥时候再回来。

勤劳、坚强、正直、开明,是父母给我们的最好的品格。在我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是学习、工作,还是与人相处,都受益无穷。我们也把这些品质向下传递,培养起一个个好孩子。

父母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他们回首辛苦、忙碌的一生时感叹,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能够把几个孩子教育得走正道、懂得混饭吃,个个小家庭还算和谐,大家庭能够一直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还有啥不满足呢?

而我,每次看到他们那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都在想,如果我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孩子们团结、进取,还能和父母亲近、无话不谈,我也就知足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