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屈原——听《天问》有感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听李蕾老师解读屈原的《天问》。屈原于公元前277年离世,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了。在这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么大的中国土地上,一直在不停地纪念屈原,千家万户都在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即便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似乎也没有这个待遇呢!
余秋雨先生说,纪念屈原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大家热爱他。那大家热爱屈原的哪些方面呢?我不敢代表大家,只说一说我为什么喜欢屈原。
初中时候,老师每天在黑板上给我们写一句名言警句,我知道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又知道他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小时候的我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看了这样的诗句,仿佛看见空旷的大地上,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老人,花白胡须,消瘦的身姿,昂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即使知道“举世皆浊我独清”,即使明知道前路坎坷又迷茫,可他却依然倔强,依然要上下求索,纤瘦的身躯丝毫掩不住他高傲的精神。我看到的有孤独,有愤懑,有无奈,有倔强。他带给我的是一种力量,仿佛在浑浊的世间劈出的一道闪电,照亮整个苍穹。
2021年的5月15号,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留下了中国的印记,这个探测器的名字叫“天问一号”,就是出自于屈原的这首长诗,这是一种宇宙级的浪漫,是对屈原最好的纪念。
《天问》是屈原的第二首长诗,仅次于《离骚》。这首诗一共一千五百多个字,有三百七十多句。奇特的是它是史上第一神作,因为在《天问》中,屈原只问不答。问什么呢?问天,问地,问自然,问鬼神,总之就是对宇宙的疑问。垂垂老者的他就像一个孩子频频发问,而他却是站在宇宙的视角去审视世界。
李蕾老师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是跳出了自己的生活,跳出自己的时代,甚至跳出所局限他的这个时空。他显得很宏大,而且也非常客观,他所有的提问,其实都是在试图唤醒,唤醒楚王,唤醒世间,唤醒人心。”
今天能以这样的方式靠近屈原,靠近他所写的《天问》,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