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判断是非呢?
请问怎么教育八岁的孩子判断是非,从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呢?
最近发现我家孩子看书,对书里有的人物认知不清,他不爱讨论书里塑造的正面角色;反倒喜欢去在那些表现普通的角色里找闪光点,甚至在反面角色里找他们的“优点”,还喜欢模仿那些坏蛋的说话方式。比如他看《小鸡卡梅拉》的书,听故事音频后,就特别喜欢讨论那两只坏蛋田鼠做的事,对他们干的坏事津津乐道,一遍又一遍地给别人讲,还喜欢模仿他们说话;其次就是喜欢讨论小胖墩、大嗓门这些表现不够好的角色的行为。而我们给他买书,讲故事的初衷,是想他能向书中那些表现好的正面角色学习的。
我自己的思考和处理:我家孩子是属于表现很普通的那种,不是特别优秀,甚至在现在这个狗都嫌的年龄来看还有点捣蛋,他可能对跟自己相似的角色比较关注,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吧。因为他本身就是普普通通甚至有点调皮的孩子,不是每个班级里都有的两三个那种表现特别好、成绩也特别好、非常听话的孩子。这就提示我和他爸可能平常对他过度管教,批评过多,鼓励表扬比较少,导致孩子需要在书中角色里找认同,大概也是希望父母发现他的优点,多肯定他多表扬他吧。
同时,我也从主观还是被动,以及目的和动机两方面教他去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例子1:A和B两个孩子,A热爱学习,放学主动完成作业,且全对;B因为父母要求严格,做不完作业或者做错要批评甚至揍他,所以他也能做完并全对。问他觉得哪个孩子更好?他说A。我说是啊,A和B的不同就是A是积极主动去做作业,而且对自己的作业很有责任心,务必要认真完成认真检查,保证全对。而B呢,虽然他最后的结果也是完成作业并全对,但是他不喜欢学习,只是害怕父母批评才被迫去做的。如果哪天他的父母不在家,你觉得他还会认真完成作业吗?他说不会。
例子2:人贩子把一个孩子拐走,要领到深山去卖掉他自己得钱,走路上怕那孩子饿死,给他水和食物,你能说那个人贩子做得对、是好人吗?孩子回答说不能。我说:对呀,你得看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给那孩子水和食物,是怕那孩子饿死渴死,然后他就没法卖钱了,并不是爱护和关心那个孩子。而实际上,正是他把那个孩子拐走,让他见不到爸爸妈妈,人贩子的做法是违法的,他是坏人。孩子点头表示认同。
以上是我自己针对这个问题对孩子做出的引导。算是抛砖引玉吧,盼望对亲子教育感兴趣的简友们多多发表意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