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被重击的地方,才能长出自控力

文/老春(原创)
1.
电影《翻滚吧,阿信》中有一句台词: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
为拍好阿信这个角色,演员彭于晏真是拼尽了全力。
为了完成电影里那些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彭于晏苦练了八个月。在那八个月里,他几乎每天都进行10个小时以上的体操练习。单杠、吊环、鞍马无所不练。后来,体操项目的所有技巧和要领他全都学会了。
正是由于那些动作标准出色,他对角色把握得入木三分,使得电影上映后大获成功。他也成功入围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如果以为他只是为了这个角色而刻意做到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长期以来,为了保持八块腹肌的身材,他每天只吃不加任何调料的水煮餐。他曾坦言,几乎已经忘记了糖是什么滋味,也几乎忘了吃撑是什么感受。
就是靠着这份苛刻,他才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
此后,彭于晏每拍一部戏,就学会一项技能。
拍《激战》时,他和真正的拳击手练了三个月,练到体脂只有3%,还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
拍《我在垦丁天气晴》时,他学会了冲浪;
拍《海豚爱上猫》时,他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
拍《听说》时,他为了学习手语练了三个月,每天练到手抽筋,最后终于成功学会;
拍《破风》时,他拿到了专业的赛车手证,成为一个专业的骑车手;
拍《湄公河行动》时,他学会了泰语和缅甸语,学会了自卫术;
……
一个这么拼的人,机会怎么会不垂青于他?
彭于晏说,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因为够拼,这几年彭于晏很火,连续出了不少作品,圈粉无数。但在那之前,他也曾度过无数个迷茫、孤独,乃至绝望的日子。
一次接受采访,彭于晏回忆起过往那些灰暗的日子时说:“我当时好迷茫,为什么别人会有那么多的戏演,有那么多粉丝,赚那么多钱,拍那么多广告,而我没有?”
后来,他总结出了原因:其实,就是自己还不够好。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答案是:自律、拼命。
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彭于晏。

2.
我上初三的那年,父亲突然把抽了二十多年的烟戒了。
戒烟的动机是源于父亲看了一档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电视节目,看完之后内心受到了触动,于是当天就把烟给戒了。
几乎所有人都对他戒烟的能否成功存疑,这其中也包括我,因为整个村子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吸烟更厉害的人了。
每天早上,只要第一颗烟点燃,这一天他几乎就不再用火了。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会一颗接着一颗地吸下去。烟瘾这么大的一个人,说戒就能戒的?
为此,一些人还有意跟他打赌,说他熬不过三天。
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父亲竟然戒烟成功了。即便是那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好烟诱惑他,他也丝毫不为所动。
一直到去世前,父亲也不曾碰过一颗烟。
我不知道当时的那个电视节目究竟有多激荡人心,我也不知道究竟是那个节目中的哪一个环节深深地击中了父亲的内心,我只知道父亲肯定是被那个节目打动了,才下了狠心要戒掉抽了二十多年的烟。
父亲戒烟成功的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使我意识到,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只要决心足够,只要发自内心的真想做成,就一定可以做到。
灵魂被重击的地方,一定能够长出自控力。

3.
我们总是很佩服周围那些减肥成功的人,那些自学成才的人,那些常年坚持锻炼的人。
其实,我们佩服的并不是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而是他们那份令人钦佩的自律。
所谓的自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控力,是一个人能够管住自己的能力。
自律是反人性的,因而所有自律的过程也都是痛苦而又难熬的。
可,一旦熬过那段时光,就会收获众人都仰慕不已的荣光。无论那荣光背后的成果是姣好的身材,还是亮眼的成绩,亦或者是流利的口语,和漂亮的字迹,……。
这些自律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因为它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即便是我们身边那些比我们过得好的人,也都有着我们所不能及的自律。
当我们刷着手机,玩着游戏时,他们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学习,再不就是在与人沟通项目合作的具体事宜。
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自律才能让他们过得更好,所以他们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时间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越闲的人越会觉得无聊,越忙的人越会觉得有奔头,更接近目标。
好的人生人人想要,但自律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到。但我相信,只要你真的想要改变,你就一定有办法让自己长出自控力来,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