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

2018-08-11  本文已影响5人  杜魚

写了几天游记,发现自己更善于书写内心的独白。这个时候的我,又回到内心封闭的状态,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当我阅读一些更有内涵的哲思书籍时,也能平静我的内心,诸如《行走的哲学》,《王阳明哲学》以及《慢谈孔子》。这些书,我读得很慢,我像一只弱不经风的蚕,咬啮吞吃着知识的桑叶。每一片桑叶的味道都如此清新而隽永,所以有时我会停下来,凝思回味。时间好似冻结了,灵魂开始了飘摇,乃生命可以承受之轻。轻灵如羽毛,摆脱了躯壳肉体的拙重。只可惜这种状态不可持久,或许这是上天的恩赐,如何可以苛求?

安静地阅读,内心的独白,成了治愈我内心忧郁的两剂良药,消解我的不安与躁动。我未得道,故而需要借助外物达至空灵的状态。其实所谓“未得道”,正是因为“未得到”,故而压抑着产生更强的欲求,借助外物,就可以寻找到发泄的通道,又或者是心灵的抚慰,让我这与世界为敌的心灵变得柔软,变得宽容。懂得知足后,就无所谓“未得到”了。这是心灵境界的跳跃,而非不思进取的籍口。重点在于心灵的境界。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柱与蓝

生命之美,无处不在。灰朴色的廊柱显得古拙而沉静,上有细而直的纹线,代表一种坚定和快乐,在蓝丝绒的天空幕布之上,蓝与灰,天与柱,强烈的对比却又如此的融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