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家长鸡娃史

考试┃意义在哪里?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睡睡平安

月底,循例加班,等待数据的过程中,瞎写一篇。

最近,学而思今年增加了一次12月的小低年级综测,对中高年级来说,两大杯赛也进入了报名和初赛阶段,于是考试成为各个家长群热度不减的话题。

有好几种声音:

考这个有什么用?

这个重点考什么?

低年级的关心综测和学杯的关联

高年级的关心进入复赛的分数线及获奖比例

孩子考上超预备超三超二超一了怎么搞

孩子考砸了怎么搞

我不想刷题但是怕裸考怎么搞

我想刷题但是没时间怎么搞

考试就应该裸考刷题的都不真实怎么搞

为了考试就应该做好准备为什么不刷题怎么搞

…………

特别乱,想法也都特别多。

实际上对我来说,所有的考试只有一个意义,检测孩子在一个大样本范围下的学习成果。

考得好,说明学得不错,可以嘚瑟;

考的不好,说明还需努力,悄悄加油;

考得一般,说明不上不下,中等水平尚可自我安慰。

在校内减负的今天,讲真,校内成绩的可参考性越来越弱,某个群里有家长特别自信的说我们孩子是西城区第一!大家都很诧异说你怎么知道孩子是西城区第一呀?家长说:全区统考我们三门都是100分!

毫无破绽!

无法反驳!

虽然取得三个百分充分说明了孩子的优秀,但是真的是第一吗?

因此,我更看重机构组织的各种考试,越大型的,我越喜欢,参考人数越多的,我越乐意报名让孩子去考,不为别的,就为了有更多的数据样本,更多的坐标参考,更全面的检测学习的成果。

之前写过一篇2年级学而思杯的成绩分析,分析得特别浅薄。但是看到了数据,以及各个分数端人数占比,再参照一下孩子处于的位置,确实让我对孩子的学习规划清晰了很多。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机构的营销手段,我承认这一点,多少有营销的气息在,但那是机构的事,针对到每个个体,充当了数据的一部分,为整个数据结果贡献了样本,但是也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是么?

所以我对家长们的建议就是,不要纠结在自己孩子考试的成绩这个点上,应该是在这个点之外,多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多评测一下孩子的强弱,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多方位的感受一下本年级的整个氛围和环境,多体会一下同年龄的竞争者们都在什么水平线上(有跨级的,但相信数量不多,而且本级也有往上跨的,所以忽略这部分数据差异),可能才会对孩子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有所益处。

所以,考试的意义于我,不在于成绩,在于成绩背后体现出来的现象,以及透过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有暴露出来孩子的弱点,对孩子近期的学习规划,做个很好的市场调查。

所以,有考试,就去考,不刻意刷题,但是每天都要认真的做好相关作业,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过度钻研某个考试的常规考点,就是要辩论而又变通而又视野更加广阔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最后,祝毅总未来的考试,都能把会做的题做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